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絲·哈克內斯,是一位美麗的服裝設計師、上世紀30年代紐約社交界的寵兒。1934年,她與探險家比爾·哈克內斯結了婚。婚後兩個星期,比爾即前往中國,希望成為第一個捕獲大熊貓的西方人。但是他的探險旅行屢遭失敗,並在中國淒涼地死去。在美國知道噩耗的露絲痛苦到了麻木的地步。但是,她漸漸地意識到自己該做的事情。她暗下決心,不能讓比爾的夢想半途而廢———
1936年4月17日,露絲告別了曼哈頓,登上了輪船前往中國。9月27日,露絲正式啟動她的中國大探險計劃。她從上海來到成都,首先找到比爾的一位德國朋友,這位朋友向她推薦了一個人:傑克·揚。揚建議她先沿著通往打箭爐(即今康定)的古代商道,向西南方向進發。到了打箭爐以後,可以休整兩天,然後,再用一個星期的時間,繼續向西南方向前進。1926年,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大兒子西奧多·羅斯福和二兒子克米勒·羅斯福曾在這條道上發現過大熊貓。
不過,揚的這個方案對露絲來說,並不可行。現在去往那個方向的,只有一條“政府專用通道”,僅限於政府的車輛通行。露絲有很多隨身攜帶的行李,至少有30件,這便決定了她無法搭乘政府的汽車。根據這種情況,揚又建議她先向西北方向進發,直奔邛崍山脈。因為最近射殺大熊貓的幾個案例都發生在那片區域。露絲採納了他的建議,並希望揚可以和她一起去,揚答應了。於是,他們又僱了幾匹馬和馬伕,就出發了。
按照預定的計劃,他們每天行走30英里。這天,他們爬上了一座海拔將近一萬英尺的高山,這就是傳說中大熊貓經常出沒的地方。這天,露絲他們遇到了一位看上去很上了些歲數的採藥人,他見到露絲後很吃驚,因為在此之前,他從未見到過外華人。揚和他聊了起來。採藥人十分肯定地說,這片山裡有大熊貓,你們可以根據大熊貓留下來的一些遺蹟作出判斷,比如,竹子的殘片,大熊貓躺倒後壓倒的植物以及散落在各處的糞便。11月4日早晨八點,露絲的探險隊抵達某地。這是一片被露絲稱之為“孤獨的、被世界遺忘的荒蕪山脈”。晚上,在露絲他們第二號營地的附近,一隻雌性大熊貓和一隻兩個月大的熊貓寶寶棲息在—棵古樹的樹洞裡。熊貓寶寶和這裡的其他的熊貓寶寶—樣,也是在9月份出生的。熊貓寶寶漸漸地長大了,長出了毛髮,開始顯露大熊貓家族固有的特徵:黑白相間的毛髮。因為要尋找食物,大熊貓母親即將獨自出門,它將熊貓寶寶留在了樹洞裡。
11月9日,露絲剛剛睡醒一覺,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一聲槍響,她聽出那是揚的滑膛槍發出的響聲。她趕到現場,大口地喘著粗氣問道:“發生什麼事情?”“白熊。”揚回答道。“剛才,我看到了一隻白熊,一閃即逝。”揚說。就在這時,他們忽然聽到從身邊一棵非常古老的雲杉樹裡傳來一陣嬰兒般的哭聲。
揚急忙跑過去,伸出雙臂,探入古樹的樹洞。竟從裡面掏出一個三磅重、黑白相間、毛茸茸熊貓寶寶。揚轉身將這個只有貓咪大小的熊貓寶寶遞給了露絲。露絲感到自己的心臟一下子停止了跳動。她後來寫道:“沒有任何童話比這一幕的情形更具有夢幻色彩了……”這個無助小傢伙輕輕地抓撓著露絲的胸部,他們這才意識到,必須儘快返回營地,那裡有罐牛奶和一隻奶瓶:這個小傢伙想是要喝奶了。
露絲給這隻熊貓寶寶起名為“蘇琳”。這個毛茸茸的小傢伙無時無刻不在牽動著她的心。在談到熊貓寶寶的時候,她從來不用“它”或是“這隻熊貓”來稱呼,而是一直管它叫“寶寶”。
與此同時,美聯社播發了露絲捕獲大熊貓的訊息,全世界為之興奮!接著紐約人在《紐約時報》上讀到的文章標題是:“中國依然扣留住大熊貓:哈克內斯夫人試圖將它帶到美國,其請求可能被拒絕。”事情終於出現了轉機,後來《紐約時報》的報道說,“一些政府高層官員”頂住了中國許多機構的壓力,堅持向露絲與大熊貓發放了必要的出境許可證明。
12月2日,星期三,露絲帶著“蘇琳”登上了“麥金利總統”號輪船。在她所有的出境檔案中有這樣一張收據,上面寫著:“狗一隻,價值20美元。”舊金山新聞界舉行了最盛大的歡迎儀式。對一個正走背運的國家而言,露絲和她的熊貓寶寶是一份多麼令人感到歡欣鼓舞的聖誕禮物啊。
大熊貓與英國的故事
旅遊與攝影
1938年,五頭大熊貓從中國非法走私到了英國,其中四頭被倫敦動物園購買。圖片中是當時給大熊貓拍照的攝影師Bert Hardy的兒子被大熊貓拍照的場景。
這組照片中的主角是四頭熊貓中,被起名為“明(Ming)”的。二戰期間這組照片被用來鼓舞英華人抗德計程車氣,配上的文字是““雖然在納粹德國空軍的猛烈轟炸之下,英國民眾計程車氣依舊高昂”。
1946年帶著熊貓玩偶去動物園看真熊貓的小女孩。
20年之後,在1958年英華人又迎來了一頭名叫琦琦(chi-chi)的母熊貓。當時正值冷戰,這頭熊貓是一個奧地利人用一批非洲動物跟北京動物園交換 所得的,本來是要運到華盛頓動物園的,但因為美國當時全面封鎖跟紅色中國的一切貿易往來,琦琦也被禁止入境。最終落戶到了倫敦動物園。
琦琦很快就成為了倫敦動物園的明星,而且直到她去世都一直是最受遊客喜愛的動物。作為當時西方世界唯一的一頭大熊貓,琦琦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標誌上那頭大熊貓的原型。
英國倫敦動物協會本來已經決定不再捕捉、圈養野生動物了,但還是在私人企業的捐贈下收了琦琦,他們的理由是琦琦本來就已經被抓了,不能放歸自然。
60年代後期,琦琦跟莫斯科動物園的公熊貓安安的婚事成了英國媒體關注的焦點,常常登上頭版。但交配後琦琦並沒有懷孕,當時讓很多人很是失望。
1966年,在莫斯科配種不成功的琦琦坐上集裝箱回到了英國。1972年7月,琦琦去世,眾多英華人來到動物園悼念她。
露絲·哈克內斯,是一位美麗的服裝設計師、上世紀30年代紐約社交界的寵兒。1934年,她與探險家比爾·哈克內斯結了婚。婚後兩個星期,比爾即前往中國,希望成為第一個捕獲大熊貓的西方人。但是他的探險旅行屢遭失敗,並在中國淒涼地死去。在美國知道噩耗的露絲痛苦到了麻木的地步。但是,她漸漸地意識到自己該做的事情。她暗下決心,不能讓比爾的夢想半途而廢———
1936年4月17日,露絲告別了曼哈頓,登上了輪船前往中國。9月27日,露絲正式啟動她的中國大探險計劃。她從上海來到成都,首先找到比爾的一位德國朋友,這位朋友向她推薦了一個人:傑克·揚。揚建議她先沿著通往打箭爐(即今康定)的古代商道,向西南方向進發。到了打箭爐以後,可以休整兩天,然後,再用一個星期的時間,繼續向西南方向前進。1926年,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大兒子西奧多·羅斯福和二兒子克米勒·羅斯福曾在這條道上發現過大熊貓。
不過,揚的這個方案對露絲來說,並不可行。現在去往那個方向的,只有一條“政府專用通道”,僅限於政府的車輛通行。露絲有很多隨身攜帶的行李,至少有30件,這便決定了她無法搭乘政府的汽車。根據這種情況,揚又建議她先向西北方向進發,直奔邛崍山脈。因為最近射殺大熊貓的幾個案例都發生在那片區域。露絲採納了他的建議,並希望揚可以和她一起去,揚答應了。於是,他們又僱了幾匹馬和馬伕,就出發了。
按照預定的計劃,他們每天行走30英里。這天,他們爬上了一座海拔將近一萬英尺的高山,這就是傳說中大熊貓經常出沒的地方。這天,露絲他們遇到了一位看上去很上了些歲數的採藥人,他見到露絲後很吃驚,因為在此之前,他從未見到過外華人。揚和他聊了起來。採藥人十分肯定地說,這片山裡有大熊貓,你們可以根據大熊貓留下來的一些遺蹟作出判斷,比如,竹子的殘片,大熊貓躺倒後壓倒的植物以及散落在各處的糞便。11月4日早晨八點,露絲的探險隊抵達某地。這是一片被露絲稱之為“孤獨的、被世界遺忘的荒蕪山脈”。晚上,在露絲他們第二號營地的附近,一隻雌性大熊貓和一隻兩個月大的熊貓寶寶棲息在—棵古樹的樹洞裡。熊貓寶寶和這裡的其他的熊貓寶寶—樣,也是在9月份出生的。熊貓寶寶漸漸地長大了,長出了毛髮,開始顯露大熊貓家族固有的特徵:黑白相間的毛髮。因為要尋找食物,大熊貓母親即將獨自出門,它將熊貓寶寶留在了樹洞裡。
11月9日,露絲剛剛睡醒一覺,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一聲槍響,她聽出那是揚的滑膛槍發出的響聲。她趕到現場,大口地喘著粗氣問道:“發生什麼事情?”“白熊。”揚回答道。“剛才,我看到了一隻白熊,一閃即逝。”揚說。就在這時,他們忽然聽到從身邊一棵非常古老的雲杉樹裡傳來一陣嬰兒般的哭聲。
揚急忙跑過去,伸出雙臂,探入古樹的樹洞。竟從裡面掏出一個三磅重、黑白相間、毛茸茸熊貓寶寶。揚轉身將這個只有貓咪大小的熊貓寶寶遞給了露絲。露絲感到自己的心臟一下子停止了跳動。她後來寫道:“沒有任何童話比這一幕的情形更具有夢幻色彩了……”這個無助小傢伙輕輕地抓撓著露絲的胸部,他們這才意識到,必須儘快返回營地,那裡有罐牛奶和一隻奶瓶:這個小傢伙想是要喝奶了。
露絲給這隻熊貓寶寶起名為“蘇琳”。這個毛茸茸的小傢伙無時無刻不在牽動著她的心。在談到熊貓寶寶的時候,她從來不用“它”或是“這隻熊貓”來稱呼,而是一直管它叫“寶寶”。
與此同時,美聯社播發了露絲捕獲大熊貓的訊息,全世界為之興奮!接著紐約人在《紐約時報》上讀到的文章標題是:“中國依然扣留住大熊貓:哈克內斯夫人試圖將它帶到美國,其請求可能被拒絕。”事情終於出現了轉機,後來《紐約時報》的報道說,“一些政府高層官員”頂住了中國許多機構的壓力,堅持向露絲與大熊貓發放了必要的出境許可證明。
12月2日,星期三,露絲帶著“蘇琳”登上了“麥金利總統”號輪船。在她所有的出境檔案中有這樣一張收據,上面寫著:“狗一隻,價值20美元。”舊金山新聞界舉行了最盛大的歡迎儀式。對一個正走背運的國家而言,露絲和她的熊貓寶寶是一份多麼令人感到歡欣鼓舞的聖誕禮物啊。
大熊貓與英國的故事
旅遊與攝影
1938年,五頭大熊貓從中國非法走私到了英國,其中四頭被倫敦動物園購買。圖片中是當時給大熊貓拍照的攝影師Bert Hardy的兒子被大熊貓拍照的場景。
這組照片中的主角是四頭熊貓中,被起名為“明(Ming)”的。二戰期間這組照片被用來鼓舞英華人抗德計程車氣,配上的文字是““雖然在納粹德國空軍的猛烈轟炸之下,英國民眾計程車氣依舊高昂”。
1946年帶著熊貓玩偶去動物園看真熊貓的小女孩。
大熊貓與英國的故事
1938年,五頭大熊貓從中國非法走私到了英國,其中四頭被倫敦動物園購買。圖片中是當時給大熊貓拍照的攝影師Bert Hardy的兒子被大熊貓拍照的場景。
這組照片中的主角是四頭熊貓中,被起名為“明(Ming)”的。二戰期間這組照片被用來鼓舞英華人抗德計程車氣,配上的文字是““雖然在納粹德國空軍的猛烈轟炸之下,英國民眾計程車氣依舊高昂”。
1946年帶著熊貓玩偶去動物園看真熊貓的小女孩。
20年之後,在1958年英華人又迎來了一頭名叫琦琦(chi-chi)的母熊貓。當時正值冷戰,這頭熊貓是一個奧地利人用一批非洲動物跟北京動物園交換 所得的,本來是要運到華盛頓動物園的,但因為美國當時全面封鎖跟紅色中國的一切貿易往來,琦琦也被禁止入境。最終落戶到了倫敦動物園。
琦琦很快就成為了倫敦動物園的明星,而且直到她去世都一直是最受遊客喜愛的動物。作為當時西方世界唯一的一頭大熊貓,琦琦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標誌上那頭大熊貓的原型。
英國倫敦動物協會本來已經決定不再捕捉、圈養野生動物了,但還是在私人企業的捐贈下收了琦琦,他們的理由是琦琦本來就已經被抓了,不能放歸自然。
60年代後期,琦琦跟莫斯科動物園的公熊貓安安的婚事成了英國媒體關注的焦點,常常登上頭版。但交配後琦琦並沒有懷孕,當時讓很多人很是失望。
1966年,在莫斯科配種不成功的琦琦坐上集裝箱回到了英國。1972年7月,琦琦去世,眾多英華人來到動物園悼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