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擅長書法,少從衛夫人(鑠)學書法,後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博採眾長,精研體勢,一變漢魏以來波挑用筆,獨創圓轉流利之風格,隸、草、正、行各體皆精,被奉為“書聖”。其作品真跡無存,傳世者均為臨摹本。其行書《蘭亭集序》、草書《初目貼》、正書《黃庭經》、《樂毅論》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則《臨川帖》:“不得臨川問,懸心不可言。子嵩之子來,數有使,冀因得問示之。”表達了對臨川的牽掛情懷。他在臨川“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著臨川學子。 .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書《黃庭經》、《樂毅論》、 王羲之書法作品(11張) 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蘭亭集序》 王羲之的蘭亭序(20張) 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
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後人評曰:“飄若遊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凰閣”、“天質自然,丰神蓋代”,被後人譽為“書聖”。有關於他的成語有:入木三分……
王羲之《蘭亭序》 王羲之的行書有如行雲流水,其中又以蘭亭敘為最極品;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右軍宦遊山陰,與孫統承、謝安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聚會,修袚褉之禮。飲酒賦詩,由他以特選的鼠須筆和蠶繭紙,乘興而書寫了一篇序,記序盛會,共三百二十四字,其中二十個「之」字名有不同的體態及美感。此帖下筆有如神助,有「遒媚勁健,絕代 所無」之譽,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
王獻之書法作品欣賞
王獻之,字子敬,漢族,東晉琅琊臨沂人,書法家、詩人,祖籍山東臨沂,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死時四十三歲。以行書和草書聞名後世。王獻之幼年隨父羲之學書法,兼學張芝。書法眾體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於創新,不為其父所囿,為魏晉以來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他一生的藝術不守舊,而是與父不同,且字身喜帶長形,這就是他的成就、也是有別於他的父親。 他家學淵源、學習勤奮是不可少的。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後起之秀、他的成功實在是不偶然。 他的發展有他的輝煌!他寫的草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於他的父親父子稱二王。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碧玉版原拓 王獻之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
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樣有大量留存。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
王獻之的書法藝術,主要是繼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規,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傳世書法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家學的承傳及自己另闢蹊徑的蹤跡。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 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他的用筆,從“內拓”轉為“外拓”。 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
顏真卿書法作品欣賞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漢族,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 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並稱:“顏筋柳骨”。
顏真卿一生書寫碑石極多,流傳至今的有:
《多寶塔碑》,結構端莊整密,秀媚多姿;
《東方朔畫贊碑》,風格清遠雄渾;
《謁金天王神祠題記》,比較端莊遒勁;
《臧懷恪碑》,雄偉健勁;
《郭家廟碑》雍容朗暢;
《麻姑仙壇記》,渾厚莊嚴,結構精悍,而饒有韻味;
《大唐中興頌》,是摩崖刻石,為顏真卿最大的楷書,書法方正平穩,不露筋骨;
《宋暻碑》,又名《宋廣平碑》,書法開闊雄渾;《八關齋報德記》,氣象森嚴;
《元結碑》,雄健深厚;《幹祿字書》,持重舒和;
《李玄靜碑》,書法遒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
《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
傳世墨跡有《爭座位貼》《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禇遂良,後又得筆法於張旭,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範,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
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後為行草書開一生面。
傳世顏真卿的作品比較多,著名的墨跡,楷書有《竹山堂聯句詩帖》、《告身帖》;行草書有《祭侄文稿》、《劉中使帖》、《湖州帖》等。其中除《祭侄文稿》為公認的真跡外,其餘的作品真偽尚有不同的意見。但都是流傳有緒的墨跡。
顏真卿一生書寫的碑刻極多,流傳至今的有《多寶塔碑》,結構端莊精密,秀美多姿《東方朔畫贊碑》,風格清遠雄渾;《勤禮碑》,雄邁清整。另外,還有《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元結碑》等。
他的書法刻帖也很多,歷代彙集的中帖一般都會有他的作品,單帖有《爭座位帖》《奉使帖》等。《祭侄季明文稿》,行草墨跡,縱 28.2釐米,橫72.3釐米, 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但正因為無意作書,反成為顏氏不可多得的佳作。
他用筆蒼率,不著意而有自然生動之妙。所以此帖神彩飛動,姿態橫出,筆勢雄偉,超神入聖,譽為顏書行草第一。元鮮于樞曾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
王羲之擅長書法,少從衛夫人(鑠)學書法,後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博採眾長,精研體勢,一變漢魏以來波挑用筆,獨創圓轉流利之風格,隸、草、正、行各體皆精,被奉為“書聖”。其作品真跡無存,傳世者均為臨摹本。其行書《蘭亭集序》、草書《初目貼》、正書《黃庭經》、《樂毅論》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則《臨川帖》:“不得臨川問,懸心不可言。子嵩之子來,數有使,冀因得問示之。”表達了對臨川的牽掛情懷。他在臨川“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著臨川學子。 .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書《黃庭經》、《樂毅論》、 王羲之書法作品(11張) 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蘭亭集序》 王羲之的蘭亭序(20張) 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
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後人評曰:“飄若遊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凰閣”、“天質自然,丰神蓋代”,被後人譽為“書聖”。有關於他的成語有:入木三分……
王羲之《蘭亭序》 王羲之的行書有如行雲流水,其中又以蘭亭敘為最極品;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右軍宦遊山陰,與孫統承、謝安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聚會,修袚褉之禮。飲酒賦詩,由他以特選的鼠須筆和蠶繭紙,乘興而書寫了一篇序,記序盛會,共三百二十四字,其中二十個「之」字名有不同的體態及美感。此帖下筆有如神助,有「遒媚勁健,絕代 所無」之譽,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
王獻之書法作品欣賞
王獻之,字子敬,漢族,東晉琅琊臨沂人,書法家、詩人,祖籍山東臨沂,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死時四十三歲。以行書和草書聞名後世。王獻之幼年隨父羲之學書法,兼學張芝。書法眾體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於創新,不為其父所囿,為魏晉以來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他一生的藝術不守舊,而是與父不同,且字身喜帶長形,這就是他的成就、也是有別於他的父親。 他家學淵源、學習勤奮是不可少的。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後起之秀、他的成功實在是不偶然。 他的發展有他的輝煌!他寫的草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於他的父親父子稱二王。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碧玉版原拓 王獻之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
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樣有大量留存。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
王獻之的書法藝術,主要是繼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規,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傳世書法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家學的承傳及自己另闢蹊徑的蹤跡。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 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他的用筆,從“內拓”轉為“外拓”。 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
顏真卿書法作品欣賞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漢族,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 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並稱:“顏筋柳骨”。
顏真卿一生書寫碑石極多,流傳至今的有:
《多寶塔碑》,結構端莊整密,秀媚多姿;
《東方朔畫贊碑》,風格清遠雄渾;
《謁金天王神祠題記》,比較端莊遒勁;
《臧懷恪碑》,雄偉健勁;
《郭家廟碑》雍容朗暢;
《麻姑仙壇記》,渾厚莊嚴,結構精悍,而饒有韻味;
《大唐中興頌》,是摩崖刻石,為顏真卿最大的楷書,書法方正平穩,不露筋骨;
《宋暻碑》,又名《宋廣平碑》,書法開闊雄渾;《八關齋報德記》,氣象森嚴;
《元結碑》,雄健深厚;《幹祿字書》,持重舒和;
《李玄靜碑》,書法遒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
《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
傳世墨跡有《爭座位貼》《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禇遂良,後又得筆法於張旭,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範,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
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後為行草書開一生面。
傳世顏真卿的作品比較多,著名的墨跡,楷書有《竹山堂聯句詩帖》、《告身帖》;行草書有《祭侄文稿》、《劉中使帖》、《湖州帖》等。其中除《祭侄文稿》為公認的真跡外,其餘的作品真偽尚有不同的意見。但都是流傳有緒的墨跡。
顏真卿一生書寫的碑刻極多,流傳至今的有《多寶塔碑》,結構端莊精密,秀美多姿《東方朔畫贊碑》,風格清遠雄渾;《勤禮碑》,雄邁清整。另外,還有《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元結碑》等。
他的書法刻帖也很多,歷代彙集的中帖一般都會有他的作品,單帖有《爭座位帖》《奉使帖》等。《祭侄季明文稿》,行草墨跡,縱 28.2釐米,橫72.3釐米, 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但正因為無意作書,反成為顏氏不可多得的佳作。
他用筆蒼率,不著意而有自然生動之妙。所以此帖神彩飛動,姿態橫出,筆勢雄偉,超神入聖,譽為顏書行草第一。元鮮于樞曾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