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CRC工作有幸福快樂的一刻,也有煩惱痛苦之時。快樂之事大家共享一笑,痛苦著實令人難堪。我們找到工作中的痛點,就像臨床醫生找到病人的病症,然後對症下藥拔除病根,大家工作就更輕鬆更快樂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也可以一馬平川,任君馳翔於職場。
作為臨床研究團隊中的一員,一個稱職的CRC,對整個研究過程有著舉足重輕的作用。我們在協助研究者配合申辦方開展專案時,或多或少會碰到“釘子”,現在和大家來分享我們可能碰到的痛點與解決方法,以便大家面對“工作痛點”時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拋磚引玉,來幫助我們CRC遊刃有餘的應對難題。
第一痛:申辦方“不合作”
常說的申辦方,亦即申辦方的代表CRA。遇到CRA不理解CRC的具體工作和麵對的困難,而且CRA又很強勢,我們CRC該怎麼辦?這是我們常常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其實,人與人的溝通與合作,首先建立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把握好處事的分寸,做到不卑不亢,同時也讓申辦方意識到我們協助做專案的,提高專案質量,保證專案順利進行,是我們的共同目標,當你發揮作用的時候,也是被認可的時候。在合作中解決工作上的摩擦,修煉提升自己的內功。其次,我們需要了解CRC服務協議內容,這個協議是保護CRC的後盾,協議通常清晰界定CRC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知曉解決問題的時限。
CRA提出的要求,我們想方設法去做好;CRA想提出而沒有提出的,我們能提前預見並及時做好,想專案之所想,急專案之所急,超越合作伙伴的期望,學會換位思考以及有技巧的的語言溝通,構建夥伴關係,再刁難的客戶也能成為輕鬆合作的"朋友"。
第二痛:研究者“不配合”
眾所周知中國醫生的臨床工作已經夠忙了,當臨床研究還沒和執業醫師晉職扯上關係,擔任臨床研究中的研究者,只是醫生每天工作中一個很小的“插曲”。CRC遇到不配合的研究者能怎麼辦?如何更好的和研究者溝通,找到正確的人完成相關的工作,這就是考驗大家IQ(智商)、EQ(情商)、AQ(逆商)的時候了。
關於入組:有些專案病源少,無法完成受試者入組,研究者沒有時間進行受試者隨訪,隨訪完了不及時寫病歷,我們經常碰上這些問題,有哪些方法既不得罪研究者,又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去完成“作業”呢?
熟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CRC可以先從瞭解醫生的排班情況著手,提前跟研究者溝通哪些時間點找他隨訪病人比較方便,主動協助研究者幹力所能及的事情,學會察言觀色,見縫插針的找研究者辦事,並提前做好對事情簡明扼要的介紹,羅列需要尋求的幫助或需要解決的問題並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主動表明態度,只要研究者同意,我們CRC非常願意幫助完成患者的預篩,減輕他的工作量,有合適的病源第一時間和研究者溝通爭取醫生的支援。透過病案室、醫生工作站、科室入院登記本等途徑先查詢,還有輔助科室也很重要,比如心內科的專案心電圖室就可能有病源可尋。腫瘤專案,CT室也是預篩病人的重要來源,或者研究者會診也是推薦病人的一大亮點。很多PI往往是大院長或大科主任,有時候動用PI的資源去找病人,或許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激發PI的責任感榮譽感,讓PI給授權研究者灌輸提高專案質量意識,傳達對專案的重視度更是專案成功的基礎保障。
關於寫病歷:作為CRC,最重要的是掌握好臨床試驗的金標準-GCP,有關的SOP,其他有關的法規還有當地的管理規定比如廣東共識,善於用理論武器來有效的提醒研究者及時完整的完成病歷與其他原始檔案。
熟悉掌握方案要點,熟悉入選排除標準、隨訪流程、研究治療等關鍵點,提高臨床研究的專業度,對於研究者的提問要能做到有問必答而且要準確。站在研究者的高度來看待工作,和CRA一起跟進方案的隨訪要求完善一個病歷模板,資料庫需要轉錄的資料,避免轉錄資料時不可溯源,隨訪時研究者對著訪視要點有針對性問診,比如發生AE要問的開始日期、結束日期、合併治療、對研究藥物採取的措施、程度判斷等,讓研究者覺得瑣碎的事情也有章可循。我們提前把各種驗單檢查報告、病歷都準備好,就等研究者寫上去。研究者在百忙之中抽時間寫完病歷了,我們最好能當場核對,有錯漏的馬上提醒修改,事後再找他們比較困難。
當然,真誠的讚美永遠都不顯多,所以我們適當的表示感謝,適當的讚美或許也能轉變研究者對待試驗的態度。
第三痛:遇上超牛的機構倫理
有些醫院的機構倫理比較強勢,規定院外CRC不能接觸機構倫理重地,或者專案在機構立項、倫理上會階段,CRA在外地,有些事情我們CRC又不得不協助但又不許CRC協助,這時候該怎麼辦?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也有解:先請CRA告知機構或倫理CRC將協助某件事情,讓大家都知情,CRC到機構倫理也不會受冷眼相待。CRC到機構倫理,第一時間“表明身份”,一定要讓機構、倫理辦的人感受到我們同是研究者的夥伴,凡事把研究者放在前面,提這是“xx科xx主任的xx專案”,而不可把公司放在前面,卻不提研究者,統一戰線很重要。協助遞交材料時,先要了解材料的主要內容,老師們問是什麼東西時要能準確回答出來,並說明檔案的重要性。
第四痛:受試者“不聽話”
在治療隨訪期,碰到不配合的受試者怎樣提高依從性?
這就要提醒研究者在一開始知情同意的時候就充分告知受試者隨訪的時間要求及注意事項,告知風險與收益,其實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參加臨床研究,可以享受更多專屬的醫療照顧。
我們可以告訴病人更多的醫療便利,有專門的醫生和CRC跟蹤病情,就好像多了鬧鐘,時時提醒什麼時間該吃藥,該做哪些檢查,該回來醫院複查病情,按照標準的療程來治療,也讓病人明白,即使他不參加臨床研究,他的病情還是得治療的。在看病難看病貴的時代,這是享受著VIP服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相信大家都會有默契合作精神。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遇到困難大家不要怕不要慌,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是體現我們價值的時刻。沉著應對,完美執行挑戰更多難題,只有我們去做得更專業,贏得申辦方、研究者、倫理機構、受試者等多方面的理解與信任,這樣我們CRC之路才會走得更順暢。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CRC工作有幸福快樂的一刻,也有煩惱痛苦之時。快樂之事大家共享一笑,痛苦著實令人難堪。我們找到工作中的痛點,就像臨床醫生找到病人的病症,然後對症下藥拔除病根,大家工作就更輕鬆更快樂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也可以一馬平川,任君馳翔於職場。
作為臨床研究團隊中的一員,一個稱職的CRC,對整個研究過程有著舉足重輕的作用。我們在協助研究者配合申辦方開展專案時,或多或少會碰到“釘子”,現在和大家來分享我們可能碰到的痛點與解決方法,以便大家面對“工作痛點”時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拋磚引玉,來幫助我們CRC遊刃有餘的應對難題。
第一痛:申辦方“不合作”
常說的申辦方,亦即申辦方的代表CRA。遇到CRA不理解CRC的具體工作和麵對的困難,而且CRA又很強勢,我們CRC該怎麼辦?這是我們常常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其實,人與人的溝通與合作,首先建立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把握好處事的分寸,做到不卑不亢,同時也讓申辦方意識到我們協助做專案的,提高專案質量,保證專案順利進行,是我們的共同目標,當你發揮作用的時候,也是被認可的時候。在合作中解決工作上的摩擦,修煉提升自己的內功。其次,我們需要了解CRC服務協議內容,這個協議是保護CRC的後盾,協議通常清晰界定CRC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知曉解決問題的時限。
CRA提出的要求,我們想方設法去做好;CRA想提出而沒有提出的,我們能提前預見並及時做好,想專案之所想,急專案之所急,超越合作伙伴的期望,學會換位思考以及有技巧的的語言溝通,構建夥伴關係,再刁難的客戶也能成為輕鬆合作的"朋友"。
第二痛:研究者“不配合”
眾所周知中國醫生的臨床工作已經夠忙了,當臨床研究還沒和執業醫師晉職扯上關係,擔任臨床研究中的研究者,只是醫生每天工作中一個很小的“插曲”。CRC遇到不配合的研究者能怎麼辦?如何更好的和研究者溝通,找到正確的人完成相關的工作,這就是考驗大家IQ(智商)、EQ(情商)、AQ(逆商)的時候了。
關於入組:有些專案病源少,無法完成受試者入組,研究者沒有時間進行受試者隨訪,隨訪完了不及時寫病歷,我們經常碰上這些問題,有哪些方法既不得罪研究者,又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去完成“作業”呢?
熟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CRC可以先從瞭解醫生的排班情況著手,提前跟研究者溝通哪些時間點找他隨訪病人比較方便,主動協助研究者幹力所能及的事情,學會察言觀色,見縫插針的找研究者辦事,並提前做好對事情簡明扼要的介紹,羅列需要尋求的幫助或需要解決的問題並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主動表明態度,只要研究者同意,我們CRC非常願意幫助完成患者的預篩,減輕他的工作量,有合適的病源第一時間和研究者溝通爭取醫生的支援。透過病案室、醫生工作站、科室入院登記本等途徑先查詢,還有輔助科室也很重要,比如心內科的專案心電圖室就可能有病源可尋。腫瘤專案,CT室也是預篩病人的重要來源,或者研究者會診也是推薦病人的一大亮點。很多PI往往是大院長或大科主任,有時候動用PI的資源去找病人,或許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激發PI的責任感榮譽感,讓PI給授權研究者灌輸提高專案質量意識,傳達對專案的重視度更是專案成功的基礎保障。
關於寫病歷:作為CRC,最重要的是掌握好臨床試驗的金標準-GCP,有關的SOP,其他有關的法規還有當地的管理規定比如廣東共識,善於用理論武器來有效的提醒研究者及時完整的完成病歷與其他原始檔案。
熟悉掌握方案要點,熟悉入選排除標準、隨訪流程、研究治療等關鍵點,提高臨床研究的專業度,對於研究者的提問要能做到有問必答而且要準確。站在研究者的高度來看待工作,和CRA一起跟進方案的隨訪要求完善一個病歷模板,資料庫需要轉錄的資料,避免轉錄資料時不可溯源,隨訪時研究者對著訪視要點有針對性問診,比如發生AE要問的開始日期、結束日期、合併治療、對研究藥物採取的措施、程度判斷等,讓研究者覺得瑣碎的事情也有章可循。我們提前把各種驗單檢查報告、病歷都準備好,就等研究者寫上去。研究者在百忙之中抽時間寫完病歷了,我們最好能當場核對,有錯漏的馬上提醒修改,事後再找他們比較困難。
當然,真誠的讚美永遠都不顯多,所以我們適當的表示感謝,適當的讚美或許也能轉變研究者對待試驗的態度。
第三痛:遇上超牛的機構倫理
有些醫院的機構倫理比較強勢,規定院外CRC不能接觸機構倫理重地,或者專案在機構立項、倫理上會階段,CRA在外地,有些事情我們CRC又不得不協助但又不許CRC協助,這時候該怎麼辦?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也有解:先請CRA告知機構或倫理CRC將協助某件事情,讓大家都知情,CRC到機構倫理也不會受冷眼相待。CRC到機構倫理,第一時間“表明身份”,一定要讓機構、倫理辦的人感受到我們同是研究者的夥伴,凡事把研究者放在前面,提這是“xx科xx主任的xx專案”,而不可把公司放在前面,卻不提研究者,統一戰線很重要。協助遞交材料時,先要了解材料的主要內容,老師們問是什麼東西時要能準確回答出來,並說明檔案的重要性。
第四痛:受試者“不聽話”
在治療隨訪期,碰到不配合的受試者怎樣提高依從性?
這就要提醒研究者在一開始知情同意的時候就充分告知受試者隨訪的時間要求及注意事項,告知風險與收益,其實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參加臨床研究,可以享受更多專屬的醫療照顧。
我們可以告訴病人更多的醫療便利,有專門的醫生和CRC跟蹤病情,就好像多了鬧鐘,時時提醒什麼時間該吃藥,該做哪些檢查,該回來醫院複查病情,按照標準的療程來治療,也讓病人明白,即使他不參加臨床研究,他的病情還是得治療的。在看病難看病貴的時代,這是享受著VIP服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相信大家都會有默契合作精神。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遇到困難大家不要怕不要慌,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是體現我們價值的時刻。沉著應對,完美執行挑戰更多難題,只有我們去做得更專業,贏得申辦方、研究者、倫理機構、受試者等多方面的理解與信任,這樣我們CRC之路才會走得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