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二位友友邀。乾隆大皇帝在三徵緬甸之前對邊事的某些問題處理一點都不得當,可謂是大錯特錯,弄巧成拙,嚴重影響之後的對緬戰爭。
大清和緬甸的關係
自從大明國洪武大帝設立了緬中軍民宣慰使司開始,和緬甸建立朝貢關係,到那位心眼狹窄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同學吊死煤山,朝貢關係斷絕。
大明的永曆皇帝逃到緬甸後,被大清國的平西王吳三桂追擊,緬甸王交出永曆皇帝,大清兵班師,這算是大清國首次和緬甸有過接觸,還是吳皇帝接觸的。
自此百餘年,兩國老死不相來往,直到乾隆大皇帝時期,在一位“無籍細民”吳尚賢的斡旋下,大清國和緬甸才建立關係。
傳奇商人吳尚賢和開明滇督張允隨
這位被大清國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們稱之為無籍細民的吳尚賢,是一個有野心,有抱負,有能力的男人,他雖然出身貧寒,但憑藉自己的精明能幹,在卡瓦部落的茂隆銀廠採礦,因為善於開採經營,成為茂隆銀廠的長主,有礦工數萬。
吳尚賢為人慷慨,和卡瓦部長蚌築關係很好,蚌築自稱葫蘆王,因為卡瓦和緬甸的木邦相接觸,很容易遭受侵擾。
胸懷大志的吳尚賢有錢有勢了,一心想為國家做點什麼,也想建功立業,以後名垂青史。因此,就勸告蚌築獻廠納課,歸順大清國。
幸運的吳尚賢遇見一個具有開拓精神的滇督張允隨,張允隨久鎮雲南,熟知郡國利病,山川險要,苗夷情狀,他革弊興利,鼓勵商民開採銅礦,政績卓著。
張允隨接到蚌築的報告後非常重視,認為這是有益國家的事情,立馬就上奏乾隆帝,結果議政王大臣們反對接受蚌築獻廠歸附納稅的請求,多虧張允隨據理力爭,乾隆被說服,批准了這個要求。
茂隆銀廠以及卡瓦部落遂內附大清,為大清擴張了領土,還有每年一萬一千餘兩的納稅,對於這件事,吳尚賢和張允隨的功勞不應該被忘記。
說服緬甸國王莽達拉朝貢
茂隆銀廠歸附後,張允隨委派吳尚賢做課長,吳尚賢一時風光大勝,又去說服緬甸國王莽達拉朝貢大清。
莽達拉因為國內不穩定,土司頻頻叛亂,就想依靠清國,所以在乾隆十三年曾經遣使去清國請求入貢,卻被雲南督撫拒絕。
吳尚賢親自去見莽達拉,一路所過遇見的土司,吳尚賢都慷慨饋贈,又有錢又好爽,大家都很喜歡老吳。
乾隆十五年,吳尚賢親自向雲南督撫報告莽達拉情願稱臣納貢永做外藩的事,請求督撫代奏。雲貴總督碩色,巡撫圖爾炳阿召開會議,大家都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應該拒絕吳尚賢的要求,巡撫圖爾炳阿反對大家的建議,將吳尚賢的請求上奏朝廷。
緬甸內亂,吳尚賢冤死
莽達拉不能控制國內局勢,對屬下土司做不到言出令行,內亂興起,莽達拉被得楞部酋長沉江死,木梳部酋長甕籍牙起兵,聯合塔部消滅得楞部,自立為緬甸王。
再說吳尚賢,立下如此大功,本該獎賞的,但是,因為他擁有礦工數萬,富可敵國,又深受礦民擁護愛戴,還和緬甸王、葫蘆王以及各土司關係密切,說他是當時亞洲第一實業家也不為過。
樹大招風,因為他威望過高,勢力太大,自然引起官紳的妒忌,當地官員擔心他據地稱雄對抗朝廷,就想把他限制甚至扼殺。
而乾隆也默許了對吳尚賢的態度,雲貴總督碩色曾經上書為吳尚賢說話,並提出解決隱憂的辦法:就是讓吳尚賢回滇,安享尊榮,並允許其子吳世榮接替他的職位,授職給吳世榮以做管束,再逐漸減少礦場工人的數量以絕後患,這樣可以維持工廠繼續繁榮,繼續做大清國的屏障。
確切的說,碩色的方案是比較高明的,因為吳尚賢的勢力的確過於強大,擁有練兵數千和礦工數萬,威震邊境內外,現在他是沒有異心,但真有異心的話必然會發生大的動亂,但如何對待吳尚賢?肯定不能冒昧行事,簡單緝拿只能把他逼上梁山,不反也反了,要是吳尚賢真的據地反叛,交接緬甸王和葫蘆王,必然是邊境大患。就算是誘捕吳尚賢,但沒有人能夠替代他的位置和威望,一旦礦工群龍無首引起暴亂,茂隆銀廠也會衰敗,對國家利益並沒有任何益處。
但是,碩色的建議被否定了,大學士、軍機大臣公然說吳尚賢一個無籍細民,憑什麼讓他子孫世襲工廠,他就應該老實待在滇省省城,安分守己,一旦有違法行為嚴懲不貸。
乾隆大皇帝直接批示“依議速行”,碩色深諳乾隆的脾氣,無奈之下一改以往保護吳尚賢的初衷,將吳尚賢下獄,抄沒家產,擬處死刑,旨意尚未下達,吳尚賢就餓死獄中,茂隆銀廠也衰落解散。
就這樣,由於乾隆的錯誤判斷,一支擁有數萬壯士願意為大清國效勞的強大武裝,因此削弱解體,大清國和緬甸中間沒有協調之地,再沒有吳尚賢這樣的人才為國周旋。
一錯再錯,宮裡雁被殺
如果說迫害吳尚賢是乾隆弄巧成拙,那麼任由雲貴總督吳達善害死宮裡雁就更是一誤再誤。
宮裡雁是貴家首領,貴家是明末隨永曆皇帝朱由榔逃到緬甸的王公子孫,自名貴家,貴=桂,據波龍廠採銀,有不少漢人依附,常達數萬人。
木梳部酋長甕籍牙自立後,宮裡雁不服,雙方交戰幾年,宮裡雁兵敗逃到孟連,孟連土司刀派春接受了宮裡雁,企圖消化他的勢力,把宮裡雁的屬下分開安插在屬下各部,並沒收兵器,宮裡雁及其部下都很憤慨。
可巧,雲貴總督吳達善聽說宮裡雁有七寶鞍,據說是前明的至寶,就向宮裡雁索要,宮裡雁大怒,帶著手下奔赴石牛廠。
刀派春又向宮裡雁的妻子囊佔索要牛馬童女,要這些是為了向吳達善行賄。囊佔拒絕,率部起兵,殺死刀派春,劫掠孟連城,被刀派春的族兄刀派英擊敗,焚燒孟連城,逃往孟艮,之後移居三島山外之猛叭山,其子仍稱小宮裡雁。在清緬戰爭中還曾投誠清軍。
那邊吳達善又命耿馬土司誘捕宮裡雁,不聽布政使姚永泰的勸說,執意要殺宮裡雁,姚永泰的意思是宮裡雁也是英雄一條,頗受緬甸人懼怕忌憚,應該留下他扶植起來對抗緬甸,不能殺了他替緬甸王消滅對手啊!應該從經濟、軍事上支援宮裡雁重整旗鼓去和懵駁鬥,緬甸王自顧不暇時,還怎麼來侵擾清國邊境呢?
然,愚蠢貪婪的吳達善不聽,在乾隆二十七年十月殺害宮裡雁,貴家勢力遭受削弱,剽悍善戰的波龍廠勢力就此瓦解。
蠢貨吳達善為緬甸王消滅了一個難啃的對手,自此,懵駁專心統一各部,開始侵襲依附清國的內地土司,清緬戰爭即將拉開序幕。
就是這樣。
咱們史料說話,謝絕以訛傳訛。
謝二位友友邀。乾隆大皇帝在三徵緬甸之前對邊事的某些問題處理一點都不得當,可謂是大錯特錯,弄巧成拙,嚴重影響之後的對緬戰爭。
大清和緬甸的關係
自從大明國洪武大帝設立了緬中軍民宣慰使司開始,和緬甸建立朝貢關係,到那位心眼狹窄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同學吊死煤山,朝貢關係斷絕。
大明的永曆皇帝逃到緬甸後,被大清國的平西王吳三桂追擊,緬甸王交出永曆皇帝,大清兵班師,這算是大清國首次和緬甸有過接觸,還是吳皇帝接觸的。
自此百餘年,兩國老死不相來往,直到乾隆大皇帝時期,在一位“無籍細民”吳尚賢的斡旋下,大清國和緬甸才建立關係。
傳奇商人吳尚賢和開明滇督張允隨
這位被大清國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們稱之為無籍細民的吳尚賢,是一個有野心,有抱負,有能力的男人,他雖然出身貧寒,但憑藉自己的精明能幹,在卡瓦部落的茂隆銀廠採礦,因為善於開採經營,成為茂隆銀廠的長主,有礦工數萬。
吳尚賢為人慷慨,和卡瓦部長蚌築關係很好,蚌築自稱葫蘆王,因為卡瓦和緬甸的木邦相接觸,很容易遭受侵擾。
胸懷大志的吳尚賢有錢有勢了,一心想為國家做點什麼,也想建功立業,以後名垂青史。因此,就勸告蚌築獻廠納課,歸順大清國。
幸運的吳尚賢遇見一個具有開拓精神的滇督張允隨,張允隨久鎮雲南,熟知郡國利病,山川險要,苗夷情狀,他革弊興利,鼓勵商民開採銅礦,政績卓著。
張允隨接到蚌築的報告後非常重視,認為這是有益國家的事情,立馬就上奏乾隆帝,結果議政王大臣們反對接受蚌築獻廠歸附納稅的請求,多虧張允隨據理力爭,乾隆被說服,批准了這個要求。
茂隆銀廠以及卡瓦部落遂內附大清,為大清擴張了領土,還有每年一萬一千餘兩的納稅,對於這件事,吳尚賢和張允隨的功勞不應該被忘記。
說服緬甸國王莽達拉朝貢
茂隆銀廠歸附後,張允隨委派吳尚賢做課長,吳尚賢一時風光大勝,又去說服緬甸國王莽達拉朝貢大清。
莽達拉因為國內不穩定,土司頻頻叛亂,就想依靠清國,所以在乾隆十三年曾經遣使去清國請求入貢,卻被雲南督撫拒絕。
吳尚賢親自去見莽達拉,一路所過遇見的土司,吳尚賢都慷慨饋贈,又有錢又好爽,大家都很喜歡老吳。
乾隆十五年,吳尚賢親自向雲南督撫報告莽達拉情願稱臣納貢永做外藩的事,請求督撫代奏。雲貴總督碩色,巡撫圖爾炳阿召開會議,大家都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應該拒絕吳尚賢的要求,巡撫圖爾炳阿反對大家的建議,將吳尚賢的請求上奏朝廷。
緬甸內亂,吳尚賢冤死
莽達拉不能控制國內局勢,對屬下土司做不到言出令行,內亂興起,莽達拉被得楞部酋長沉江死,木梳部酋長甕籍牙起兵,聯合塔部消滅得楞部,自立為緬甸王。
再說吳尚賢,立下如此大功,本該獎賞的,但是,因為他擁有礦工數萬,富可敵國,又深受礦民擁護愛戴,還和緬甸王、葫蘆王以及各土司關係密切,說他是當時亞洲第一實業家也不為過。
樹大招風,因為他威望過高,勢力太大,自然引起官紳的妒忌,當地官員擔心他據地稱雄對抗朝廷,就想把他限制甚至扼殺。
而乾隆也默許了對吳尚賢的態度,雲貴總督碩色曾經上書為吳尚賢說話,並提出解決隱憂的辦法:就是讓吳尚賢回滇,安享尊榮,並允許其子吳世榮接替他的職位,授職給吳世榮以做管束,再逐漸減少礦場工人的數量以絕後患,這樣可以維持工廠繼續繁榮,繼續做大清國的屏障。
確切的說,碩色的方案是比較高明的,因為吳尚賢的勢力的確過於強大,擁有練兵數千和礦工數萬,威震邊境內外,現在他是沒有異心,但真有異心的話必然會發生大的動亂,但如何對待吳尚賢?肯定不能冒昧行事,簡單緝拿只能把他逼上梁山,不反也反了,要是吳尚賢真的據地反叛,交接緬甸王和葫蘆王,必然是邊境大患。就算是誘捕吳尚賢,但沒有人能夠替代他的位置和威望,一旦礦工群龍無首引起暴亂,茂隆銀廠也會衰敗,對國家利益並沒有任何益處。
但是,碩色的建議被否定了,大學士、軍機大臣公然說吳尚賢一個無籍細民,憑什麼讓他子孫世襲工廠,他就應該老實待在滇省省城,安分守己,一旦有違法行為嚴懲不貸。
乾隆大皇帝直接批示“依議速行”,碩色深諳乾隆的脾氣,無奈之下一改以往保護吳尚賢的初衷,將吳尚賢下獄,抄沒家產,擬處死刑,旨意尚未下達,吳尚賢就餓死獄中,茂隆銀廠也衰落解散。
就這樣,由於乾隆的錯誤判斷,一支擁有數萬壯士願意為大清國效勞的強大武裝,因此削弱解體,大清國和緬甸中間沒有協調之地,再沒有吳尚賢這樣的人才為國周旋。
一錯再錯,宮裡雁被殺
如果說迫害吳尚賢是乾隆弄巧成拙,那麼任由雲貴總督吳達善害死宮裡雁就更是一誤再誤。
宮裡雁是貴家首領,貴家是明末隨永曆皇帝朱由榔逃到緬甸的王公子孫,自名貴家,貴=桂,據波龍廠採銀,有不少漢人依附,常達數萬人。
木梳部酋長甕籍牙自立後,宮裡雁不服,雙方交戰幾年,宮裡雁兵敗逃到孟連,孟連土司刀派春接受了宮裡雁,企圖消化他的勢力,把宮裡雁的屬下分開安插在屬下各部,並沒收兵器,宮裡雁及其部下都很憤慨。
可巧,雲貴總督吳達善聽說宮裡雁有七寶鞍,據說是前明的至寶,就向宮裡雁索要,宮裡雁大怒,帶著手下奔赴石牛廠。
刀派春又向宮裡雁的妻子囊佔索要牛馬童女,要這些是為了向吳達善行賄。囊佔拒絕,率部起兵,殺死刀派春,劫掠孟連城,被刀派春的族兄刀派英擊敗,焚燒孟連城,逃往孟艮,之後移居三島山外之猛叭山,其子仍稱小宮裡雁。在清緬戰爭中還曾投誠清軍。
那邊吳達善又命耿馬土司誘捕宮裡雁,不聽布政使姚永泰的勸說,執意要殺宮裡雁,姚永泰的意思是宮裡雁也是英雄一條,頗受緬甸人懼怕忌憚,應該留下他扶植起來對抗緬甸,不能殺了他替緬甸王消滅對手啊!應該從經濟、軍事上支援宮裡雁重整旗鼓去和懵駁鬥,緬甸王自顧不暇時,還怎麼來侵擾清國邊境呢?
然,愚蠢貪婪的吳達善不聽,在乾隆二十七年十月殺害宮裡雁,貴家勢力遭受削弱,剽悍善戰的波龍廠勢力就此瓦解。
蠢貨吳達善為緬甸王消滅了一個難啃的對手,自此,懵駁專心統一各部,開始侵襲依附清國的內地土司,清緬戰爭即將拉開序幕。
就是這樣。
咱們史料說話,謝絕以訛傳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