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狀語後置
(一)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後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譯做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
1.何有於我哉? (《(論語)十則》)
全句為“於我有何”的倒裝句,介賓結構“於我”後置。澤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
2.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愚公移山》)
“告之於帝”是“於帝告之”的倒裝,介賓結構“於帝”後置,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3.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醉翁亭記》)
“洩出於兩峰之間”是“於兩峰之間瀉出”,介賓結構“於兩峰之間”後置,可譯為“從兩峰之間奔瀉而出”。
4.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出師表》)
“試用於昔日”是“於昔日試用”的倒裝,介賓結構“於昔日”後置,可譯為“在往日任用”。
5.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出師表》)
全句為“於南陽躬耕,於亂世苟全性命”的倒裝,介賓結構“於南陽、於亂世”後置,可譯為“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6.每假借於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
“假借於藏書之家”是“於藏書之家假借”的倒裝,介賓結構“於藏書之家”後置,可譯為“從藏書的人家借書”。
7.今諸生學於太學。(《送東陽馬生序》)
“學於太學”是“於太學學”的倒裝,介賓結構“於太學”後置,可譯為“在太學學習”。
(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後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1.屠懼,投以骨。 (《狼》)
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構“以骨”後置。譯為“把骨頭扔給它”。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記》)“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裝,介賓結構“以文”後置,可譯為“用文字來記述”。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寄臣以大事”是“以大事寄臣”的倒裝,介賓結構“以大事”後置,可譯為“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出師表》)“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是“以討賊興復之效託臣”的倒裝,介賓結構“以討賊興復之效”後置。
(三)其他。
1.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傷仲永》)
“還自揚州”是“自揚州還”的倒裝,介賓結構“自揚州”後置。譯為“從揚州
回來”。
二、賓語前置
(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
1.介賓倒裝。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論語)十則》)
“何以”是“以何”的倒裝。
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介詞的賓語,要放在介詞的前面。可譯為“為什麼”。
微斯人,吾誰與歸? (《岳陽樓記》)“吾誰與歸”是“吾與誰歸”的倒裝,可譯為“我和誰同道呢?”
疑問句中,代詞做介詞賓語要提前。“誰”為疑問代詞,“與”是介詞。
何以戰? (《曹劌論戰》)“何以”是“以何”的倒裝,可譯為“憑藉什麼”。疑問句中,代詞做介詞賓語要提前。“何”為疑問代詞,“以”是介詞。
長夜沾溼何由徹!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何由徹”是“由何徹”的倒裝,可譯為“憑藉什麼捱到天亮呢”。“何”,疑問代詞,“由”,介詞。
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前置。
2.謂賓倒裝。
何有於我哉? (《{論語)十則》
“何有”是“有何”的倒裝。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賓語時,一般要放在謂語的前面。可譯為“有哪一樣”。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麼簡陋的呢?”“何”,疑問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裡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
1.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裝。可譯為“不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詞,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前置。
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東陽馬生序》)
“弗之怠”即“弗怠之”的倒裝,可譯為“不放鬆抄寫”。“之”,代詞,代抄寫,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倒裝。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滿井遊記》)
“為之知”即“未知之”的倒裝,可譯為“不知道它”。“之”,代詞,代春意。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倒裝。
5.忌不自信。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不自信”即“不信自”的倒裝,可譯為“不相信自己”。“自”,代詞,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倒裝。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於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誌,沒有什麼實在意義。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愛蓮說》)
“蓮之愛”即“愛蓮”的倒裝,可譯為“喜愛蓮花”。“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裡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麼簡陋的呢?”“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裡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四)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表示強調。
1.是以謂之“文”也。 (《(論語)十則》)“是以”是“以是”的倒裝,可譯為“因
此”。“是”是指示代詞,指代前面的原因。
2.全石以為底。 (《小石潭記》)
“全石以為底”是“以全石為底”的倒裝,可譯為“用整塊石頭作為潭底”。
(五)其他,表強調。
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關山度”是“度關山”的倒裝。可譯為“跨過一道道關,越過一道道山”。
2.衡陽雁去無留意。(《漁家傲·秋思》)“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裝,可
譯為“大雁離開衡陽”。
一、狀語後置
(一)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後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譯做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
1.何有於我哉? (《(論語)十則》)
全句為“於我有何”的倒裝句,介賓結構“於我”後置。澤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
2.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愚公移山》)
“告之於帝”是“於帝告之”的倒裝,介賓結構“於帝”後置,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3.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醉翁亭記》)
“洩出於兩峰之間”是“於兩峰之間瀉出”,介賓結構“於兩峰之間”後置,可譯為“從兩峰之間奔瀉而出”。
4.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出師表》)
“試用於昔日”是“於昔日試用”的倒裝,介賓結構“於昔日”後置,可譯為“在往日任用”。
5.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出師表》)
全句為“於南陽躬耕,於亂世苟全性命”的倒裝,介賓結構“於南陽、於亂世”後置,可譯為“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6.每假借於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
“假借於藏書之家”是“於藏書之家假借”的倒裝,介賓結構“於藏書之家”後置,可譯為“從藏書的人家借書”。
7.今諸生學於太學。(《送東陽馬生序》)
“學於太學”是“於太學學”的倒裝,介賓結構“於太學”後置,可譯為“在太學學習”。
(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後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1.屠懼,投以骨。 (《狼》)
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構“以骨”後置。譯為“把骨頭扔給它”。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記》)“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裝,介賓結構“以文”後置,可譯為“用文字來記述”。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寄臣以大事”是“以大事寄臣”的倒裝,介賓結構“以大事”後置,可譯為“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出師表》)“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是“以討賊興復之效託臣”的倒裝,介賓結構“以討賊興復之效”後置。
(三)其他。
1.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傷仲永》)
“還自揚州”是“自揚州還”的倒裝,介賓結構“自揚州”後置。譯為“從揚州
回來”。
二、賓語前置
(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
1.介賓倒裝。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論語)十則》)
“何以”是“以何”的倒裝。
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介詞的賓語,要放在介詞的前面。可譯為“為什麼”。
微斯人,吾誰與歸? (《岳陽樓記》)“吾誰與歸”是“吾與誰歸”的倒裝,可譯為“我和誰同道呢?”
疑問句中,代詞做介詞賓語要提前。“誰”為疑問代詞,“與”是介詞。
何以戰? (《曹劌論戰》)“何以”是“以何”的倒裝,可譯為“憑藉什麼”。疑問句中,代詞做介詞賓語要提前。“何”為疑問代詞,“以”是介詞。
長夜沾溼何由徹!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何由徹”是“由何徹”的倒裝,可譯為“憑藉什麼捱到天亮呢”。“何”,疑問代詞,“由”,介詞。
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前置。
2.謂賓倒裝。
何有於我哉? (《{論語)十則》
“何有”是“有何”的倒裝。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賓語時,一般要放在謂語的前面。可譯為“有哪一樣”。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麼簡陋的呢?”“何”,疑問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裡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
1.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裝。可譯為“不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詞,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前置。
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東陽馬生序》)
“弗之怠”即“弗怠之”的倒裝,可譯為“不放鬆抄寫”。“之”,代詞,代抄寫,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倒裝。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滿井遊記》)
“為之知”即“未知之”的倒裝,可譯為“不知道它”。“之”,代詞,代春意。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倒裝。
5.忌不自信。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不自信”即“不信自”的倒裝,可譯為“不相信自己”。“自”,代詞,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倒裝。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於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誌,沒有什麼實在意義。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愛蓮說》)
“蓮之愛”即“愛蓮”的倒裝,可譯為“喜愛蓮花”。“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裡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麼簡陋的呢?”“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裡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四)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表示強調。
1.是以謂之“文”也。 (《(論語)十則》)“是以”是“以是”的倒裝,可譯為“因
此”。“是”是指示代詞,指代前面的原因。
2.全石以為底。 (《小石潭記》)
“全石以為底”是“以全石為底”的倒裝,可譯為“用整塊石頭作為潭底”。
(五)其他,表強調。
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關山度”是“度關山”的倒裝。可譯為“跨過一道道關,越過一道道山”。
2.衡陽雁去無留意。(《漁家傲·秋思》)“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裝,可
譯為“大雁離開衡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