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252452251503朱

    1.讓耕讀經典重放光彩

    耕讀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包含做人、行事、信仰等方面。從最初強調自食其力的自主要求,到“勤耕立家、苦讀榮身”的耕讀理念,再到“耕讀傳家”的人本精神,千百年來,耕讀文化實現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追求,弘揚了勤勞節儉、讀書勞動的身體力行精神與報效國家、服務百姓的人生價值。歷史上,中華民族無數先賢留下了壯懷激烈、感人至深的愛國事蹟和壯麗詩文,體現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追求。我們無論走到天南海北哪個角落,都會聽到一個個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要深入挖掘這些名人軼事,整理編輯傳承給後人;要瞻仰先賢追尋足跡,緬懷先烈繼承遺志,這有利於營造全社會崇尚英雄的氛圍,有利於加深對傳統文化本質的認識。體會耕讀文化之精華,增強愛國愛民之情懷,對弘揚傳統美德、涵養鄉村文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2打造現代樣板

    讓耕讀傳家世代傳頌

    鄉村振興需要大批走出鄉村的賢達迴歸家鄉投身鄉村建設,培育良好家風、文明鄉風、淳樸民風,重塑耕讀傳家、誠實守信、尊老愛幼、救危扶困的傳統美德。要重視發現成千上萬具有新時代特徵的新鄉賢,打造耕讀傳家的現代樣板。

    鼓勵和吸引鄉賢迴歸,需要制定有關促進離土鄉賢迴流鄉村的政策。當然,現在不可能恢復設定古人告老還鄉的制度,但可以借鑑古人的這一智慧舉措。古人一生的生活軌跡,小的時候在鄉村讀書,青年時期到城市經商做官,到了老年之後都要回到鄉村。鄉村是一個以親情為紐帶的熟人社會,所以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鄉賢走得有多遠,財富有多大,官位有多高,依然有桑梓情懷,依然要尊重鄉俗。事實上,迴歸鄉賢不是想獲得什麼利益,而是想有一種榮歸故里的自豪,追求的是一種信任感、榮譽感。因此制定一個新時代鄉賢迴歸的評選標準和相關政策,顯得很有必要,可以激勵從故鄉土地上走出去的大學生、教授、企業家、藝術家、科學家回鄉村養老,回饋家鄉當鄉賢,為家鄉發展貢獻智慧、發揮獨特作用。當地政府可授予鄉賢榮譽村民等稱號,頒發榮譽證書,贈掛“鄉賢之家”“耕讀傳家”等牌匾,鼓勵鄉賢回鄉村建書院、辦學堂、傳文化,允許鄉賢改造翻新祖先留下的舊屋,允許鄉賢競拍當地公開流轉的宅基地。若干年後,鄉村會湧現出千家萬戶“耕讀傳家”的文化人。留得住鄉賢,就留得下鄉愁、留得下文化、留得下家風,也就留下了耕讀傳家文脈,留下了鄉風文明。

    開展特色教育

    讓耕讀之花盛開校園

    學校要從生活決定教育的觀點出發,把學校教育和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真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當今教育有重知識傳遞、輕社會實踐的現象,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我以為這與耕讀文化傳播的弱化有一定關係,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開展耕讀文化特色教育,讓耕讀理念進入校園、進入課堂、進入學生頭腦,讓孩子們從小接受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愛人民的思想薰陶,培養他們在讀書中實踐、在實踐中讀書,真讀書、會讀書、讀好書,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的學校一方面要考慮增設耕讀文化課程,編入義務教育教材,這個課程內容應是原汁原味的真實鄉風文明,一切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另一方面要組織耕讀文化社會實踐,每學期有計劃地安排一定時間到農村、到企業、到耕讀人家現場感受、調研考察、實地學習。透過實踐,昇華感悟,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艱辛,堅定讀書的理想,樹立做人的志向。

    注重社會效應

    讓耕讀之魂紮根鄉村

    耕讀文化是中國千百年來農耕文明社會在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鄉村文化,勤耕重讀已經成為中國社會各階層普遍認同的共識,至今仍發揮著積極的社會影響和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如何讓耕讀之魂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永恆的社會價值,我以為還得靠全社會的力量,特別是城市的力量來弘揚耕讀文化。改革開放40多年來,數以億計的農民工進城打工,為城市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到了21世紀的今天,我們也可以用政策激勵成千上萬的城市人再度“上山下鄉”,到鄉村去發展耕讀產業,推動鄉村振興。要徹底消除城鄉之間的藩籬,農村可以有計劃地推出商品房的建設用地,所得土地款項全部用於鄉村振興,讓城市人到鄉村去。

    當今,城市裡已經有大量的規劃師、設計師、建築師、農技師、藝術師、網路師、醫生、教師、學者……應動員和鼓勵他們到鄉村去創一番事業。農村是廣闊的天地,在那裡也是大有作為的。鼓勵他們到鄉村去安家落戶、投資入股、興辦產業,如耕讀文化園、耕讀科技館、耕讀博物館、耕讀基地、耕讀農家、耕讀民宿、耕讀學校、耕讀酒店、耕讀驛站……讓城市人幹在耕讀、學在耕讀、遊在耕讀、創業在耕讀、養老在耕讀,從耕讀中來,到耕讀中去。城市人與鄉村人和諧相處,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交相輝映,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深度融合。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現代化新農村就會到來。那時候,農村就會成為人人嚮往的美麗地方。

    重視輿論引導

    讓耕讀精神點亮人類

    耕讀文化演變為一種社會理想,成為中國曆代知識分子的奮鬥傳統。歷史上的科舉制度與當今的招生制度,在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寒士崛起,塑造了華人的讀書心態和生活道路,使他們以家國為己任,以昂揚的自我意識、強烈的民族氣節和奔放的愛國激情建功立業。這給中國文化帶來了高亢、明朗、浪漫、從容不迫的氣質。

    如今,雖然越來越多的人從土地勞動中脫離出來,但是耕讀文化留下的勤儉持家、以德立身、重視讀書、誠實率真、學會感恩等思想精髓,非常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它對於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耕讀文化蘊含著不少值得研究的人文精華,其中包含著亟待深入發掘、全面弘揚的現代精神,這種精神需要正確的輿論引導。輿論引導的焦點是,透過耕讀,塑造一代又一代有胸懷天下振興中華的理想追求、自強不息勇於擔當的奮鬥精神的英勇兒女,以實現其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人生價值。透過耕讀文化形成鄉村文明,演變為城市文明、中華文明,從此點亮了人類文明。

    毋庸置疑,耕讀文化是人類文明的源泉。飲水思源,現在應該是到了全社會回報鄉村振興的新時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監督檢查抽樣標準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