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桃芳(1931年-2007年10月29日),出生於江蘇省興化市,中國軍人,狙擊手、飛行員,中國狙擊之王。 1951年3月加入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中,在537高地創下擊斃或擊傷214名美軍敵人的擊殺紀錄。1953年志願軍總部為其榮記特等功並授予他“二級狙擊英雄”榮譽稱號,北韓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勳章”。2007年10月29日,張桃芳去世,享年76歲。
擔任兒童團團長遭到還鄉團通緝
1931年7月4日,張桃芳出生在江蘇興化陳堡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母以種地為生,他在姊妹五個中排行老三,上有哥姐下有弟妹。當時村裡有一所只收有錢人孩子的私塾,沒錢入私塾,他只能在窗外偷聽先生教書,經過幾個月的時間,能背誦《三字經》《百家姓》中的一些語段,雖說不完全正確,倒也能背個大概,就連教書先生都誇他腦子好使。雖然背得多,可會寫的字卻很少。
張桃芳的童年是在抗日戰爭的炮火中度過的。鬼子隔三差五進村,燒殺搶掠,無惡不做,勇敢樸實的村民想盡一切辦法對付鬼子,有一招是殺雞潑血。村民在鬼子進村前,趕緊殺雞,將雞血潑在鬼子必經之路上,看似凶神惡煞的鬼子見到雞血便頓時沒了氣焰。張桃芳開始時十分不解,後來悟出了一個道理:再兇殘的敵人也有膽怯的時候。
1943年秋天,12歲的張桃芳在眾人的推舉下當上了陳堡鄉抗日兒童團團長,手下有了數百個兒童團員。1947年還鄉團反攻,將兒童團副團長毒打致死,還四處通緝張桃芳。此時,張桃芳就在旁邊的田裡悠然自得地給地主放牛,他心裡充滿了對敵人的不屑:“就憑你們還想抓住我?”
帶頭報名參軍射擊“吃了仨燒餅”
張桃芳19歲時發生了三件大事:一是女兒出生他當了父親;二是他當上了民兵副排長;三是聽說了北韓正處於硝煙之中。雖然他並不識很多字,可唇亡齒寒的道理他懂,華人不能再受欺負了,他想上戰場。
1951年2月的一天,陳堡鄉一個村子的空地上,一大早就圍滿了人,這是村裡臨時設的招兵處,一位陳姓的解放軍宣傳幹事正在講話,號召青年們積極參軍,抗美援朝。張桃芳擠過人群,走上前去,在登記冊上一筆一劃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這是他唯一能夠寫完整的三個字,他由此成為陳堡鄉第一個報名參軍的青年。3月10日,在政府、鄉親和家人的歡送下,在鞭炮聲中,他胸戴大紅花,走進人民軍隊的行列,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離開生活了整整20年的家鄉。
參軍後,張桃芳先是被編入新兵3團3營16連,接受政治、軍事和文化教育。8月,他成為24軍72師214團3營8連9班的一名戰士。雖然經過了新兵團的訓練,但他的步槍射擊技術並不見長進,幾次打靶都不及格。
在團裡進行的射擊考核中,3發子彈,3次機會,結果3個0環,連長說他“吃了3個大燒餅”。因為這樣的成績,他被下調到炊事班幫廚,一度十分沮喪。他不明白,有點悟不透,這並不是第一次射擊,怎麼會吃“燒餅”呢,是不是槍有什麼問題,為此還專門問過連部負責槍械的戰友,戰友告訴他,槍是蘇聯提供的,叫莫辛·納甘M1944式,在戰場上用了許多年,事實證明是沒有問題的。
“吃了仨燒餅”這事成了他的思想負擔,他常想,一個戰士如果槍打不好,不能殺敵立功,怎麼報答祖國和人民呢?但又只能默默接受這個事實,同時也種下了一股不服輸的勁頭,暗暗下定決心練好射擊,爭取當優秀射手,殺敵衛國。
跟隨部隊赴朝作戰黃繼光成他的榜樣
北韓戰場上,“聯合國軍”擁有絕對的武器裝備優勢,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這一優勢更為明顯,志願軍在陣地戰中基本佔不到什麼便宜。為了狠狠打擊敵人,在毛澤東“零敲牛皮糖”作戰方針的指導下,1952年1月,志願軍司令部發出批示,要求前線各部組織特等射手對敵單個目標,以冷槍冷炮開展狙擊活動,將單兵進行的狙擊戰改進為一種群體性的、帶有戰略性色彩的作戰形式,即“冷槍冷炮運動”。這一作戰形式在世界上是首創,出擊靈活,殺敵有效。
1952年9月3日的《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報道,標題是《北韓前線上的冷槍殺敵運動》,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軍在前線日益展開的冷槍殺敵運動正使美國侵略軍的兵源受到嚴重的消耗,狙擊手們殲敵的數量也在整個戰線殲敵統計數字中佔有愈來愈大的比例。”
1952年9月2日,整編的24軍奉命調到中朝邊界。出發時,南方還比較溫暖,戰士們穿著單衣就上了路。經過半個月的急行軍,到達中朝邊境時,氣溫已經很低,張桃芳又是南方人,無法忍受北方的寒冷,他只有咬牙堅持。經過短期調整,10月4日夜間,24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抗美援朝的戰場,經過7天的夜行日宿,到達北韓東線的戰略要地元山,8連就住在元山西10公里處的一個山溝裡。此時領導調張桃芳到連部當通訊員,他很不甘心,多次要求下班。
24軍入朝幾天後,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關鍵時刻,黃繼光用身體堵住了敵人地堡的槍眼,為志願軍攻堅陣地贏得了寶貴時間。他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成為很多志願軍的榜樣,張桃芳也由此成為黃繼光的鐵桿粉絲,在入團申請書裡寫下,要學習黃繼光的高貴品質。
張桃芳(1931年-2007年10月29日),出生於江蘇省興化市,中國軍人,狙擊手、飛行員,中國狙擊之王。 1951年3月加入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中,在537高地創下擊斃或擊傷214名美軍敵人的擊殺紀錄。1953年志願軍總部為其榮記特等功並授予他“二級狙擊英雄”榮譽稱號,北韓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勳章”。2007年10月29日,張桃芳去世,享年76歲。
擔任兒童團團長遭到還鄉團通緝
1931年7月4日,張桃芳出生在江蘇興化陳堡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母以種地為生,他在姊妹五個中排行老三,上有哥姐下有弟妹。當時村裡有一所只收有錢人孩子的私塾,沒錢入私塾,他只能在窗外偷聽先生教書,經過幾個月的時間,能背誦《三字經》《百家姓》中的一些語段,雖說不完全正確,倒也能背個大概,就連教書先生都誇他腦子好使。雖然背得多,可會寫的字卻很少。
張桃芳的童年是在抗日戰爭的炮火中度過的。鬼子隔三差五進村,燒殺搶掠,無惡不做,勇敢樸實的村民想盡一切辦法對付鬼子,有一招是殺雞潑血。村民在鬼子進村前,趕緊殺雞,將雞血潑在鬼子必經之路上,看似凶神惡煞的鬼子見到雞血便頓時沒了氣焰。張桃芳開始時十分不解,後來悟出了一個道理:再兇殘的敵人也有膽怯的時候。
1943年秋天,12歲的張桃芳在眾人的推舉下當上了陳堡鄉抗日兒童團團長,手下有了數百個兒童團員。1947年還鄉團反攻,將兒童團副團長毒打致死,還四處通緝張桃芳。此時,張桃芳就在旁邊的田裡悠然自得地給地主放牛,他心裡充滿了對敵人的不屑:“就憑你們還想抓住我?”
帶頭報名參軍射擊“吃了仨燒餅”
張桃芳19歲時發生了三件大事:一是女兒出生他當了父親;二是他當上了民兵副排長;三是聽說了北韓正處於硝煙之中。雖然他並不識很多字,可唇亡齒寒的道理他懂,華人不能再受欺負了,他想上戰場。
1951年2月的一天,陳堡鄉一個村子的空地上,一大早就圍滿了人,這是村裡臨時設的招兵處,一位陳姓的解放軍宣傳幹事正在講話,號召青年們積極參軍,抗美援朝。張桃芳擠過人群,走上前去,在登記冊上一筆一劃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這是他唯一能夠寫完整的三個字,他由此成為陳堡鄉第一個報名參軍的青年。3月10日,在政府、鄉親和家人的歡送下,在鞭炮聲中,他胸戴大紅花,走進人民軍隊的行列,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離開生活了整整20年的家鄉。
參軍後,張桃芳先是被編入新兵3團3營16連,接受政治、軍事和文化教育。8月,他成為24軍72師214團3營8連9班的一名戰士。雖然經過了新兵團的訓練,但他的步槍射擊技術並不見長進,幾次打靶都不及格。
在團裡進行的射擊考核中,3發子彈,3次機會,結果3個0環,連長說他“吃了3個大燒餅”。因為這樣的成績,他被下調到炊事班幫廚,一度十分沮喪。他不明白,有點悟不透,這並不是第一次射擊,怎麼會吃“燒餅”呢,是不是槍有什麼問題,為此還專門問過連部負責槍械的戰友,戰友告訴他,槍是蘇聯提供的,叫莫辛·納甘M1944式,在戰場上用了許多年,事實證明是沒有問題的。
“吃了仨燒餅”這事成了他的思想負擔,他常想,一個戰士如果槍打不好,不能殺敵立功,怎麼報答祖國和人民呢?但又只能默默接受這個事實,同時也種下了一股不服輸的勁頭,暗暗下定決心練好射擊,爭取當優秀射手,殺敵衛國。
跟隨部隊赴朝作戰黃繼光成他的榜樣
北韓戰場上,“聯合國軍”擁有絕對的武器裝備優勢,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這一優勢更為明顯,志願軍在陣地戰中基本佔不到什麼便宜。為了狠狠打擊敵人,在毛澤東“零敲牛皮糖”作戰方針的指導下,1952年1月,志願軍司令部發出批示,要求前線各部組織特等射手對敵單個目標,以冷槍冷炮開展狙擊活動,將單兵進行的狙擊戰改進為一種群體性的、帶有戰略性色彩的作戰形式,即“冷槍冷炮運動”。這一作戰形式在世界上是首創,出擊靈活,殺敵有效。
1952年9月3日的《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報道,標題是《北韓前線上的冷槍殺敵運動》,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軍在前線日益展開的冷槍殺敵運動正使美國侵略軍的兵源受到嚴重的消耗,狙擊手們殲敵的數量也在整個戰線殲敵統計數字中佔有愈來愈大的比例。”
1952年9月2日,整編的24軍奉命調到中朝邊界。出發時,南方還比較溫暖,戰士們穿著單衣就上了路。經過半個月的急行軍,到達中朝邊境時,氣溫已經很低,張桃芳又是南方人,無法忍受北方的寒冷,他只有咬牙堅持。經過短期調整,10月4日夜間,24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抗美援朝的戰場,經過7天的夜行日宿,到達北韓東線的戰略要地元山,8連就住在元山西10公里處的一個山溝裡。此時領導調張桃芳到連部當通訊員,他很不甘心,多次要求下班。
24軍入朝幾天後,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關鍵時刻,黃繼光用身體堵住了敵人地堡的槍眼,為志願軍攻堅陣地贏得了寶貴時間。他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成為很多志願軍的榜樣,張桃芳也由此成為黃繼光的鐵桿粉絲,在入團申請書裡寫下,要學習黃繼光的高貴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