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人的眼睛看世界
-
2 # 多維觀世界
沒有留下中間物種化石是因為中間物種存在時間短,不能適應環境。一個物種個體的化石能夠儲存下來很難,大多數個體的屍體都被自然界消滅了。只有極少部分在特定環境條件下變成了化石。如果物種存在時間短,就有可能不會被存留下化石。
-
3 # 拉拉酋長
比爾·布萊森曾在他的《萬物簡史》中說,十億塊骨頭只有一塊能變成化石。而科學家們估計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所有生物只有不到千分之一變成了化石。
物種之間的進化歷程,其實也並不是為了儲存自己的骨骸留待今天的人類來發掘的,即使是在今天的世界上,許多的己逝土葬者面臨遷墳的時候,幾十年或者幾百年的光陰裡面,有的墳墓裡面的骨頭也都已經腐朽了。
而至於那一些更為古遠的史前年代,幾萬年、幾十萬年或者是幾千萬年,能夠穿越遙遠的時空而儲存至今日的化石則是更加地稀少。在大自然中,如果不是因為某種因素而使得一些遠古生物的殘骸而得以儲存至今日的話,我們人類可能就連進化論都不可能被提出來。
遠古生物之間的相互撕殺以及吞食,應該也是極少會留下骨頭的,而即使是留下了骨頭,裸露於地面上的骨骼也會被自然界所分解破壞掉,最堅硬的骨骼都難以被儲存下來,更何況是那一些隨時都可能腐敗掉的軟組織了。
所以,當題主在今天疑惑著化石為什麼沒有保留下來的時候,題主可千萬別忘了:現在的社會是推行火葬的,幾千萬年後的人類如果還存在的話,那麼他們可能就連一塊人類的化石都找不到了。
-
4 # 雲舞空城
所謂的“進化過程中的化石”,很大程度上被一些人用成了一個偽概念。本來是一個有趣的歷史拼圖遊戲,生生被一些人變成了無限等分的數學問題。
此話怎講?就是指,每當科學家找到一塊物種A與物種C中間的關鍵化石B時,總會有人說你還沒找到A和B的中間化石,或者B和C的中間化石。
如果用一句中國的古話來形容,我會說:百尺之竿,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拜託,老祖宗都懂的道理,為什麼有些人現在還是不懂?
舉兩個例子,魚石螈和Tiktaalik魚。這是兩種處在從魚向兩棲動物轉變過程中的關鍵化石。
上世紀80年代,古生物學家在格陵蘭島找到了一種處在魚鰭和具有五指結構的爪子之間的動物,Ichthyostega,魚石螈。它的肩胛骨和前爪非常獨特,正好體現出從沒有小骨結構的魚鰭,向具有骨骼結構的兩棲動物前掌轉變的狀態,填補了從魚類到兩棲動物之間的一段重大空白。
但是,就像上圖字幕裡說的,從魚類到魚石螈之間,仍然存在很長的空白。在這段時間裡,是否還存在某種過渡化石呢?幸運的是,另一群古生物學家在2000年解釋了這個問題。
這就是Tiktaalik魚,它彌補了從魚類到魚石螈之間的某個關鍵空白,揭示出從結構簡單的魚鰭到骨骼結構複雜的前爪的演化。
面對這樣的發現,有正常科學素養的人都會表示這是個重大新聞。而在某些人眼裡,則變成——“那又怎樣,魚類到提克塔利克魚之間的過渡呢?”
儘管從理論上,生物的演化確實是連續的,化石理論上應該能夠體現這個連續的變化過程。但實際中,受到化石儲存不易和地層分佈侷限的限制,人們事實上只能發現生物演化過程的一些片段,卻無法把這些片段徹底連線成100%完整的影片。
總結一下的話,總是提出這樣“偽問題”的人們,恐怕還是應該先向我們的老祖宗好好學習一個吧。因為這體現的不是知識的缺乏,而是科學思維能力的缺乏。
-
5 # 江氏小盜龍
在地球生命的漫長演化道路之中,出現了數不清的物種,這些物種有著或遠或近的親緣關係。有許多物種一看就是近親,因為長得實在是太像了,但是有的物種看上去並不像,不過它們依然有著我們看不到的演化關係。
我們對於古生物的認識幾乎完全來自於已經發現的化石,但是由於化石形成和儲存條件非常苛刻,我們僅僅只找到了以前出現過的生命的冰山一角。根據這點兒化石,古生物學家復原了生命演化的歷程,我們不僅沒有發現代表關鍵演化過程的化石,許多化石我們都沒有發現。
儘管缺乏化石證據,但是我們依然能夠預測物種演化的路徑,這就是古生物學的魅力所在。在生物演化的過程中,有許多關鍵性的事件,比如魚類下頜的出現、魚類登陸、 恐龍的出現、鳥類的出現、哺乳動物的出現等等。一些重要的事件中的化石我們發現了,比如魚類登陸過程中的魚石螈、提克塔利克魚等,恐龍出現中發現了始盜龍、埃雷拉龍等,哺乳動物的出現中有尖齒獸、犬齒獸等。
圖注:魚石螈的化石,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眾多的化石中也缺乏關於主要演化事件的支撐,比如鳥類的出現和飛行起源,儘管我們已經發現了大量的中生代鳥類以及羽毛恐龍的化石,但是卻缺乏兩者之間的過度物種的化石,同時也無法確定飛羽誕生、飛行起源、樹棲生活產生的過程。諸如此類的化石缺乏的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可以我們發現的所謂揭示演化過程的化石比沒有發現的要少之又少,而原因就是化石儲存條件的苛刻,能夠保持下來成為化石太不容易了。
回覆列表
物種進化的時候考慮到會有懷疑者,所以就不留下化石讓懷疑者去懷疑吧。
首先物種進化沒有留下證據的意識,所以物種進化過程中,根本就沒考慮怎樣保留證據。即使今天千方百計地進行保留證據,卻大多數情況下,都沒證據。 憑今天的技術,保留證據都很難,何況遠古草荒時代,天災物禍頻發。
物種進化的證據是自身身體,須知道任何一個物種的身體都是另一個物種的食物,從物種口中讓它留下食物,簡直是痴人說夢。 即使食物有過剩的時候,但微生物不會放過點點滴滴,比如今天人的屍體,保留下來有多麼不容易。
也許有人說,進化不會都同步吧?先想想你自己,你就處處攀比,你怎麼不保留猿人的生活方式?其實,任何物種之所以進化,都是生存所逼,誰進化的不徹底、慢一點,都成了別人的食物。
有人說,不是琥珀能保留下來嗎?那都是偶然的事件,何況琥珀只能偶爾儲存小型物種。
我們常說滄海桑田,其實地殼就像滾滾沸水,經常把地表翻滾到地幔裡去,君不見地震抖動火山噴發嗎。
其實物種進化過程是對環境的適應,自然而然的事,人類為了掌握進化規律,可以透過對環境的歷史變化去考證,而不要糾結於原始物種留沒留化石。因為這是人類今天的奢望,而不是物種自己證明自己開出來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