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在何方20210218

    說起屈原,大家想到的必然是“愛國詩人”這個稱謂。這種說法完整地概括了屈原的歷史價值——“愛國”是他的思想品質,“詩人”是他的文學成就。於是幾千年來,人們紀念的屈原似乎可以理解為一個政治化的、文學化的屈原。但屈原的偉大人格,這種精神核心卻往往被人們忽略。屈原之後的中國長期處於儒家文化的浸泡之中,縱使後來儒道釋合流依然改變不了儒家主導的地位,而屈原其實是反儒家的。反儒家的屈原代表的是一種大家心裡想要去做但是又做不到的偉大人格。

    屈原畫像

    為什麼說屈原反儒家呢?這在他的絕筆作《漁父》中表現得非常清晰。《漁父》中有這樣一段話——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從中不難看出,漁父是一個通透世事的人,他勸說屈原就連聖人都要遷就世人而你又為什麼這麼剛呢?細細思量,漁父的生存哲學跟後世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何等相似啊!但屈原為了儲存人格的獨立性而選擇投江,因為他深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個世界不是他能改變的,所以他必須離去。

    屈原

    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感嘆:怪屈原以彼其材, 遊諸侯, 何國不容, 而自令若是。 言下之意很是惋惜,認為他應該像孔子一樣周遊列國。司馬遷是典型的儒家人物,能屈能伸,知道人應該活下去才能實現自身價值。當然,司馬遷的堅韌頑強品質也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在司馬遷的的惋惜之辭中,無疑透露了他對屈原偉大人格的羨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言文中的狀語後置,賓語前置如何分辨最好有比較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