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特別是工作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碰到需要向他人以書面形式或口頭形式闡述自己的觀點、想法的情況。可現實中,我們說話做事經常出現邏輯混亂,想到哪說到哪,不能很好地突出重點,層次分明的把一件事情說清楚,這往往會限制、阻礙了我們的發展。面對這些問題,如何才能突出重點、邏輯清晰、主次分明的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呢?學會“金字塔原理”就夠了!
金字塔結構的大概內容,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知道的不夠系統,特別是在很多細節上。下面我就以巴巴拉·明託的《金字塔原理》一書,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金字塔原理是什麼?
金字塔原理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寫作、思考、表達、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像金字塔結構一樣,既突出重點,又有層次性和邏輯性。
金字塔通常可以分為“塔尖、塔身、塔基”三個部分。塔尖就是你要表達的總的論點、結論、你要幹什麼,塔身就是你的分論點,塔基就是支撐你論點的論據。
當我們把自己的思考或工作成果向他人闡述時(比如給老闆彙報你的方案),要“自上而下”地講(先塔尖,然後塔身、塔基),先說結論,然後再“逐步分層次展開”你的想法、分析、計劃等具體內容。先說結論,就等於是先給對方吃一顆定心丸,給對方確定性,這樣對方才能聽懂你要說什麼;分層次的逐步展開,對方才能一步步的跟著你進入到你的細節裡面去。
因為你的聽眾或者受眾的時間和精力都是相對有限的,他們可能沒時間,或者沒心情去耐心的等你的結論、或者猜你要說什麼。
二、如何運用金字塔原理,邏輯清晰的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
1、用“序言”打磨塔尖
結論先行也是要講究技巧的,你不能沒頭沒腦地就說一個結論,或者赤裸裸的說一個結論。就像書籍有序言一樣,作報告、寫文章、闡述觀點時也需要一個序言。比如做一下包裝、找一個由頭、用一些引導的句子,這樣才能引起對方的興趣,讓對方聽了以後能夠聽進去。
具體要如何做好序言呢?有四個關鍵:背景、衝突、疑問和回答。
①背景。背景指的是跟你主題有關,不需要深入論述,別人也不會產生異議的內容。比如,我這篇文章開頭段落的第一句話就是一個簡單的背景。
②衝突。衝突就是背景資訊裡面存在的矛盾,或推動故事情節的轉折點。比如:背景是......的,但是......;......是現在存在的威脅、阻礙,但也是一個機會,我們只要......就能......。這就是衝突。
④回答。答案就是結論,就是回答上面的問題,同時引出你的中心思想。比如我問題後面的解決方案:你需要學習金字塔原理。
總結一下“背景、衝突、疑問、答案”這個序言四段論:首先是背景,告訴讀者或聽眾已知、沒有疑問、對方感興趣的東西;然後是衝突,在背景資訊之間找到潛在的矛盾、衝突;再然後,把這個衝突用一句話概括出來,提出疑問;最後是答案,給出一個結論或解決方法。背景、衝突、疑問、答案,這就叫序言四段論。
當然,這個序言四段論不是完全固化的,它可以根據具體的語境、物件、需要,打亂次序、自由調換。比如:開門見山的方式,先說答案,然後說背景,再說衝突和疑問;或者突出憂慮的方式,先說衝突,再說背景,再說答案;或者先給出一個問題,然後說背景,衝突,最後給出答案。
2、用“金字塔結構”組織內容
金字塔結構包括縱向結構和橫向結構,用金字塔結構組織內容,簡單來講就是:從金字塔頂端的一個核心觀點開始,自上而下,從左往右,沿著各個分支,把你的內容一層一層呈現給別人。這樣就能讓你的思想變得既有條理又好記。
(1)金字塔的縱向結構
金字塔包含塔尖、塔身、塔基三個部分,縱向結構就是梳理好這三者之間的結構、層次。
運用金字塔縱向結構的方法:
首先要結論先行。比如在給領導彙報工作、或寫文案、文章時,應該把你想表達的觀點、結論先說出來,而不是說了一大堆事實,然後等著聽眾或讀者來猜。
其次要以上統下。就是上一層的內容必須是對下一層內容的總結概括。比如你希望老闆給你加薪,根據以上統下的原則,你應該:先用序言的方法提出你要加薪的想法(塔尖),然後列舉說出你為什麼想加薪,也就是理由(塔身),最後用事實和資料支撐你加薪的理由(塔基)。
結論先行是為了突出重點,以上統下是為了劃分層次。有了重點有了層次,表達自然會變得清晰分明。
(2)金字塔的橫向結構
金字塔的橫向結構說的是塔身和塔身,塔基和塔基之間的邏輯。
運用金字塔橫向結構的方法:
首先要進行歸類分組,保證每一組的內容屬於同一個範疇,同時給每個範疇起個名字。這個很好理解,就像你整理資料夾的時候,把類似的一些內容整理到一個資料夾中,然後再給這個資料夾貼個標籤,命個名。再比如我們熟知的“馬斯洛需求理論、時間四象限法、SWOT分析、SMART原則、PDCA迴圈”等等。把具體的、雜亂的一些內容,進行歸納分組後,既方便我們自身理解和表達,也能讓他人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其次要遵循邏輯遞進的原則,對每組的具體內容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分解、拆分、排列。常見的邏輯順序有三種:一是時間順序(比如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二是結構順序(比如從整體到部分的分解);三是程度順序(比如“時間四象限法”中處理事情的順序:先緊急且重要,接著重要但不緊急,再到緊急但不重要,最後不緊急不重要)
做歸類分組和排列順序的時候,要符合MECC法則。MECE法則的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相互獨立說的是拆分的子問題要沒有交叉(比如把人分為男人和已婚的人,就有了重疊交叉),完全窮盡說的是拆分的子問題要儘可能周密和麵面俱到,不能有遺漏。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狀態,具體用的時候根據實際情況和自身的需求來細分就可以了。
我簡單舉個例子,假如你想“提高自己看書閱讀時的速度”,就可以按照MECC的法則對問題進行拆分,分析阻礙閱讀速度的原因,然後根據原因有針對性的去調整和練習,從而提高閱讀速度。
在生活、特別是工作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碰到需要向他人以書面形式或口頭形式闡述自己的觀點、想法的情況。可現實中,我們說話做事經常出現邏輯混亂,想到哪說到哪,不能很好地突出重點,層次分明的把一件事情說清楚,這往往會限制、阻礙了我們的發展。面對這些問題,如何才能突出重點、邏輯清晰、主次分明的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呢?學會“金字塔原理”就夠了!
金字塔結構的大概內容,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知道的不夠系統,特別是在很多細節上。下面我就以巴巴拉·明託的《金字塔原理》一書,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金字塔原理是什麼?
金字塔原理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寫作、思考、表達、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像金字塔結構一樣,既突出重點,又有層次性和邏輯性。
金字塔通常可以分為“塔尖、塔身、塔基”三個部分。塔尖就是你要表達的總的論點、結論、你要幹什麼,塔身就是你的分論點,塔基就是支撐你論點的論據。
當我們把自己的思考或工作成果向他人闡述時(比如給老闆彙報你的方案),要“自上而下”地講(先塔尖,然後塔身、塔基),先說結論,然後再“逐步分層次展開”你的想法、分析、計劃等具體內容。先說結論,就等於是先給對方吃一顆定心丸,給對方確定性,這樣對方才能聽懂你要說什麼;分層次的逐步展開,對方才能一步步的跟著你進入到你的細節裡面去。
因為你的聽眾或者受眾的時間和精力都是相對有限的,他們可能沒時間,或者沒心情去耐心的等你的結論、或者猜你要說什麼。
二、如何運用金字塔原理,邏輯清晰的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
1、用“序言”打磨塔尖
結論先行也是要講究技巧的,你不能沒頭沒腦地就說一個結論,或者赤裸裸的說一個結論。就像書籍有序言一樣,作報告、寫文章、闡述觀點時也需要一個序言。比如做一下包裝、找一個由頭、用一些引導的句子,這樣才能引起對方的興趣,讓對方聽了以後能夠聽進去。
具體要如何做好序言呢?有四個關鍵:背景、衝突、疑問和回答。
①背景。背景指的是跟你主題有關,不需要深入論述,別人也不會產生異議的內容。比如,我這篇文章開頭段落的第一句話就是一個簡單的背景。
②衝突。衝突就是背景資訊裡面存在的矛盾,或推動故事情節的轉折點。比如:背景是......的,但是......;......是現在存在的威脅、阻礙,但也是一個機會,我們只要......就能......。這就是衝突。
④回答。答案就是結論,就是回答上面的問題,同時引出你的中心思想。比如我問題後面的解決方案:你需要學習金字塔原理。
總結一下“背景、衝突、疑問、答案”這個序言四段論:首先是背景,告訴讀者或聽眾已知、沒有疑問、對方感興趣的東西;然後是衝突,在背景資訊之間找到潛在的矛盾、衝突;再然後,把這個衝突用一句話概括出來,提出疑問;最後是答案,給出一個結論或解決方法。背景、衝突、疑問、答案,這就叫序言四段論。
當然,這個序言四段論不是完全固化的,它可以根據具體的語境、物件、需要,打亂次序、自由調換。比如:開門見山的方式,先說答案,然後說背景,再說衝突和疑問;或者突出憂慮的方式,先說衝突,再說背景,再說答案;或者先給出一個問題,然後說背景,衝突,最後給出答案。
2、用“金字塔結構”組織內容
金字塔結構包括縱向結構和橫向結構,用金字塔結構組織內容,簡單來講就是:從金字塔頂端的一個核心觀點開始,自上而下,從左往右,沿著各個分支,把你的內容一層一層呈現給別人。這樣就能讓你的思想變得既有條理又好記。
(1)金字塔的縱向結構
金字塔包含塔尖、塔身、塔基三個部分,縱向結構就是梳理好這三者之間的結構、層次。
運用金字塔縱向結構的方法:
首先要結論先行。比如在給領導彙報工作、或寫文案、文章時,應該把你想表達的觀點、結論先說出來,而不是說了一大堆事實,然後等著聽眾或讀者來猜。
其次要以上統下。就是上一層的內容必須是對下一層內容的總結概括。比如你希望老闆給你加薪,根據以上統下的原則,你應該:先用序言的方法提出你要加薪的想法(塔尖),然後列舉說出你為什麼想加薪,也就是理由(塔身),最後用事實和資料支撐你加薪的理由(塔基)。
結論先行是為了突出重點,以上統下是為了劃分層次。有了重點有了層次,表達自然會變得清晰分明。
(2)金字塔的橫向結構
金字塔的橫向結構說的是塔身和塔身,塔基和塔基之間的邏輯。
運用金字塔橫向結構的方法:
首先要進行歸類分組,保證每一組的內容屬於同一個範疇,同時給每個範疇起個名字。這個很好理解,就像你整理資料夾的時候,把類似的一些內容整理到一個資料夾中,然後再給這個資料夾貼個標籤,命個名。再比如我們熟知的“馬斯洛需求理論、時間四象限法、SWOT分析、SMART原則、PDCA迴圈”等等。把具體的、雜亂的一些內容,進行歸納分組後,既方便我們自身理解和表達,也能讓他人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其次要遵循邏輯遞進的原則,對每組的具體內容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分解、拆分、排列。常見的邏輯順序有三種:一是時間順序(比如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二是結構順序(比如從整體到部分的分解);三是程度順序(比如“時間四象限法”中處理事情的順序:先緊急且重要,接著重要但不緊急,再到緊急但不重要,最後不緊急不重要)
做歸類分組和排列順序的時候,要符合MECC法則。MECE法則的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相互獨立說的是拆分的子問題要沒有交叉(比如把人分為男人和已婚的人,就有了重疊交叉),完全窮盡說的是拆分的子問題要儘可能周密和麵面俱到,不能有遺漏。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狀態,具體用的時候根據實際情況和自身的需求來細分就可以了。
我簡單舉個例子,假如你想“提高自己看書閱讀時的速度”,就可以按照MECC的法則對問題進行拆分,分析阻礙閱讀速度的原因,然後根據原因有針對性的去調整和練習,從而提高閱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