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邊林

    弘揚岳飛精神首先要弘揚他的愛國精神,但岳飛精神中寶貴的財富決不止愛國精神,還包括他的政治信仰、道德信仰、精神信仰。

    雖然岳飛在報國大業尚未完成的情況下慘遭奸佞陷害,含冤而去,但是岳飛的英名和事蹟卻長期為後人稱頌推崇, 在他短暫的鬥爭和生活實踐生涯中的堅守和奮鬥,足以展現出其代表中華民族偉大信仰的完美意義。

    一、岳飛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內涵

    今天所說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1)愛國主義

    是指一個國家的人民在千百年來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對祖國的最深厚感情。對於岳飛的愛國主義精神,不需贅說。

    (2)團結統一

    指為了實現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維護統一的互助合作精神。

    岳飛在國難之日追隨宗澤,崇敬李綱,效力張所,後又在王彥抗金隊伍作戰,不滿王彥又向王彥謝罪,結交韓世忠,遷就張俊,收編籤軍漢人,招撫農民義軍,聯絡天下豪傑“收拾舊山河”。這足以體現他“團結統一”的願望。

    (3)愛好和平

    指一個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處,求同存異,團結合作,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而努力奉獻的精神。

    岳飛是作為主戰派而被主和派打壓和殘害的。

    “主戰非好戰,主和即求和”。當時的歷史國情,岳飛主戰實為以戰止戰。岳飛每次對金軍的大規模行動都是反擊金軍的背盟,從未主動挑起戰爭。他的願望也只是“收復舊山河”。而高宗、秦檜的所謂“主和”,是在百般屈辱之下求“殘喘”。

    因此,在那個特殊時期,他的愛國行為雖然遮掩了他追求和平的光芒,但卻無法掩飾內心對和平的渴望。這從他的詩作中,可窺一斑。如“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功業要刊燕石上,歸休終作赤松遊。殷勤寄語東林老,蓮社從今著力修”、“燕繞龍旗舞,鶯隨鳳輦吟”,等等!都體現英雄的熱愛和平生活的願望。

    (4)勤勞勇敢

    指一個民族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表現出來的不懼艱難的精神

    這種精神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

    英雄年少之時家境貧寒,他勤勞侍親,贍養幼小,而成為將軍之後,也未從未懈怠

    。作為一軍主帥,除了要運籌帷幄,他還要身先士卒,親臨陣場。史料記載,在行軍的時候,他的坐騎之上不是病傷員,就是軍用物資,他本人很少乘坐。而他對此的解釋是:步行可以鍛鍊一個征戰疆場軍人的體力。

    這種解釋說明了什麼?

    (5)自強不息

    這種精神,是指一個民族所具有的獨立自主、奮發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

    縱觀岳飛成長的一生,不僅他的岳家軍發展壯大,功績建立都是靠自己的奮鬥得來,而在國家謀求安定的政治見解上,他從來都不贊成依賴對方的施捨,而是透過強大自身去爭取。這是他與所謂的“主和”派的政治見解的本質區別。

    二、岳飛精神代表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

    “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孫中山)。偉人曾說:岳飛流了血,這血就滲透到我們民族體內,世世代代傳下來,岳飛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愛國英雄。

    南宋中興四將,是四個人,為什麼他們唯獨對岳飛如此鍾愛呢?偉人的見解高屋建瓴,深刻透徹。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而那個時代岳飛的一生,正是這種精神思想的完美踐行者,超越了他的時代侷限,達到了完美結合。

    (1)岳飛的立身信仰

    岳飛的立身信仰可從五個字來反映,那就是“仁、義、禮、智、信”。

    “當襖祭師”懷念周同,恩養忠臣之後張宗本,不奪背叛自己的前妻劉氏生活且接濟之,為救同僚韓世忠,幫他指點“迷津”,不惜得罪權臣秦檜,足見其仁義智信。

    (2)岳飛的立業信仰

    岳飛的立業信仰是“忠、孝”。一位侍母至孝之人為嚴明軍紀將邪惡的孃舅果敢正法,為團結抗金義士“吞下”了殺害親弟弟的仇恨。足見其舍小家而報國家的忠貞大義。

    (3)岳飛的精神信仰

    他追求精神信仰前提是他的政治信仰。

    “武將不怕死,文官不愛錢”是他對政治的理解;他的身體雖為忠於當今皇帝而驅使,但他的靈魂還是追崇先賢的信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凍死不拆屋”的軍紀,說明他是在為百姓而戰,“迎回二聖,恢復中原”說是他在為社稷而戰。他的詩詞“我來屬龍語,為雨濟民憂”,也足見其“悲天憫人”之情懷。他為了這兩個政治信仰,他寧願得罪最不應得罪的當今皇上。

    當國家安定,天下太平後,她在去“愛此倚欄干,誰同寓目閒。輕陰弄晴日,秀色隱空山。島樹蕭疏外,征帆杳靄間。予雖江上老,心羨白雲還”。

    中華民族精神的根本就是儒家的仁愛天下、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悲智雙運。這是岳飛精神信仰的最高追求。

    三、民族信仰與民族政權的關係。

    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的最高境界,就是“仁愛天下、道法自然、悲智雙運”。達到如此境界才叫“內聖”,而後才能“外王”。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掌握國家政權的王者,也就是代表天意的天子治理天下,給人民帶來福祉,國家太平興旺。而一旦天子違背天意,不為人民謀福祉,就不具備“內聖”的信仰,就會被具備“內聖”信仰的真正王者帶領人民所推翻,於是建立自己的有信仰的政權,而當這個政權穩定之後,就立刻與原來的信仰分離,反過來扼殺原來的信仰,於是政權與信仰矛盾激化,信仰雖飽受摧殘,但最終還是贊推翻沒有信仰的政權。如此反覆,一浪推翻一浪,“天道雖如此,萬民水火中”。

    在華夏文明史上,有兩個驚人相似的現象。南宋王朝承襲華夏民族信仰建立的政權殺害了華夏民族信仰的代表岳飛,就意味著政權對信仰的扼殺,這個民族政權最終被外族政權所滅。後來,因華夏民族信仰種子未滅,他們依靠民族信仰強大力量建立了大明王朝,而當這個政權穩固以後,又拋棄了它們應該堅守的信仰,後來殺害了堅守信仰的袁崇煥,於是華夏民族政權再次淪為附庸!

    這看似巧合,實為必然中的偶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提高記憶體利用率的途徑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