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375154590629

    由於大麥在所有的穀類中,它是最適合發酵的,所以不只是啤酒,還有威士忌、伏特加等酒主要原料也是大麥。可見,大麥對酒類物質的重要性。

    大麥

    甚至可以說,大麥是唯一適合發酵的穀物:因為一種特殊的酶。

    在發酵的過程中,能夠變成酒精的原料是糖,比如葡萄等水果就充滿了糖分,所以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酒,應該是某種果酒。然而,大麥、小麥和稻米等谷製品,他們的主要成分是澱粉。所以,首先我們需要把澱粉變成糖,才能變成酒。

    你以為很複雜,但是其實只要有水就能完成這個轉變。然而,為了保證種子能夠持續得到養料,穀物中的這種酶,含量往往不高,澱粉分解的反應也比較緩慢。

    大麥卻不同。大麥中這種酶的含量很高,澱粉分解也發生得特快。甚至,有釀酒師專門把大麥芽和其他穀物混合,利用這些大麥中的酶,去分解其他穀物中的澱粉。

    所以說,大麥芽是釀酒師最好的朋友。

    除了含有大量的酶,大麥另一個優勢是它頑強的生命力。大麥不僅耐寒,也耐旱,從北歐到中東,從東亞到美洲,甚至一些最貧瘠的土地上,都可以看到大麥的身影。因此,大麥所釀的酒也分佈廣泛。

    啤酒的誕生可能是,人們把吃剩的大麥放到陶罐裡,有時,還會特意加水來軟化大麥的硬殼。有了水分,大麥中的酶就會全力以赴地把澱粉分解成糖。這時,從外面飄來一些酵母,經過些時日,人們就能得到一些古怪的、起泡沫的液體。

    而這,就是啤酒。

    喝威士忌最好的方法是摻水

    啤酒,也可以透過蒸餾,來提高酒精度數。而經過蒸餾的啤酒,就是威士忌。有多少小夥伴不知道威士忌其實也是啤酒的一種呢?舉個手我看看!

    直到今天,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還在爭奪威士忌的發明權。不過,威士忌確實誕生於這一地區:這片區域的氣候獨特,有漫長且潮溼的夏天,特別適合於大麥中澱粉的積累,更多的澱粉也就意味著更多糖分和酒精。大約在15世紀,英倫三島的人民就開始蒸餾威士忌了,並把它稱作 “生命之水”。

    威士忌

    這裡還可以給你推薦一個飲用威士忌的小技巧。在喝之前,往威士忌里加少量的水,可以提升酒的口感和香氣。推薦比例:每30毫升酒中加5滴水。

    烈酒加水,這種喝法也有科學道理。各種酒中,98%成分都一樣,就是水和酒精。而剩下的這2%,就決定了酒的風味。在威士忌中,這2%的風味成分是一些脂肪酸分子。加水後,這些分子可以從酒中析出,變成一種懸濁物。雖然加水後會讓威士忌稍顯渾濁,但同時,也可以讓這些風味成分得到更充分的釋放。

    有人研究了一種名為“愈創木酚”的分子在酒精與水中的狀態。愈創木酚,就是威士忌裡最重要的一種風味分子。研究者發現,在酒精濃度較高時,這些愈創木酚會被酒精分子包裹,而會被“壓入”溶液內部,意味著酒的香氣發散不出來。而加水稀釋,可以讓愈創木酚更充分地暴露出來,讓酒變得更為香醇。

    所以,摻水這一行為,有時是無良奸商的詭計,有時卻也變成了品酒師們的絕招。

    令人頭疼的小麥

    說完了大麥和啤酒的關係,咱們再來看看小麥。

    相較於大麥來說,小麥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質。高蛋白質含量,意味著良好的彈性和較長的保質期限。因此,小麥特別適合用作糧食。比如,大部分麵包的主料就是小麥。

    然而,對於釀酒師傅來說,小麥,可能是最讓他們頭疼的一種原料。

    同大麥一樣,如果要釀酒,需要把小麥中的澱粉進行發酵。然而,小麥中的蛋白質含量太高了,以至於澱粉被包裹在厚厚的蛋白質裡,而這些被包住的澱粉根本無法利用。因此,發酵後的小麥,產生的酒精少得可憐。更糟的是,這些蛋白質會讓發酵的小麥變得粘稠,也會讓最後得到的酒特別渾濁。

    然而,德國有一種著名的小麥啤酒。那這種啤酒,又是怎麼回事呢?

    小麥啤酒

    雖然名為小麥啤酒,不過這種酒的原料中,小麥的含量只有一半左右,嚴格來說,是佔了55%的比例。而其他的成分仍是大麥。光靠小麥本身是釀不成酒的。

    那麼,人們為什麼偏要把難以發酵的小麥,製成啤酒呢?答案也是蛋白質。

    你只要品嚐一口小麥啤酒,就會發現,這種酒有一種特別的芳香,類似於麵包或柑橘。這就是高蛋白質含量帶來的特有風味。而且,德國小麥啤酒之所以有名,也因為它有厚重的泡沫,這些泡沫絕大多數是溶解了的小麥蛋白。現如今,有些釀酒師為了得到豐厚的泡沫,特意在原料里加入一定量的小麥。

    於是,蛋白質,這種不易釀酒的部分,反而給小麥啤酒帶來了獨特的飲用體驗。

    喝剩下的啤酒,為什麼有股怪味?

    除了大麥、小麥這些基本原料,調味劑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對於啤酒來說,最必不可少的調味劑,應該就是啤酒花了。

    啤酒花

    啤酒花是一種長相類似藤蔓的植物。因為名字的關係,很多人會誤以為啤酒是啤酒花釀造的。但實際上,啤酒花只是一種調味劑。啤酒花給啤酒添加了特有的苦味。我們無法想象,沒了這種獨特的苦味,啤酒會變成什麼樣子。

    另外,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有這種經驗。就是在喝啤酒時,如果剩了一點酒在瓶子裡,經過光照後,會有一股臭味。這其實就是來自於啤酒花。啤酒花中的一種成分,見光分解,就會產生一種惡劣氣味。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啤酒瓶大多是褐色或深綠色的,就是為了防止啤酒花受到過度的光照。

    現如今,也會有很多無色的啤酒瓶子。因為當代大規模釀造的啤酒,會用化學合成物代替原來的啤酒花,而這些合成物見光不會分解。

    啤酒花的生長條件較為嚴格,只有北緯35-55度的地區可以栽種。而歐洲的德國、比利時、捷克等地恰好在這片區域。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這些歐洲國家釀造的啤酒特別美味。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歐洲這裡適合種植啤酒花。早在公元736年,今天德國的巴伐利亞地區,就建起了啤酒花農場。

    在歐洲中世紀,釀酒和醫藥的主要從業人員,都是修道院的僧侶。因此,當時修道院也成了是種植啤酒花的主要場所。有了這種植物,啤酒的風味大幅改善,僧侶們也靠著這一良方帶來的利潤,養活修道院。直到今天,最美味啤酒的排行榜上,永遠都可以見到幾款修道院啤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中,類似於善林那種的營業部經理,是否要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