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顧名思義,也就是換個立場來思考問題,其實在生活中,這種思維方式益處是很大的,商家一旦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考慮他們的需求,商業利潤將源源不斷;老師一旦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講課也將變得很容易。當你不理解別人時,當你因為社交方面而苦惱時,試著從對的立場思考一下,或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懂得換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寬廣、聰明睿智的人。懂得換位思考的教師會在許多事情的處理上比別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籌。在人多的場合,嬰兒總是會哭,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其實你蹲下來,從嬰兒的位置來看世界。你會發現,原來嬰兒沒有辦法看到別人的臉只能看到大家的腿。為什麼父母子女之間會產生代溝,老師與學生之間交流有困難,夫妻之間產生問題,人與人之間無法真正交心呢?就是因為這個世界是成人的、理性的、冷靜的、邏輯的、自我的,不符合這類標準就會受到冷落、打擊及制止。我們來看一則中學生對家長的抗議書:(1)不要總是霸佔著音響,將跟不上時代的歌曲一遍又一遍地放。不要總是說我們是“小兔崽子”,因為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這對家長是不利的。(2)不要總告誡我們:“多和好學生接觸……”拜託,不要以那該死的分數來衡量我們的好壞。(3)不要看到我們和異性在一起,就以為是“早戀”,不要把你們大人的“八卦”帶到我們的世界。(4)不要總按照你們的思想來“包裝”我們,時代不同了,我們的著裝有自己的風格,別再逼著我們穿那難看的紅毛衣了。(5)不要總對我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那麼,為什麼每次買菸都要我去買,我又不抽菸。(6)不要總說吃糖對牙不好,抽菸不也危害健康嗎?可每次好心提醒您,您卻不耐煩地說:“小孩子別管!”那我吃糖,能不能對您也說大人別管呢?大家看了這封信有何感想?是不是覺得自己真的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了呢?換位思考在人際溝通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瞭解對方的立場、感受及想法,我們無法正確地思考與迴應。換位思考其實就是“理解”別人的想法、感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它需要一點好奇心,然而遺憾的是,許多人的換位思考卻缺少了這一個要素。他們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別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的立場上去想別人“應該”有什麼想法和感受。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為別人著想,但是,別人並不喜歡你為他所做的一切。當事情的後果不如我們所想象或期待時,我們也多半覺得委屈,“好心沒好報”。那麼,是別人真的不明白我們呢?還是其他?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這種換位思考其實只是以本位主義來了解別人的想法及感受,這並非真正地為別人著想,因為它忽略了“對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這種做法缺乏了尊重,尊重別人的責任,尊重別人的能力,尊重別人的自主權。換位思考並不難,難的是你不會放下自己的主觀判斷,只有真正地瞭解對方的心理,才能真正做到“換位思考”,也就能夠採取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換位思考,要學會溝通,學會寬容,學會合作,學會思維。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人們常常會為一些矛盾各執己見,爭論不休,最後不歡而散,這不僅傷了和氣,還於事無補。其中的原因,就是矛盾雙方都沒有換位思考意識,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要營造一個和諧的工作氛圍和社會環境,必須要學會換位思考。當問題出現,矛盾產生,當事雙方或多方首先應該進行溝通。應以平和的心態,平等的位勢,用心、專注地傾聽對方把話說完,儘量準確地瞭解問題的所在,便於有的放矢。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絡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換位思考的實質是對交往物件的切身關注,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雖然我們每個人因為性格、經歷、觀念、愛好、學識等不同,個人的需要也必然會呈現出千差萬別,但每個人的需要又有其共性。我們可以把自己放在對方的角色中來考慮自己的需要,從而推斷他人的想法。是我們瞭解洞察別人心理的一個入口。一個人不管他嘴上怎麼說無所謂,我們每個人都是非常關注自己在別人心裡的價值的,我們從心底裡期望得到他人的重視、承認、尊重和讚賞。當這種心理需要得到滿足時,我們就會有一種很好的感覺,心情愉快、充滿信心;倘若這種需要總是遭到他人的忽視、否定甚至有意的剝奪時,我們不僅情緒低落、鬱鬱寡歡,有時還會因缺乏理智而出現攻擊性的言行。所以,卡耐基說:“人類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別人的欣賞。”詹姆斯也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卡耐基寫了一本享譽世界的書——《人性的弱點》,他經過廣泛而深入的訪問和調查,發現人性的弱點在於每個人都希望和喜歡別人肯定、鼓勵和讚揚自己,而害怕批評、斥責和牴觸他人對自己挑毛病、潑冷水。卡耐基說:“批評、責怪就像家鴿,你放飛後,它們總會回來的。如果你我之間明天要造成一種歷經數十年、直到死亡才消失的反感。只要輕輕吐出一句惡毒的評語就行了。”因此,在開口說話前,先問一下自己:當我犯了過錯時,我希望別人批評我嗎?不,我希望得到原諒。當我做得不好時,我希望別人嘲笑我嗎?不,我希望得到鼓勵。當我遭到挫折時,我希望別人幸災樂禍嗎?不,我希望得到幫助。當我情緒低落時,我希望別人冷落我嗎?不,我希望得到安慰。當我總是聽不懂時,我希望別人覺得我煩嗎?不,我希望得到耐心。那麼,當人家也處在類似情景時,就做人家希望你做的事吧。有時候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在別人眼裡未必如此。在考慮問題時,有時應該先卸下自己的觀點,換個角度來思考,你就會了解看待事物的方式其實不止你這一種。一個小男孩去食品店買冰激凌。他坐在桌子旁問售貨員:“蛋卷冰激凌多少錢一個?”售貨員回答說:“75美分。”男孩開始數他手中的硬幣,然後又問小碗兒冰激凌要多少錢。售貨員極不耐煩地回答道:“65美分。”男孩買了小碗兒冰激凌,吃完後就走了。當售貨員來收空盤子時,發現盤子裡放著10美分的小費。想想看,這時售貨員心裡想些什麼?這又會對她今後與人交往帶來什麼影響?用別人對你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是小肚雞腸;用希望別人對你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是將心比心;用別人期望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是善解人意;為對方著想,這是最樸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換位思考的結果,就是雙贏。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簡單的;而簡單的道理,真正做到了就不簡單。如果我們時時處處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我們就能融洽、友善地與人相處。
換位思考,顧名思義,也就是換個立場來思考問題,其實在生活中,這種思維方式益處是很大的,商家一旦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考慮他們的需求,商業利潤將源源不斷;老師一旦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講課也將變得很容易。當你不理解別人時,當你因為社交方面而苦惱時,試著從對的立場思考一下,或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懂得換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寬廣、聰明睿智的人。懂得換位思考的教師會在許多事情的處理上比別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籌。在人多的場合,嬰兒總是會哭,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其實你蹲下來,從嬰兒的位置來看世界。你會發現,原來嬰兒沒有辦法看到別人的臉只能看到大家的腿。為什麼父母子女之間會產生代溝,老師與學生之間交流有困難,夫妻之間產生問題,人與人之間無法真正交心呢?就是因為這個世界是成人的、理性的、冷靜的、邏輯的、自我的,不符合這類標準就會受到冷落、打擊及制止。我們來看一則中學生對家長的抗議書:(1)不要總是霸佔著音響,將跟不上時代的歌曲一遍又一遍地放。不要總是說我們是“小兔崽子”,因為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這對家長是不利的。(2)不要總告誡我們:“多和好學生接觸……”拜託,不要以那該死的分數來衡量我們的好壞。(3)不要看到我們和異性在一起,就以為是“早戀”,不要把你們大人的“八卦”帶到我們的世界。(4)不要總按照你們的思想來“包裝”我們,時代不同了,我們的著裝有自己的風格,別再逼著我們穿那難看的紅毛衣了。(5)不要總對我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那麼,為什麼每次買菸都要我去買,我又不抽菸。(6)不要總說吃糖對牙不好,抽菸不也危害健康嗎?可每次好心提醒您,您卻不耐煩地說:“小孩子別管!”那我吃糖,能不能對您也說大人別管呢?大家看了這封信有何感想?是不是覺得自己真的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了呢?換位思考在人際溝通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瞭解對方的立場、感受及想法,我們無法正確地思考與迴應。換位思考其實就是“理解”別人的想法、感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它需要一點好奇心,然而遺憾的是,許多人的換位思考卻缺少了這一個要素。他們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別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的立場上去想別人“應該”有什麼想法和感受。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為別人著想,但是,別人並不喜歡你為他所做的一切。當事情的後果不如我們所想象或期待時,我們也多半覺得委屈,“好心沒好報”。那麼,是別人真的不明白我們呢?還是其他?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這種換位思考其實只是以本位主義來了解別人的想法及感受,這並非真正地為別人著想,因為它忽略了“對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這種做法缺乏了尊重,尊重別人的責任,尊重別人的能力,尊重別人的自主權。換位思考並不難,難的是你不會放下自己的主觀判斷,只有真正地瞭解對方的心理,才能真正做到“換位思考”,也就能夠採取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換位思考,要學會溝通,學會寬容,學會合作,學會思維。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人們常常會為一些矛盾各執己見,爭論不休,最後不歡而散,這不僅傷了和氣,還於事無補。其中的原因,就是矛盾雙方都沒有換位思考意識,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要營造一個和諧的工作氛圍和社會環境,必須要學會換位思考。當問題出現,矛盾產生,當事雙方或多方首先應該進行溝通。應以平和的心態,平等的位勢,用心、專注地傾聽對方把話說完,儘量準確地瞭解問題的所在,便於有的放矢。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絡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換位思考的實質是對交往物件的切身關注,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雖然我們每個人因為性格、經歷、觀念、愛好、學識等不同,個人的需要也必然會呈現出千差萬別,但每個人的需要又有其共性。我們可以把自己放在對方的角色中來考慮自己的需要,從而推斷他人的想法。是我們瞭解洞察別人心理的一個入口。一個人不管他嘴上怎麼說無所謂,我們每個人都是非常關注自己在別人心裡的價值的,我們從心底裡期望得到他人的重視、承認、尊重和讚賞。當這種心理需要得到滿足時,我們就會有一種很好的感覺,心情愉快、充滿信心;倘若這種需要總是遭到他人的忽視、否定甚至有意的剝奪時,我們不僅情緒低落、鬱鬱寡歡,有時還會因缺乏理智而出現攻擊性的言行。所以,卡耐基說:“人類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別人的欣賞。”詹姆斯也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卡耐基寫了一本享譽世界的書——《人性的弱點》,他經過廣泛而深入的訪問和調查,發現人性的弱點在於每個人都希望和喜歡別人肯定、鼓勵和讚揚自己,而害怕批評、斥責和牴觸他人對自己挑毛病、潑冷水。卡耐基說:“批評、責怪就像家鴿,你放飛後,它們總會回來的。如果你我之間明天要造成一種歷經數十年、直到死亡才消失的反感。只要輕輕吐出一句惡毒的評語就行了。”因此,在開口說話前,先問一下自己:當我犯了過錯時,我希望別人批評我嗎?不,我希望得到原諒。當我做得不好時,我希望別人嘲笑我嗎?不,我希望得到鼓勵。當我遭到挫折時,我希望別人幸災樂禍嗎?不,我希望得到幫助。當我情緒低落時,我希望別人冷落我嗎?不,我希望得到安慰。當我總是聽不懂時,我希望別人覺得我煩嗎?不,我希望得到耐心。那麼,當人家也處在類似情景時,就做人家希望你做的事吧。有時候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在別人眼裡未必如此。在考慮問題時,有時應該先卸下自己的觀點,換個角度來思考,你就會了解看待事物的方式其實不止你這一種。一個小男孩去食品店買冰激凌。他坐在桌子旁問售貨員:“蛋卷冰激凌多少錢一個?”售貨員回答說:“75美分。”男孩開始數他手中的硬幣,然後又問小碗兒冰激凌要多少錢。售貨員極不耐煩地回答道:“65美分。”男孩買了小碗兒冰激凌,吃完後就走了。當售貨員來收空盤子時,發現盤子裡放著10美分的小費。想想看,這時售貨員心裡想些什麼?這又會對她今後與人交往帶來什麼影響?用別人對你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是小肚雞腸;用希望別人對你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是將心比心;用別人期望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是善解人意;為對方著想,這是最樸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換位思考的結果,就是雙贏。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簡單的;而簡單的道理,真正做到了就不簡單。如果我們時時處處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我們就能融洽、友善地與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