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鼎列治史

    當然是可能的,並且完全可以做到不賠款,甚至還能取得更不錯的結果。

    事實上今天很多人對晚清的實力認知有很大的誤區,那就是晚清自始至終其實都不弱,並且在區域性戰場上,晚清軍隊還一度取得過決定性的勝利,諸如左宗棠西征新疆,馮子材鎮南關大捷等等。

    但問題就是,為何本來並不弱的晚清政府卻要不斷簽署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呢?

    答案也並不複雜,一方面是晚清時期遇到的外敵並沒有體現出足夠的滅清實力,所以讓晚清政府高層一度認為能夠以談代打,從而緩解對外壓力;另一方面就是晚清政府更懼怕內部百姓的抗爭,說白了就是擔心內再發生第二場金田起義。

    這兩方面其實又都可以總結成一個原因,那就是晚清政府治理內部的壓力遠遠高於對外的壓力。

    今天的人認為晚清帝國是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下的大帝國,這沒錯,但問題就是,晚清帝國上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幾乎施行完全的中央集權制度,而這對於一個尚未走入近現代化的古老帝國而言,其本身就是一個極其巨大的難題。

    甚至於我說句不好聽的,即使是今天人類社會中的幾百個國家裡面,也沒有幾個政府有能力治理好一個超過四億人口和上千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國家,而晚清政府已經治理了將近快一個世紀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從康熙初期到乾隆後期持續上百年的對外擴張會突然停止,並全面轉向內治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這個帝國的擴張已經到達了一個極限。

    而在之後儘管要面對英國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以及日本等八國聯軍侵華,但所有的這些入侵本質上都與漢朝時期匈奴的侵襲類似。這些外國軍隊不僅沒有能力,也沒有實力去真正攻佔這個龐大的帝國,甚至於他們連佔領這個帝國的一省之地都非常困難。

    所以晚清軍隊雖然始終都處於區域性被動的局面,但也僅僅如此,並沒有讓這個帝國遭遇到致命打擊。

    同時外國軍隊一般就只是會去定點突襲某個城市,過後便立刻撤退。這種局面讓晚清軍隊經常處於疲於奔命的狀態,而且往往也擋不住。

    因此晚清高層才認為,既然外國軍隊並無能力長期攻佔帝國領土,而自身又無法阻擋這些外國軍隊的侵襲,那還不如花點錢解決問題。

    當然了,晚清高層這樣的消極應對行為肯定是不對的。畢竟一味花錢就只會造成帝國內部的空虛,以及政府威望的一落千丈,如此即便能解決短時期問題,也絕無可能解決根本性問題。

    而要想解決根本問題,那就是一點,遷都中部腹地,然後與外國軍隊施行全面抗爭。

    如此背靠腹地的清政府在內陸省份的源源不斷支援下,足以應對任何外國軍隊的長期襲擾。而外國軍隊在長期襲擾卻無能獲得巨大利益的情況下,就只能選擇與清政府和談。到時候清政府就可以選擇其中幾個政府進行洽談,並提出各種整軍備戰的計劃,如此便能從根本上扭轉對外不利的局面。

    只是可惜當時的晚清高層並沒有這種意識,又或者說他們有這種意識,但是他們不敢賭。畢竟遷都腹地施行全面抗戰,就意味著要進行長期的軍事鬥爭,而在長期的軍事鬥爭下又必然會誕生出一群地方武裝力量。如此這些地方武裝力量,就又成為了晚清政府的心腹大患。

    畢竟當年真正有機會滅清的太平天國運動可是給予了晚清政府以極大的震撼,而也正是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才讓晚清政府逐漸喪失了對於部分地方軍隊的控制,之後也讓晚清政府一度面臨內部軍隊譁變的巨大風險。

    雖然我個人覺得晚清如果施行全面對外抗戰,反倒會能加速滿漢融為一體的進城,這樣還有利於之後晚清的穩定

    但可惜歷史終究不能假設,歷史上的晚清政府也沒有那麼選擇,而是一味地對外屈辱苟活。於是在外部壓力越來越大,內部不滿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最終在1912年的武昌,迎來了總的爆發,如此步履蹣跚走了許久的滿清帝國就只能徹底的覆滅了。

  • 2 # 歷史堆中的胖子

    那清朝就得滅亡,連和談的資格都得不到,根本不存在打平手再和談的可能。

    面對八國聯軍,慈禧是擺開了架勢要打的,並且架勢還很足,整個京津地區的清軍加義和團好幾十萬人,慈禧還以光緒的名義下了宣戰詔書。

    然而,這個時候的清軍實在不是八國聯軍的對手。僅僅不到2萬的八國聯軍,沒有廢多大的力氣就打到了北京城下,然後僅僅只用了不到一天時間就攻下了清朝重兵駐守的北京城。

    幾十萬的清軍加義和團都打不過八國聯軍,那慈禧面對八國聯軍能有什麼辦法?只能是一溜煙地逃到西安。這個時候慈禧需要想的已經不是怎麼打贏八國聯軍了,她要想的是怎麼才能繼續將大清這份事業繼續幹下去。

    當時東南在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的帶頭下,搞了一個東南互保,此時都東南包括北邊的山東都已經不怎麼聽清朝的話了。李鴻章甚至直接宣稱宣戰詔書是偽詔,而張之洞更是來了一個“坐擁東南,斷不奉昭”。可以說,清朝最重要的賦稅之地,也就是東南這些省份已經實際脫離清朝的控制了。並且這些東南省份還打算著,如果慈禧和光緒有什麼不測,那就直接讓李鴻章出來做總統了。

    而東北那邊更慘,十幾萬的沙俄軍隊打著剿滅義和團的名義,將整個東北連皮帶骨頭全吞了下去。此時慈禧代表的清朝只能窩在西安戰戰兢兢地看著八國聯軍在北京城燒殺搶掠。

    對慈禧來說,如果繼續打下去,能不能與八國聯軍打成平手不知道,但是清朝這份基業就得徹底完蛋。因為八國聯軍已經佔了京津地區,清軍也沒有實力打回去,而東南已經實際脫離控制,東北更被沙俄全佔領了。對清朝來說,如果戰爭繼續下去,那就只能以西北一地來維持了。而對八國聯軍來說,雖然暫時無力繼續西進,但這是因為兵力不足啊,一旦援軍到來,那必然會選擇繼續向西安進攻。到那時,慈禧就連西安也待不下去了啊,那就真是上天無門,下地無路了啊。

    更何況,八國聯軍哪怕不進攻西安,那也可以選擇扶持漢族大臣,畢竟東南互保都已經簽過了,那在北京再扶持一個地方政權,亦或者把北京交給東南的漢人督撫管理,這都是很有可能的。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那慈禧就可以提前給清朝準備葬禮了。

    所以,對慈禧和清朝來說,趕緊趁著自己還有一些籌碼來談判,那就趕緊談判,無非就是多賠點款的事,至少還能保證清朝的基業不丟。不然,如果再打下去,那大清國就得完蛋了啊。

  • 3 # 183589113

    當時康有為就提出了,遷都抗戰的路子。慈禧滿族貴族集團嫁禍於義和團和個別大臣,屈膝求和,鉅額賠款;李鴻章出面簽約。

  • 4 # 睜隻眼閉隻眼365

    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小學生都會!

    如果說“沒有可能”,估計老師會打“錯”。

    如果是數學高考題,可能會難為到考生:答“可能”的,老師扣分沒商量;答“不可能”的也是扣分沒商量。因為“老師”絕對是對的!

    回到問題本身。假如當時國際社會分為兩大陣營,中國站隊俄羅斯。中國在俄羅斯保護下,再進行和談是完全有“可能”的。

    難道不是嗎?

  • 5 # 番茄9249079432023

    清朝的中央集權宗法專治必須終結了,怎麼打都贏不了。近代史集權專制社會和民主法治社會對抗都以失敗告終。再小的資本主義國家都能掃蕩文明古國,例如英國,日本。就像原始部落和封建社會對抗,原始部落一定被顛覆或者消滅。

  • 6 # 朝氣蓬勃的難得糊塗4G

    都是在趨利避害,兩害相權取其輕,再打就完犢子了。所以說某人強勢根本不是褒義詞,根本就是中性詞,不考慮自己的實力一味強硬會把大家都帶溝裡去,只有那些知進退的人才是真正有情懷的政治家。

  • 7 # 宙斯容克

    有,什麼時候都有。八國聯軍本身就不可能堅持時間太長。主要五國的利益並不一致。如果堅持時間長了聯軍內部也會有分歧。會降低條件和清朝談判。另外後勤也是個主要原因,八國聯軍要是佔領了華北面臨的反抗也是個問題。最主要的就是東南互保,東南互保會讓清朝沒有堅持下去的動力。也讓聯軍看清楚清朝的弱點。沒有東南互保清朝繼續打下去能換來一個比《辛丑條約》要好的多的不平等條約。但這就是一種猜想,清朝在北京還沒失守時就想和談了。壓根就沒想太遠。東南互保也是看出清朝決戰的決心才進行互保的。歷史沒有假設,更不要把清朝比較成民國抗日時的情況。雖然時間就差37年,但社會狀況和民心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日本軍國主義者正是忽視了中國這個變化才殺進中國,妄圖三個月結束戰爭。最終遭至失敗。

  • 8 # 朱袁張天下無敵

    根本不可能打成平手,清政府已腐敗透頂,1885年中法戰爭獲勝的情況下尚且簽訂不平等條約,更何況面對八國聯軍的進攻。政治腐敗是近代以來清政府屢屢失敗的根本原因。

  • 9 # 錦上添花王定元196534

    能,清朝海軍,陸軍是強大,將軍《林則徐,鄧世昌》士兵都很勇敢,是清廷腐敗,如電影《甲午風雲》到最後一刻取勝,炮彈是假的裡面裝是沙,變成同歸於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多數人貧窮到極致時,就是富人災難的開始,你認同這句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