回覆列表
  • 1 # 逸楓煙雨

    黃龍元年(229),陸遜被任命為上大將軍、右都護。當年,孫權東巡建業,留太子、皇子及尚書等九卿在武昌,徵召陸遜輔佐太子,並掌管荊州及豫章三郡政務,處理和督察軍國大事。

    赤烏七年(224),陸遜接替顧雍擔任丞相。

    原先,太子與魯王兩宮並立,朝廷內外的官員職守,大多派遣子弟擔任侍臣。全琮將這種情況報知陸遜,全琮的兒子全寄,奉承依附魯王,輕率地與魯王結成緊密的交情。陸遜寫信給全琮說:“您不效法金石單,而庇護您的兒子阿寄,最終會給您的家族招來禍患。”全琮不僅不接受陸遜規勸,反而與陸遜結下怨隙。等到太子孫和有在位不穩的議論後,陸遜上疏陳述說:“太子為皇位正統繼承人,地位應穩如磐石,魯王為藩臣,應當在榮寵賜賞和地位上與太子有所差別,這樣他們各得其所,上下才能得到安寧。為臣謹向陛下叩首流血,陳述己見。”他上書多次,並請求前至京城,想親口與孫權闡明嫡庶之分,以糾正得失。孫權並不聽從他的意見,而且陸遜的外甥顧譚、顧承、姚信,都因為親附太子,無辜地遭到流放。太子太傅吾粲因多次與陸遜有書往來而獲罪,被關進監獄致死。孫權多次派遣宮中使者前往責備陸遜,陸遜悲憤痛恨而死,時年六十三歲,死時家無餘財。

  • 2 # 歷史的盒子

    陸遜從21歲步入吳國政壇後,他先後多次領兵敉平吳國不服從孫吳號令的山越部眾。夷陵大戰前,陸遜已任宜都太守、撫邊將軍,戰後加封荊州牧、輔國將軍。228年,陸遜又領兵打敗來犯的魏國大司馬曹休,次年,陸遜被拜為上大將軍,這是吳國的最高軍職。244年,陸遜又兼任丞相一職,丞相是吳國的最高文職,陸遜達到了他個人事業的巔峰,從此以後,陸遜走上了下坡路,他失去了孫權的信任 ,第二年,陸遜就在各種壓力的逼迫下,鬱郁而死,時年63歲。那為什麼孫權會逼死陸遜呢?其實是有三個因素。

    第一,孫吳繼承人問題。陸遜跟孫權在立太子一事上的意見分歧。當時229年孫權稱帝時,立長子孫登為太子。孫登以嫡長子的身份被立為儲君,合情合理,沒有人會說三道四,可是誰會想得到,孫登卻先於孫權而死,於是孫權又立他寵愛的王夫人的兒子、19歲的孫和為太子,這件事本來很正常,可偏偏孫和有個弟弟叫孫霸,孫權對這個兒子情有獨鍾,把他封為魯王,對孫霸的待遇和太子孫和的簡直不相上下,更不妙的是,太子和魯王不睦。這樣一來,政局的平衡打破了,也給某些陰謀家提供了投機的機遇。

    陸遜在這場宮廷爭鬥中,支援太子孫和的態度非常明確。他先後幾次上書,勸孫權不要過於偏愛魯王,甚至要求面見孫權,討論太子的問題。在孫權的心中,你陸遜在荊州為國駐守,為什麼要多管閒事呢?孫權最怕外邊握有重兵的大臣和朝廷上的內臣,特別是太子勾結,一旦有了野心,裡應外合,事情就難以收拾。有時候誤會一深,越解釋就越糟糕,還不如隨他去。但陸遜是個忠誠為國的人,他想回京解釋,希望孫權會接受他的建議,孰料孫權不但不同意陸遜回京,反而多次派出使者趕赴荊州,責問他意欲何為。史書上沒有記載責問陸遜的具體內容,但可以肯定的是,陸遜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因為,責問的結果便是他“憤恚而卒”。

    第二個因素,功高震主。勾踐誅文種,呂后斬韓信,歷史上這類功臣慘遭殺害的例子舉不勝舉。陸遜一生,東征西討,屢敗強敵,功勳卓著,聲望顯赫,又在荊州鎮守多年,手握重兵,權柄日重,不但在吳國上下享有極高的威望,就是魏、蜀兩國也很忌憚陸遜,這些都令孫權感到潛在的威脅。所以,儘管陸遜對吳國、對孫權一直忠心耿耿,從無貳心,而且深自韜晦,但功高震主歷來是中國歷史上每一位封建君主的心病,孫權也不能例外。

    第三個因素不大為人們注意,那就是孫權逼死陸遜的深層原因,是為了打擊吳國的江東大族。江東大族是指在吳地的土著大姓,他們人口眾多,控制著大量的土地,家族與家族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當時,以顧、陸、朱、張四個大姓為主,《世說新語》卷四說:“三國之時,四姓盛焉。”陸遜就出身於其中的陸姓。吳地大姓中還有許多人在吳國政壇身居要職。在孫權看來,這些土著大姓都是地方上的豪強地主,如果他們的勢力過於膨脹,那是不利於他的專制統治的,因此,逼死江東大族中的領軍人物陸遜,實際上也就達到了打擊江東大族的目的。

    綜合這三個因素,才是導致陸遜“憤恚而卒”,可惜了陸遜的忠誠耿直,一心為國的“社稷之臣”。

  • 3 # 戴草帽的小老鼠

    這個要從孫權與陸遜的出身說起,其實就是那時期的豪強與士族之間的矛盾結果。簡單說說個人看法。

    當時的中國,“士族”在社會上的地位是很高的。士族,說通俗些,就是大家族、名門望族。有的大家族影響力是很大的,這個家族支援你,就代表著這一片地區的大部分人都支援你。陸遜的家族就是當時江東地區的一個大家族。

    而孫權雖然為一方諸侯,但他家族祖祖輩輩都是種地的,只是靠著孫堅討伐黃巾、藉著天下大亂髮家的,也就是所謂的豪強勢力,就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暴發戶”。

    在當時的社會,靠著軍功發家的孫權家族,想要在江東站穩腳跟,除了手裡有軍隊,在人心上和財力上必須有人支援你,尤其是投靠你的名門望族越多,你的勢力不僅在名聲上、在後勤上、在人心上都會有很多好處。

    豪強有人有槍,士族有名望有錢。

    有的豪強為了發展,不得不借助士族聲望和實力(士族本身就控制著很多土地,很有錢),赤壁之戰為什麼那些文臣都主張投降?因為裡面很多文臣都是來自當地大家族。比如孫權有一次與張昭爭吵,孫權諷刺張昭:我們江東這裡,人家進來就拜我,出去了就拜你。一語點出當時士族的不得了。

    就舉個簡單例子,比如我們現在經營某個論壇平臺,假如裡面的大咖越多,吸引的讀者和粉絲也就越多。孫權就是投資這個論壇平臺的人,而士族就是那些能寫東西、有很多粉絲的明星。

    到了後來,豪強站穩腳跟後,開始對士族壟斷社會各種資源感到不滿,於是豪強開始打擊一部分囂張士族,就比如曹操殺孔融、楊修,這兩人就是來自於士族勢力(曹操也算是豪強,不是士族。別以為曹操家族很有聲望,曹操祖父是太監,父親是太監的養子。在聲望上比袁紹差遠了,袁紹的家族,是當時有名的汝南袁家)。孫權這邊對付陸遜也是同樣道理,表面看是君與臣的關係,其實是豪強與部分士族的矛盾惡化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人類最大的武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