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福剛50030005

    山東的博山酥鍋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道冬季菜餚。博山酥鍋醇香滑爽,骨肉酥爛,味道獨特,富含鈣、碘,易於吸收,是營養豐富的美食。

      春節時,博山人家都要做上一鍋酥鍋,用來招待客人。  

    據說博山酥鍋的起源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傳說。

    相傳在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個秀才姓蘇住在原山(博山境內)。有一年過年,他請幾個秀才朋友到自己家裡吃飯。蘇秀才為了盛情款待客人,破例花費,提前一天就把請客用的雞、青魚、豬肉、豬骨頭等買回了家。

    他對妻子說:“明天中午,我的幾個好朋友要來咱們家裡吃飯,東西我已經買好了,你用心做幾個好菜,好好招待招待。要做好了,別讓我丟了人。”

    秀才的妻子聽了犯愁了,她本來平時就很少出門,也沒有吃過酒席,不知道酒宴上的飯菜如何做。而且她平時做的、吃的都是粗茶淡飯。她做粗茶淡飯還行,雞呀魚呀可從來沒有做過,她感到非常為難。

    她小心翼翼地問丈夫怎麼做,蘇秀才也從來沒下過廚房,更不知道怎麼做。但是,他卻死要面子,沒好氣地對妻子說:“你還能做什麼?行了,也不求你做的太好,只要能做出雞味魚味就行了。”

    沒有辦法,妻子只好點頭答應了。

    下午,她求人把雞殺了自己洗乾淨,把魚也拾掇好了,把骨頭也洗好了。

    吃過晚飯,蘇秀才一抹嘴唇讀書去了。蘇秀才的妻子卻犯了愁,她緊縮著眉頭,在鍋灶前面轉來轉去,琢磨著怎樣才能把丈夫買回來的東西做成好菜。她想來想去,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午夜時分,丈夫已經入睡了,但還是沒有主意。

    忽然,秀才的妻子想到丈夫剛才的話,有了主意,心想:不就是讓客人吃出雞味、魚味來嗎,我把這些東西放到一個鍋裡一塊燉,就什麼味都有了?想到這裡,她心裡輕鬆了不少,趕忙戴上圍裙,把雞、魚、肉、骨頭或切或剁,都弄成了一寸見方的大塊,分別堆在案板上。

    妻子剁雞、剁骨頭的聲音驚醒了秀才,他睡眼朦朧地來到了灶間。他看到案板上剁成大塊的雞、魚、肉,大吃一驚,就問妻子:“你剁的這麼大怎麼炒?”

    “不炒,放到一塊燉。”

    “燉!你就會燉。你真是個笨婆娘”。秀才氣得不顧斯文了,順手脫下一隻鞋子就向妻子的頭上扔了過去。

    妻子一閃,沒有被鞋子扔到。她也生氣了,提高嗓門問:“那你說該怎麼做?”

    “君子遠離廚房。做菜是你的事,我怎麼知道。”

    “那你就別管了,睡你的覺去。”

    秀才氣得哆哆嗦嗦指著妻子說:“真是朽木不可雕也”,說完,把灶間的門一摔,回裡屋生氣去了。

    秀才的妻子受到丈夫的指責很是委屈,眼淚都流出來了。她含著淚拿出大鍋,把大鍋刷乾淨了,就想燉菜。可是她又一想 ,只讓客人們淨吃些雞、魚、肉也不合適。只吃雞魚,他們要吃多少。對,再摻上一些別的就顯得菜多了。這樣,或許能剩下一些肉,讓孩子們也能吃一點。

    她把放在院子裡的幾塊凍豆腐拿了進來,又摸黑到地窨子裡拿來兩棵大白菜。她一低頭,又看見案板下面的木盆子了還有幾根泡好的海帶,她也都拿了上來。她把豆腐和海帶都切成大塊,把白菜幫子一片片揭下來洗乾淨。

    她怕糊鍋,先在鍋底鋪上了一層白菜幫,再在白菜幫上放上骨頭,之後再在上面放上一層雞肉,然後又是一層白菜幫,再放上魚。她一層層地放好了,弄了滿滿一大鍋。她又放上幾大塊蔥姜,再放上一些八角、茴香等,又加上醬油、白糖、鹽,再加入水,把火弄得旺旺的,用力拉動風箱,開始燒火。時間不算很長,鍋就燒開了。鍋裡的東西太多,燉出的湯汁不時溢位來,她把鍋裡的湯一勺一勺的撇到一個盆子裡,等到鍋裡的湯靠的差不多了,再把盆子裡的湯慢慢的倒回鍋裡。等所有的湯基本靠淨時,天已經亮了。

    她又冷又困,覺得鍋裡的東西也該熟了,就熄了火,迷迷糊糊的依在灶臺邊睡著了。

    中午,秀才的幾個好友如約來做客,秀才看到妻子燉的大鍋菜感到很難為情,可是也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請幾位朋友坐下,讓妻子上菜。

    秀才的妻子用一個大大的白瓷盆盛了滿滿一盆菜,紅著臉給客人端了上去。

    客人們見了這一大盆菜都呆住了,秀才訕笑著、喃喃地說:“拙荊不會做菜,各位見笑了,各位見笑了。來,吃菜,吃菜。”

    客人們看到這黑、白、黃多種顏色的菜,一個個猶豫著伸出了筷子,夾起菜慢慢地放到嘴裡小心嚼著。沒料到,一嚼之下,個個都十分震驚,連聲說:“好!好!”。

    一個秀才說:“這道菜的味道真是獨特,既有雞的味道又有魚的味道。”

    又一個秀才搖頭晃腦說:“這菜骨頭酥爛,肉香而不膩,白菜、豆腐、海帶中都有雞、魚、肉的香味。白菜豆腐有肉的味道,而肉中又有蔬菜的清香,真是太妙了!”

    另一個秀才說:“這菜晶瑩剔透,顏色似琥珀。真是色香味俱全。美餚!美餚!”

    這些秀才們顧不得斯文,伸長筷子,張開大嘴,“噼裡啪啦”,風捲殘雲,一會兒,一大盆菜就吃光了。秀才看了,十分高興,高喊妻子再盛一盆來。

    蘇秀才的妻子盛菜去了,客人們紛紛詢問蘇秀才這是什麼菜?怎麼做的?秀才看到這樣,又拽上了,他搖頭晃腦地說:“此乃吾府上的祖傳名菜,名叫‘蘇家鍋’也”。

    秀才們問蘇秀才這道菜的做法,蘇秀才傻眼了,但是,他還是沒忘了酸,說:“君子遠離庖廚,此事還當問拙荊吧。”

    一會兒,蘇秀才的妻子又端著一盆菜上來了,秀才們問她這道菜的做法,秀才的妻子照實說了,紅著臉一遍又一遍地說:“我不會做菜,我不會做菜。只好都燉在一起了。”

    秀才們聽了都對著蘇秀才“哈哈”大笑,笑他的祖傳名菜。但是,秀才們臨走時,都把這道菜的做法記了下來。

    蘇秀才的朋友們覺得這菜叫“蘇家鍋”拗口,就把“家”字去了,把“蘇”字改成了“酥”字,起名叫酥鍋。

    酥鍋透過蘇秀才的幾個朋友的嘴在原山一帶傳開了,一傳十,十傳百。從那開始,原山一帶家家戶戶爭學做酥鍋。每年的冬天,原山的家家戶戶在過年的時候都做一個酥鍋。

    後來,酥鍋也慢慢成了博山人過年招待客人的必備佳餚。

    現在,酥鍋已經傳遍了山東大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曆1986年7月17日辰時生五行屬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