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起床困難戶

    直布羅陀海峽

    大西洋與地中海的咽喉

       直布羅陀海峽(Estrecho de Gibraltar)是連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門戶。位於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最南部和非洲西北角之間,北岸為西班牙的直布羅陀(現被英國佔領),南岸為摩洛哥。全長約90公里。兩岸山勢雄偉,景色優美。沿岸有直布羅陀、阿耳赫西拉斯和休達等港口。

    直布羅陀海峽全長僅58千米,海峽西寬東窄,最窄處的西班牙的馬羅基羅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間僅13公里,海峽東端介於直布羅陀市和阿爾霍山之間;中段介於馬基羅和錫雷斯之間,寬22公里;其西面入峽處最寬,介於特拉法爾加角和斯帕特爾之間,寬43公里。東深西淺,最淺處水深301米,最深處水深1181米,平均深度約375米;

    地中海的“生命源泉”

       直布羅陀海峽除了溝通地中海和大西洋外,還是地中海的“生命源泉”。

    由於地中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使這裡海水的含鹽量高,密度大。地中海的年均溫較高,夏季、秋季處於副熱帶高壓控制之下,因此日照強烈,乾熱少雨;而在冬季、春季,海面上刮的是來自大西洋溫暖的西風,氣溫都在攝氏零度以上。另外,地中海四周,除了埃及的尼羅河以外,沒有什麼水流量大的大河有淡水流入中海。因此,使地中海的含鹽量穩定偏高,它的表層海水年平均鹽度為千分之38,東部海區更高達千分之39.58,比全球海水年平均鹽度高出千分之3—4。而且在地中海122米的深處,有一股較重、較冷和較鹹的洋流,源源不斷地向西流出地中海。常此下去,地中海不就乾枯了嗎? 不用擔心,我們先來看看地中海的鄰居——大西洋。

    大西洋因為年平均氣溫較地中海的年平均氣溫要低,海水的蒸發量小,因此大西洋的年平均鹽度也比地中海的年平均鹽度低,只有千分之35。即使是和地中海相同緯度的鄰近的大西洋海區鹽度稍高一些,也只有千分之36,這樣就形成了地中海和大西洋兩個以直布羅陀海峽溝通的海域,年平均鹽度高低的不平衡局面。海水密度的大小取決於海水的溫度和鹽度,而更主要取決於鹽度。鹽度越大,密度越高,因此地中海海水密度大於大西洋海水密度。

    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水在海表面兩者所受壓力相同,都是一個大氣壓。由於海水的壓力和海水密度成正比,這樣,在同一深度,地中海的水壓要大於大西洋的水壓,而且深度越深,兩者的壓力差越大。有了壓力的差異,海水便產生運動。壓力差越大,運動越劇烈。海峽的海流便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水(200米以上)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下層水(200米以下)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這樣地中海底部的海水便經由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底部,從而使大西洋海水被抬升高。在大西洋表層,被抬高的海平面,海水因壓力作用而透過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地中海,由於海峽西端水淺、海底有橫檻,減小了地中海海水流入大西洋的水量,以致從大西洋透過海峽流入地中海的水量大於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的水量。

    另外,除了壓力,氣候也是一個方面。直布羅陀海峽風向多為東風或西風,從北方進入西地中海的冷氣團在這裡以低層高速的東風穿過,當地人稱這種東風為累凡特風。累凡特風帶動大西洋表層洋流(含有鹽度較低的海水)向東經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而且這股洋流的流量也大於地中海122米深處的西向洋流(含有較咸和較重的海水)。這就保證了地中海水量的穩定。因此,直布羅陀海峽的存在使地中海避免成為一個萎縮的鹽國,其功績實在不小。

    而且,這一現象使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的流向卻是永遠從西向東流,所以輪船從大西洋駛往地中海,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時,永遠是順水航行。同樣,潛水艇從地中海海底進入大西洋也是順水。早年這一現象就被大西洋Nautilus們所利用。地中海沿岸國家的探險船隊曾頻繁地透過這裡而到達大西洋,從而完成他們的探險之舉。

    航行在直布羅陀海峽上

    因東西部密度差異,自大西洋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地中海的海流速度為每小時4公里。直布羅陀海峽潮流湍急,如果碰上頂流,船速將下降4-5節並不感到意外。在4-5月的季節中,由於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水面溫差和上空的暖溼氣流匯聚後會產生大片的霧區,籠罩了整個直布羅陀海峽,可以說站在駕駛臺側翼近距離的兩人如同黑夜一樣達到“伸手不見五指”的程度,這樣的霧天,對於航行的船舶來講無疑是可怕的。

    重要的戰略地位

    直布羅陀海峽扼地中海和大西洋航道的咽喉,和地中海一起構成了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天然分界線。海峽的北岸是英屬直布羅陀和西班牙,南岸是摩洛哥。對於大西洋和地中海來說,直布羅陀海峽真像它們的咽喉一樣重要。

    直布羅陀海峽連線地中海和大西洋,是地中海地區經大西洋通往南歐、北非和西亞的重要航路。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尤其是波斯灣的油田得到開發之後,它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成為西歐能源運輸的“生命線”,是大西洋與地中海以及印度洋、太平洋間海上交通重要航線。現在,每天有千百艘船隻透過海峽,每年可達十萬艘,是國際航運中最繁忙的通道之一,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

    名字的由來

       直布羅陀一名源於阿拉伯語,直布羅陀海峽得名於東北側的塔裡格建造的直布羅陀港。公元8世紀初的摩爾入伍麥葉王朝時期,穆薩??伊本??努塞爾統率阿拉伯軍隊入侵北非,一直打到今摩洛哥西海岸,佔領了重要港口丹吉爾,並任命其部將塔裡克??伊本??齊亞德(Tarikibnziyad)為丹吉爾總督。公元711年,齊亞德奉努塞爾之命,率7000精兵橫渡海峽,在7月19日強行登陸,站在如今的直布羅陀港口的一塊巨大的山岩上指揮作戰,擊潰了10萬西班牙守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典範。隨後齊亞德下令在登陸處修建一座城堡。為紀念這次渡海作戰的勝利,城堡命名為“直布林??塔裡克”,在阿拉伯語中,就是“塔裡克山”的意思。海峽稱為“直布林??塔裡克海峽”,英文譯名為“直布羅陀”。

    氣候

    直布羅陀海峽和附近地區屬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乾熱少雨,蒸發旺盛;冬季時受西風帶控制,多氣旋活動,溫和多雨,春秋季多風暴。在春季,由於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水面溫差和上空的暖溼氣流匯聚後會產生大霧天氣,籠罩了整個海峽,能見度很低,對船舶航行威脅極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椰土屬於酸性還是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