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寫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訴讀者某個事物或某個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識。而作者傳達的這個知識,就是說明點,也就是說明文的中心思想。那麼怎樣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標題明確說明點。俗說“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說明文的標題往往揭示了說明的中心。先看總標題:《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關神奇的克隆技術的知識介紹,以揭開“克隆”的秘密;再看內容,全文用了四個小標題:克隆是什麼、克隆鯽魚出世前後、克隆綿羊“多利”、克隆技術造福人類。你只要瀏覽一下課文的小標題,就會對課文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結構歸納說明點。一般說明文往往都會圍繞一個主要問題或內容進行說明,而有的說明文則需要我們把小說明點歸納起來,構成全文的說明點。例如《奇妙的克隆》採用的是並列式結構,從不同的側面說明克隆,除了我們前面說的抓小標題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樣就沒有小標題),我們也可以根據四部分的內容結構把它歸納出來。即克隆的含義、實驗、發展與好處等。
另外可抓住說明的順序弄清說明點。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順序的,人們認識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順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順序,也就有助於弄清說明的中心。例如這篇課文主要是闡述事理的,無疑採用的是邏輯順序: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後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行文脈絡十分清楚,說明事理步步推進,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瞭然。
二讀精析——細部研討方法點
要想把事物事理說清說透,就肯定離不開說明方法。因此閱讀說明文,就應當抓住主要的說明方法,並搞清楚各種說明方法的聯絡和作用,這樣才能比較準確地把握說明的內容和文章的結構。我們不妨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是可以先從全文上提領各部分的說明方法。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覽無餘。
二是可以抓住重點段落,精要分析具體的說明方法。例如:在“克隆是什麼”一小節裡,作者為了說明“克隆”,運用了三種說明方法:舉例子、釋義和引用。舉例子:列舉植物、動物界當中的人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說明,把艱深的科學知識說得簡明易懂;釋義:對克隆一詞進行溯源並作出解釋;引用:引入《西遊記》中孫悟空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克隆”是怎麼一回事,把科學技術寫得富有趣味。
三讀品味——捕捉咀嚼情感點
與其他文體一樣,說明文中也同樣“說”著作者的情感態度,而這也正是我們理解課文所不可或缺的。《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學家談家楨寫的一篇科普文章。學習這篇課文,既要了解克隆這一科技成果,更要從中學習科學家在科學的道路上鍥而不捨、不斷攀登的精神,還要在此基礎上,對科學這把“雙刃劍”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為了說明什麼是“克隆”,作者精心組織材料,把“克降是什麼”“克隆技術的發展脈絡”“克隆羊多利的誕生”“克隆技術如何造福人類”介紹得清清楚楚。但是作者又不限於一般性的知識介紹,而是融入自己的讚賞之情和嚴肅思考。具體地說,本文既向我們介紹了克隆科學知識,又展現了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科學精神”,同時又引領讀者全面地看待科學技術的發展。閱讀時,我們就要從課文中找出能表現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態度與精神的句子,加以體味。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它透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
說明文雖然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類文種,但若沒有其他表達方式(如敘述、議論、描寫等)的恰當配合,則無法圓滿地完成向讀者介紹事物、解釋事理的任務;而從學習寫作說明文的角度講,如果能確切瞭解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在說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準確使用敘述、議論等方式來輔助說明,說明文就能寫得有聲有色,文采斐然。(節選自《應用寫作》雜誌2000年第3期《說明文中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科學小品等。
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係、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
文藝性說明文是透過文藝的形式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
初中說明文閱讀技巧 說明文主要考查考生從文中準確獲取資訊的能力,設題主要圍繞準確認讀、準確理解、準確篩選來考慮。
解題的程式,有句順口溜:“先讀原文通大意,再讀題幹做標記,找出範圍對應句,比較選項看差異。”
先讀原文,完成3個任務:(1)瞭解文章大意,即說明的物件,各段之間的聯絡,作者的見解及相關材料。(2)給段落標上序號。(3)給重要句子和關鍵詞語做上記號。
其次,讀題幹很重要,要給重要詞語做上標記。如1999年卷第1題,可做如下標記:“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種假說,對這種假說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標記。第一處是命題點所在的位置,第二處是試題考查的內容,第三處是選擇答案的標準。
第三,找出答題的範圍和對應句是答題的實質性階段。一般來說,答案的檢索區間應在命題點的附近,如第1題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對應句更重要了,可以說找到了對應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較選項找出差異是最後一步,即完成答題。如第1題B項說:“比起人類來,冬眠的哺乳動物在更寬的範圍裡發生了變化。”漏了“調節性”幾個字,與文章原意不合。
說明文閱讀題都是單項選擇題,選擇正確選項方法有三:直選法、排除法、類推法。
直選法,即直接選出正確答案。這種方法適用於一目瞭然的題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夠確定。也適用於“選非題”,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不符合文意的一項”。
排除法,可適用於一切型別的選擇題。它透過排除不合題目要求的選項,將正確的答案顯露出來,提高答案准確性。用排除法要找準“第一知識點”,即首先要排除的選項被排除的依據,須具備2個特徵:一是判斷得最準確,二是最有價值,確定這個知識點後可排除較多的選項。
類推法,適用於部分選擇題。根據合理推斷,迅速排除某些選項,或根據已知情況推斷未知情況,迅速確定答案。
說明文寫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訴讀者某個事物或某個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識。而作者傳達的這個知識,就是說明點,也就是說明文的中心思想。那麼怎樣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標題明確說明點。俗說“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說明文的標題往往揭示了說明的中心。先看總標題:《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關神奇的克隆技術的知識介紹,以揭開“克隆”的秘密;再看內容,全文用了四個小標題:克隆是什麼、克隆鯽魚出世前後、克隆綿羊“多利”、克隆技術造福人類。你只要瀏覽一下課文的小標題,就會對課文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結構歸納說明點。一般說明文往往都會圍繞一個主要問題或內容進行說明,而有的說明文則需要我們把小說明點歸納起來,構成全文的說明點。例如《奇妙的克隆》採用的是並列式結構,從不同的側面說明克隆,除了我們前面說的抓小標題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樣就沒有小標題),我們也可以根據四部分的內容結構把它歸納出來。即克隆的含義、實驗、發展與好處等。
另外可抓住說明的順序弄清說明點。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順序的,人們認識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順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順序,也就有助於弄清說明的中心。例如這篇課文主要是闡述事理的,無疑採用的是邏輯順序: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後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行文脈絡十分清楚,說明事理步步推進,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瞭然。
二讀精析——細部研討方法點
要想把事物事理說清說透,就肯定離不開說明方法。因此閱讀說明文,就應當抓住主要的說明方法,並搞清楚各種說明方法的聯絡和作用,這樣才能比較準確地把握說明的內容和文章的結構。我們不妨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是可以先從全文上提領各部分的說明方法。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覽無餘。
二是可以抓住重點段落,精要分析具體的說明方法。例如:在“克隆是什麼”一小節裡,作者為了說明“克隆”,運用了三種說明方法:舉例子、釋義和引用。舉例子:列舉植物、動物界當中的人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說明,把艱深的科學知識說得簡明易懂;釋義:對克隆一詞進行溯源並作出解釋;引用:引入《西遊記》中孫悟空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克隆”是怎麼一回事,把科學技術寫得富有趣味。
三讀品味——捕捉咀嚼情感點
與其他文體一樣,說明文中也同樣“說”著作者的情感態度,而這也正是我們理解課文所不可或缺的。《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學家談家楨寫的一篇科普文章。學習這篇課文,既要了解克隆這一科技成果,更要從中學習科學家在科學的道路上鍥而不捨、不斷攀登的精神,還要在此基礎上,對科學這把“雙刃劍”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為了說明什麼是“克隆”,作者精心組織材料,把“克降是什麼”“克隆技術的發展脈絡”“克隆羊多利的誕生”“克隆技術如何造福人類”介紹得清清楚楚。但是作者又不限於一般性的知識介紹,而是融入自己的讚賞之情和嚴肅思考。具體地說,本文既向我們介紹了克隆科學知識,又展現了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科學精神”,同時又引領讀者全面地看待科學技術的發展。閱讀時,我們就要從課文中找出能表現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態度與精神的句子,加以體味。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它透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
說明文雖然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類文種,但若沒有其他表達方式(如敘述、議論、描寫等)的恰當配合,則無法圓滿地完成向讀者介紹事物、解釋事理的任務;而從學習寫作說明文的角度講,如果能確切瞭解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在說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準確使用敘述、議論等方式來輔助說明,說明文就能寫得有聲有色,文采斐然。(節選自《應用寫作》雜誌2000年第3期《說明文中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科學小品等。
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係、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
文藝性說明文是透過文藝的形式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
初中說明文閱讀技巧 說明文主要考查考生從文中準確獲取資訊的能力,設題主要圍繞準確認讀、準確理解、準確篩選來考慮。
解題的程式,有句順口溜:“先讀原文通大意,再讀題幹做標記,找出範圍對應句,比較選項看差異。”
先讀原文,完成3個任務:(1)瞭解文章大意,即說明的物件,各段之間的聯絡,作者的見解及相關材料。(2)給段落標上序號。(3)給重要句子和關鍵詞語做上記號。
其次,讀題幹很重要,要給重要詞語做上標記。如1999年卷第1題,可做如下標記:“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種假說,對這種假說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標記。第一處是命題點所在的位置,第二處是試題考查的內容,第三處是選擇答案的標準。
第三,找出答題的範圍和對應句是答題的實質性階段。一般來說,答案的檢索區間應在命題點的附近,如第1題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對應句更重要了,可以說找到了對應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較選項找出差異是最後一步,即完成答題。如第1題B項說:“比起人類來,冬眠的哺乳動物在更寬的範圍裡發生了變化。”漏了“調節性”幾個字,與文章原意不合。
說明文閱讀題都是單項選擇題,選擇正確選項方法有三:直選法、排除法、類推法。
直選法,即直接選出正確答案。這種方法適用於一目瞭然的題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夠確定。也適用於“選非題”,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不符合文意的一項”。
排除法,可適用於一切型別的選擇題。它透過排除不合題目要求的選項,將正確的答案顯露出來,提高答案准確性。用排除法要找準“第一知識點”,即首先要排除的選項被排除的依據,須具備2個特徵:一是判斷得最準確,二是最有價值,確定這個知識點後可排除較多的選項。
類推法,適用於部分選擇題。根據合理推斷,迅速排除某些選項,或根據已知情況推斷未知情況,迅速確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