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管狀態
脈率( P):此值反映每分鐘脈搏波速率,亦即脈搏快慢情況,其單位是次 /分。
脈壓差( PP):係指收縮和舒張壓之間的壓力差,此數值與心搏血量的多少有密切的關係。其單位為毫米汞柱 mmHg或 kPa。
體表面積( Q):單位是米 2。
平均收縮壓( MSP):這是指收縮期的平均壓力。此值與心臟收縮力和搏血量均有關係。其單位是毫米汞柱 mmHg或 kPa。
平均舒張壓( MDP):這是指舒張期的平均壓力。此數值與心搏血量和血管的阻力狀況有關係。其單位亦是毫米汞柱 mmHg或 kPa。
平均動脈壓( MAP):這是指動脈內壓力自收縮期保持的平均壓力。其單位是毫米汞柱 mmHg或 kPa。
主動脈排空係數( BK):此值指血液在主動脈中排空推進的速率。正常情況下此值在 0.22.5~ 0.24.5之間,平均為 0.23.5左右。因是係數,故無單位名稱。
血管彈性擴張係數( ETK):係指心臟收縮排血時動脈血管彈性擴張的程度。此值受血管彈性狀況、主動脈排空速度和心搏出量大小的影響。其正常數值在 0.45左右。
血管順應度( AC):此引數指動脈壓血液壓力改變一個單位時所對應的動脈體積變化量,亦即每一心動週期中,壓力梯度的變化和動脈體積的相應變化量。可籍以判斷動脈彈性狀況,其正常值為不小於 1.2,此值受心搏指數和脈壓差的影響。
冠狀動脈灌壓( CCP):指心臟冠狀動脈供血時壓力,此壓力受舒張壓和左房壓的影響。由於 90%的冠狀灌注是在舒張期,故 DP高時 CCP亦高,反之則低,而左房壓高時可抵消 CCP,使冠狀灌注減少。通常其正常值為 6.65— 9.31kPa。
總周阻( TR):這是反映血管阻力狀況的指標。國內成人正常值為 800— 1300達因·秒·釐米- 5。此指標包含外周血管阻力和血液粘度兩個因素,並受平均動脈壓和每分心輸出量的影響。其正常值為 900— 1400達因·秒·釐米- 5。
標準周阻( STR):為了消除心率代償的影響,將心率糾正到標準狀態時的總周阻,稱為標準周阻( STR)。此值可真實反映血管口徑變化所形成的實際阻力狀況。
2、 心臟功能
心搏出量( SV):指心臟每搏一次所排出的血量。正常人的心搏出量為 70— 90毫升 /搏。
每分心搏出量( CO):指心臟每分鐘排出的血量,正常成人約 6— 8升 /分。
心搏指數( SI):由於個體差異,所以對心搏血的供血的供需關係是否平衡必須瞭解,因此,這一指標即為反映這種關係的數值。正常人為 50— 60毫升 /搏 /米 2。此處的米 2為體表面積。
心臟指數( CI):為反映心臟每分鐘心臟搏血的供需關係,常採用此指標。正常時此數值為 3— 6升 /分 /米 2。
左心有效泵力( Vpe):此指標系反映左心室有效搏血的收縮力量。正常值約 1.8公斤 /搏左右。
左心室有效泵力指數( VpeI):為反映左心泵力能否滿足機體之需要常採用這一指標。正常時,此值為 60— 80公斤 /分 /米 2。亦即每一平方米體表面積每分鐘所能取得的左心收縮力。
左心噴血阻抗( AR):這是反映左心流出道阻力狀況的指標,其正常值約為 2.15— 2.75,若換算成達因·秒·釐米- 5則約為 160— 220左右。
左心能量有效利用率( EWK):這是指左心收縮時產生的能量能夠提供給推動血液迴圈的勢能的百分率,正常時約為 0.28— 0.3。
心肌耗氧指數 (HOL):這是指每平方米表面積,每分鐘心肌的耗氧程度,耗氧程度高,意味著心肌負荷愈高。此值受心率、血壓和收縮期時值的影響。心率快、血壓高、收縮時值大者,氧耗亦多,反之則少。通常其正常值為 15-26。
心肌耗氧量 (HOV):指心臟每分鐘消耗氧的毫升數。此值受心率和心臟收縮力的影響,心率快,收縮力強時,耗氧即多。其正常值為 24-42ml/min.
肺動脈楔壓( PAWP):指肺毛細血管內的壓力。通常,此壓力與左房壓基本相等,且受左右心變化的影響。是左心前負荷的重要指標,其反映的靈敏度遠較中心靜脈壓為高。
肺血管阻力( PAR):此指標是指由肺血管口徑的大小所形成的磨擦力狀況。當肺血管收縮時, PAR即可增高,反之降低。此值受肺動脈壓和左心輸出量的影響。當 CO減少和 PAR增高時, PAR便增高。相反,即降低。一般狀況下,其正常值為 100— 300達因·秒·釐米 -5。
肺動脈壓( PAP):這是指肺動脈內的壓力強度。此值受左心輸出量和肺血管阻呼的調節,隨 CO和 PAR之增大或減少而增高或降低。正常值為 15— 40mmHg,相當於 2— 4kPa。
3、 血液狀態
有效血容量( BV):是指反映血液迴圈量的指標。其正常值約為體重(公斤)的 7— 8%,其單位為升。
全血粘度( V):這是反映血液流變學的基本指標,是指血液分子間內磨擦力,亦即血液粘稠狀況的數值,正常人的血液粘度為 3.5— 4.5釐泊。釐泊為百分之一泊,而泊則為達因·秒·釐米 2 的簡稱。由於粘度與心臟收縮力所形成的切應力和切變率以及流速、溫度、酸度等均有關係,所以在體內檢測的資料與體外檢測可以略有出入。
還原全血粘度( VO):也是反映血液流變學的基本指標,是指在人體標準壓力、溫度和流量的情況下,血液分子間內磨擦力,亦即血液粘稠狀況的數值,正常人的還原血液粘度為 3— 5釐泊。該引數與抽血體外全血粘度概念相同,只需進行定標就可相互對照比交較。
4、 微迴圈功能
微迴圈半更新率( ALK):這是指血液在微迴圈中更新一半的速率,正常時,此值為 0.04— 0.07。
微迴圈半更新時間( ALT):係指微迴圈中血液更新一半所需的時間,其正常值 10— 20秒,平均 16秒。
微迴圈平均滯留時間( TM):這是指血液分子在微迴圈中停留的時間,正常值為 15— 30秒,平均 20秒。
1、 血管狀態
脈率( P):此值反映每分鐘脈搏波速率,亦即脈搏快慢情況,其單位是次 /分。
脈壓差( PP):係指收縮和舒張壓之間的壓力差,此數值與心搏血量的多少有密切的關係。其單位為毫米汞柱 mmHg或 kPa。
體表面積( Q):單位是米 2。
平均收縮壓( MSP):這是指收縮期的平均壓力。此值與心臟收縮力和搏血量均有關係。其單位是毫米汞柱 mmHg或 kPa。
平均舒張壓( MDP):這是指舒張期的平均壓力。此數值與心搏血量和血管的阻力狀況有關係。其單位亦是毫米汞柱 mmHg或 kPa。
平均動脈壓( MAP):這是指動脈內壓力自收縮期保持的平均壓力。其單位是毫米汞柱 mmHg或 kPa。
主動脈排空係數( BK):此值指血液在主動脈中排空推進的速率。正常情況下此值在 0.22.5~ 0.24.5之間,平均為 0.23.5左右。因是係數,故無單位名稱。
血管彈性擴張係數( ETK):係指心臟收縮排血時動脈血管彈性擴張的程度。此值受血管彈性狀況、主動脈排空速度和心搏出量大小的影響。其正常數值在 0.45左右。
血管順應度( AC):此引數指動脈壓血液壓力改變一個單位時所對應的動脈體積變化量,亦即每一心動週期中,壓力梯度的變化和動脈體積的相應變化量。可籍以判斷動脈彈性狀況,其正常值為不小於 1.2,此值受心搏指數和脈壓差的影響。
冠狀動脈灌壓( CCP):指心臟冠狀動脈供血時壓力,此壓力受舒張壓和左房壓的影響。由於 90%的冠狀灌注是在舒張期,故 DP高時 CCP亦高,反之則低,而左房壓高時可抵消 CCP,使冠狀灌注減少。通常其正常值為 6.65— 9.31kPa。
總周阻( TR):這是反映血管阻力狀況的指標。國內成人正常值為 800— 1300達因·秒·釐米- 5。此指標包含外周血管阻力和血液粘度兩個因素,並受平均動脈壓和每分心輸出量的影響。其正常值為 900— 1400達因·秒·釐米- 5。
標準周阻( STR):為了消除心率代償的影響,將心率糾正到標準狀態時的總周阻,稱為標準周阻( STR)。此值可真實反映血管口徑變化所形成的實際阻力狀況。
2、 心臟功能
心搏出量( SV):指心臟每搏一次所排出的血量。正常人的心搏出量為 70— 90毫升 /搏。
每分心搏出量( CO):指心臟每分鐘排出的血量,正常成人約 6— 8升 /分。
心搏指數( SI):由於個體差異,所以對心搏血的供血的供需關係是否平衡必須瞭解,因此,這一指標即為反映這種關係的數值。正常人為 50— 60毫升 /搏 /米 2。此處的米 2為體表面積。
心臟指數( CI):為反映心臟每分鐘心臟搏血的供需關係,常採用此指標。正常時此數值為 3— 6升 /分 /米 2。
左心有效泵力( Vpe):此指標系反映左心室有效搏血的收縮力量。正常值約 1.8公斤 /搏左右。
左心室有效泵力指數( VpeI):為反映左心泵力能否滿足機體之需要常採用這一指標。正常時,此值為 60— 80公斤 /分 /米 2。亦即每一平方米體表面積每分鐘所能取得的左心收縮力。
左心噴血阻抗( AR):這是反映左心流出道阻力狀況的指標,其正常值約為 2.15— 2.75,若換算成達因·秒·釐米- 5則約為 160— 220左右。
左心能量有效利用率( EWK):這是指左心收縮時產生的能量能夠提供給推動血液迴圈的勢能的百分率,正常時約為 0.28— 0.3。
心肌耗氧指數 (HOL):這是指每平方米表面積,每分鐘心肌的耗氧程度,耗氧程度高,意味著心肌負荷愈高。此值受心率、血壓和收縮期時值的影響。心率快、血壓高、收縮時值大者,氧耗亦多,反之則少。通常其正常值為 15-26。
心肌耗氧量 (HOV):指心臟每分鐘消耗氧的毫升數。此值受心率和心臟收縮力的影響,心率快,收縮力強時,耗氧即多。其正常值為 24-42ml/min.
肺動脈楔壓( PAWP):指肺毛細血管內的壓力。通常,此壓力與左房壓基本相等,且受左右心變化的影響。是左心前負荷的重要指標,其反映的靈敏度遠較中心靜脈壓為高。
肺血管阻力( PAR):此指標是指由肺血管口徑的大小所形成的磨擦力狀況。當肺血管收縮時, PAR即可增高,反之降低。此值受肺動脈壓和左心輸出量的影響。當 CO減少和 PAR增高時, PAR便增高。相反,即降低。一般狀況下,其正常值為 100— 300達因·秒·釐米 -5。
肺動脈壓( PAP):這是指肺動脈內的壓力強度。此值受左心輸出量和肺血管阻呼的調節,隨 CO和 PAR之增大或減少而增高或降低。正常值為 15— 40mmHg,相當於 2— 4kPa。
3、 血液狀態
有效血容量( BV):是指反映血液迴圈量的指標。其正常值約為體重(公斤)的 7— 8%,其單位為升。
全血粘度( V):這是反映血液流變學的基本指標,是指血液分子間內磨擦力,亦即血液粘稠狀況的數值,正常人的血液粘度為 3.5— 4.5釐泊。釐泊為百分之一泊,而泊則為達因·秒·釐米 2 的簡稱。由於粘度與心臟收縮力所形成的切應力和切變率以及流速、溫度、酸度等均有關係,所以在體內檢測的資料與體外檢測可以略有出入。
還原全血粘度( VO):也是反映血液流變學的基本指標,是指在人體標準壓力、溫度和流量的情況下,血液分子間內磨擦力,亦即血液粘稠狀況的數值,正常人的還原血液粘度為 3— 5釐泊。該引數與抽血體外全血粘度概念相同,只需進行定標就可相互對照比交較。
4、 微迴圈功能
微迴圈半更新率( ALK):這是指血液在微迴圈中更新一半的速率,正常時,此值為 0.04— 0.07。
微迴圈半更新時間( ALT):係指微迴圈中血液更新一半所需的時間,其正常值 10— 20秒,平均 16秒。
微迴圈平均滯留時間( TM):這是指血液分子在微迴圈中停留的時間,正常值為 15— 30秒,平均 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