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禮橙專車黃師傅
-
2 # 丅FK
印象很重要,三十年前的燒柴鍋比較現在的燒柴鍋使用的時間不一定長,材質都一樣是鑄鐵的,怎麼可能使用的時間有長有短呢?
記得小時候有一個行當叫做“鋦匠”,一個人挑著一付擔子,走街串巷的吆喝,“鋦鍋鋦碗鋦大缸”,用他那個小鑽頭把裂縫處的邊緣鑽幾個小眼,再用近於釘書器的小釘釘上,用小錘子敲打敲打,抹上點膩子子就算是大功告成,其實那時候的鍋也容易破,只不過是破了就鋦一下將就著用,不像現在這樣破了就換上新的用。
過去的事情由於時隔久遠,誰能記得那麼清楚?燒柴鍋是家裡的主要物件,每天都要用,所以說很重要,俗話說的三個鬧心的事兒“破房漏鍋病老婆”,可見“鍋”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
還是現在好,燒柴鍋已經顯得是可有可無了,電飯鍋,電炒鍋,蒸鍋高壓鍋,應有盡有,燒柴鍋破就破了吧,反正離了那個鍋也能吃上飯,這在過去是絕對不可想象的。
-
3 # 如此照相
可以肯定地說,三十年前的燒柴鍋絕對沒有今天的耐用。一是以前天天用頓頓用,保護的好,且很愛護,而現在極少人家做到天天用,不用就沒有保養,鏽蝕快。二是以前人們收入低,買口鍋也會花不少錢,很愛護,不象現在買口鍋非常容易。三是以前有補鍋匠,有點壞就送去修補,反覆使用,可用多年,現在有點壞了扔了。
-
4 # 大蟲197538578
就鑄鐵製作的鍋而言,三四十年前的鐵鍋底部厚度大,也重一些,說白了就是用的材料多一些,而現在的鑄鐵鍋講究輕便,鍋底較薄,相對而言,使用的時間就不及原來的了。
-
5 # 綜改1
這個問題是三個因素造成的!
第一是三十前的鐵鍋鑄造得厚實!
第二是三十年前的補禍費用低(勞動力成本低),補了再用!
第三是現在的鐵鍋補的成本比買新鍋的成本高!同穿衣服是一個道理!
誰還象過去那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穿三年?
-
6 # bzy4463
三十年前商家信用至上,誰的產品耐用誰就有光榮感,現在幹什麼都講究與國際接軌,利益至上,不賣配件賣總成,加速更新商家才有利可圖。
-
7 # 勤182714188
請注意,三十年前的燒柴鐵鍋叫生鐵鍋,又區別於灰口鑄鐵,更不同熟鐵,這是農村民俗叫法,細分就要涉及到各種鐵的化學元素的含量了,短文不必展開去論述。簡單地說,鋼鐵類製品的耐用度主要由本身的含硫量和使用環境相關,鐵白身的含硫量越高,瘁化腐蝕越快;使用過程中接觸的硫化物酸性物越多,也會加速鐵製品的瘸蝕。言歸正傳,以前鑄鐵鍋用生鐵,熔化媒休是木炭,在冶煉過程中就,不硫化物滲入鐵水中,如果用煤,大多數煤都含硫,有些還相當高,在熔鐵的過程中,鐵水會含硫,作為鑄鍋用料,基本不作除硫,這是其中之一。另外,使用環境,如燒煤,共產生的硫化物直接產生對鐵製品的鏽蝕。而燒柴草,因柴草中含有一定的油脂類物質,在燃燒過程中會附著在鍋底,與煙形成一種叫百草霜(有些地方叫錩墨)的保護層使鍋底不生鏽。再有就是人的行為,你愛惜它,經常擦拭,一見鏽點就擦掉,自然就減少了鏽蝕的程度,鐵鍋相對就耐用了。
-
8 # 雨過天晴45239441
我認為這個問題不存在。三十年前的鍋鑄造質量確實過硬。就我們本地有家有名鑄鍋廠,叫萬和鍋廠。該廠鑄造的鐵鍋既薄又輕,省柴火。厚薄均勻無沙孔,不滲漏。那時我們買鍋必買萬和產的。哪為什麼說以前的鍋好反而不耐用呢?這是生活條件所致,並非是鍋子質量問題。那時候農村一戶人家一年才分到十來斤菜油,平時其本上不是下鍋炒菜,而是在燒飯時蒸上幾碗菜,滴上幾點油。鐵鍋很少沾油,而且焼水,燒豬草都在這鍋中。鑄鐵鍋子不沾油就容易生鏽,爛破。因此一口鍋用上一二年就會有被洞,就得叫補鍋的用生鐵焊上。現在的鐵鍋天天沾油,洗洗都粘手,絕對不會生鏽。因此現在的鍋子儘管質量不咋的使用壽命反而長。更換新鍋是其他原因,並非是破了不能用。經常在下廚房的人都有體會。
-
9 # 荊紫風
這個問題應該是普遍只涉及廣大的農村,城市就是卅年前大部份只是燒煤。卅十年前大部份鐵鍋都是鑄造,基本上沿革傳統的土法,我們俗稱的翻沙,應該說很多人都見過,較厚實,而卅年後都是機制的工藝而且用料就不是鑄鐵,而且這些搞機制的鐵鍋原料什麼都敢滲入,什麼成本低就用什麼,當然囉質量就低劣,這恐怕就是你所提問題的主因。
-
10 # 武當散修採藥翁
現在,鍋的種類很多。1980年前大部是生鐵鑄造鍋,生鐵在行業內又分:灰口鐵與白口鐵。無論是灰口鐵或白口鐵所鑄的鍋都是比較厚重,鍋厚肯定是耐用,再加上那對不用回收生鐵。反觀現在的鑄鐵鍋除開輕薄外還摻了回收的廢生鐵,而回收的生鐵雜質多,因此現在的鑄鐵鍋不耐用!
回覆列表
觀念不同了。以前製造需要耐用,恨不得終身不壞,現在只要在設計時間內不壞就可以。就像榮威e950(聽說停產了),質保期一過,變速箱必出問題。其實,這也是一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