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養成海區的選擇
作為養成海區,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底質:以平坦的泥底和泥沙底為好,較硬的沙底次之,稀軟泥底最差。岩礁底質而可。前者打橛,後者下砣。
水深:是根據採用苗繩長短和養育形式來確定。一般在冬季大幹潮時水深5米以上的海區,均可發展筏式養殖。
水流、風浪,較好的養殖區是流大、浪小。水深流大、風浪大的外海區,只要安全有保障,也是很好的養殖區。有上升流和冷水團的海區尤佳。
透明度:養殖海區要有較好的透明度,才能促進海帶的生長。對海區透明度的要求,關鍵是透明度的相對穩定。
營養鹽:養殖海區要有較好的營養鹽含量,一般要求含氮量在100mg/m3以上。
汙水情況:汙水包括生活汙水和工農業生產汙水。養殖海區應避開受汙染海區。
二、養殖筏架的結構與設定
養殖筏架型別主要有兩大類;單式筏架(又稱大單架)和雙式筏架(又稱大雙架)。
單式筏架較為優越,是中國目前海帶養殖的主要型別。
單式筏架結構:主要由浮綆、橛纜、橛子(或石砣)、浮子、吊繩等組成。
浮綆:透過浮子浮力漂浮於海面,苗繩懸掛其上。其長度為筏身長,約50-60米。其材料為植物纖維或化學纖維繩。
橛纜和橛子(或石砣):用於固定筏身,橛纜一頭與浮綆相連,另一頭系在海底橛子上。
纜繩材料選用與浮綆相同材料。橛子有木橛和竹橛。石砣可用石材製成,也可用鋼筋水泥構件。
浮子:為纜繩提供浮力,種類有毛竹筒、玻璃球、塑膠球及聚乙烯泡沫等。
海區佈局要統一規劃,合理佈局。要考慮通流、安全、操作方便。劃定排次,組成區間,一般30-40臺筏子為一個排次(一個區),區間距以30-40米為宜,筏間距(平等)以6-8米為宜。
設筏方向要考慮風、流的關係和海帶受光狀況。分順流下筏和橫流下筏兩大類。
三、養成工藝流程
養成海區的選擇→養殖筏架的佈局→海帶苗的出庫運輸→海帶幼苗的暫養(垂掛式、平掛式)→拆苗簾→調節水層→施肥→洗刷與安全→分苗前的準備(苗繩的準備、吊繩的準備、墜石、分苗工具的準備)→分苗{分苗時間(10月底至於11月上旬)、分苗標準(10釐米)、剔苗、運苗、夾苗、掛苗}→養成方式(平養、垂養、垂平輪養、一條龍養育、貝藻間養)→養成管理(合理寄養、調節光照、施肥、切尖、其它管理)→收穫。
四、施肥
在含氮量低的海區養殖海帶,需要施肥才能生產商品海帶。海水中施肥的特點是海帶吸收少,流失量大,肥效低。根據這種特點,目前比較普遍採用的方法有噴肥、潑肥和掛袋。以施氮肥為主,適量補充磷肥。施肥量依不同季節而有差異。近幾年由於海區呈富營養化現象比較明顯,故海帶養殖多不需施肥。
大家知道,影響海帶生長的主要因素有:光、溫、肥、鹽。光、肥、鹽在大面積養殖區沒在太大的差別,唯獨水溫各海區不同。因各海區水溫不同(一般相差2℃左右),海帶長勢就不同。在海帶養殖中,同一海區同一時期,海帶所處水層不同,長勢相差懸殊。以前有人認為是光照使然,認為海帶生長總是上層好,光強比光弱好,淺比深好,而忽視了水溫的作用,忽視了各海區上下層溫度差異對海帶生長的影響。
海帶養殖的實踐證明,海帶對水溫相當敏感,水溫6-8℃時,海帶就快速生長,有時每天能長10-13cm,而到0℃時,就停止了生長;20℃以上時,不僅不長,反而糜爛。
海帶育苗,無論冬天還是夏天,只要調好溫度,就能育出苗來。反過來,如果水溫是0℃,無論怎麼樣調光,都無法育出苗來。
因此,海帶養殖中必須把握好水溫這一關鍵。其一,在海帶養成區的選擇上要注重水溫。各地通常將海區劃分為一、二、三類,以前的劃分標準或是按海帶的長勢來劃分,或是按距離海岸遠近來劃分,這都沒抓住關鍵。
正確的劃分標準是按海帶生長期的長短即水溫的高低來劃分。海帶生長期的長短由水溫決定。在山東半島,海帶生長期一般是200-250天,生長期越長,產量越高。如何判斷生長期的長短?即從年前水溫降到20℃起,到年後水溫升到20℃止,在這個水溫範圍內,哪個海區的時間長就好,反之就是差。
開闢新海區,這是首選條件。
其二,海帶養苗區的選擇。海帶幼苗出庫時,海水常溫一般在17-18℃,但幼苗怕熱,要求涼爽的水域,養成區內的內區比較適宜,因內區連線港灣、海汊,是天然的降溫池。
其三,海帶生長水層的選擇。海帶生長最適水溫是6-8℃,有時一天能長10-13cm。
只要從6℃開始,升降水層,就能達到調溫增產的目的。前期:山東半島地區,10月底11月初,海水溫度急劇下降,表層一般13-14℃,水下266cm處15-16℃,這時海帶苗掛得越淺越好,不要淺於17cm。中期:12月底前後,表層水溫逐漸降到0℃,水下層因海水、海底儲藏了大量熱量,水溫明顯高於上層,深水更適合海帶生長。
何時開始降水層?只要水溫降到6℃,就開始降到水深處,深度以肉眼能模糊見到海帶就可以了。後期:春節以後,海帶度過了寒冷時期,上層水溫漸高於深層,這時,只要發現水溫稍有回升,就將海帶升到上層來,內區不要淺於33cm,以防有的海區水溫升到12℃以上,個別海帶發生白化現象。
降水層辦法:夾苗前,在吊繩中間打個活結,降水層時,把活結拉開就行;升水層時,在吊繩再打個結就行了。
其四,透過把握水溫指導海帶掛苗和收割。一般養殖單位都有幾處海區,即使只有一處海區,也有內、外區之分,其水溫是不一樣的。開始夾苗時,內區水溫低,外區水溫高,所以要先掛內區。
有條件的單位,可在低溫區密掛暫養,等到內外區水溫基本持平,再搬向外區。另外,在海帶收割時,應先收溫度高的海區,後收溫度低的海區。
我們的生產實踐證明,海帶養殖中把握好水溫這一關鍵因素,明白海帶什麼時間喜歡生活在什麼水層,海帶養殖就會增產
。
一、養成海區的選擇
作為養成海區,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底質:以平坦的泥底和泥沙底為好,較硬的沙底次之,稀軟泥底最差。岩礁底質而可。前者打橛,後者下砣。
水深:是根據採用苗繩長短和養育形式來確定。一般在冬季大幹潮時水深5米以上的海區,均可發展筏式養殖。
水流、風浪,較好的養殖區是流大、浪小。水深流大、風浪大的外海區,只要安全有保障,也是很好的養殖區。有上升流和冷水團的海區尤佳。
透明度:養殖海區要有較好的透明度,才能促進海帶的生長。對海區透明度的要求,關鍵是透明度的相對穩定。
營養鹽:養殖海區要有較好的營養鹽含量,一般要求含氮量在100mg/m3以上。
汙水情況:汙水包括生活汙水和工農業生產汙水。養殖海區應避開受汙染海區。
二、養殖筏架的結構與設定
養殖筏架型別主要有兩大類;單式筏架(又稱大單架)和雙式筏架(又稱大雙架)。
單式筏架較為優越,是中國目前海帶養殖的主要型別。
單式筏架結構:主要由浮綆、橛纜、橛子(或石砣)、浮子、吊繩等組成。
浮綆:透過浮子浮力漂浮於海面,苗繩懸掛其上。其長度為筏身長,約50-60米。其材料為植物纖維或化學纖維繩。
橛纜和橛子(或石砣):用於固定筏身,橛纜一頭與浮綆相連,另一頭系在海底橛子上。
纜繩材料選用與浮綆相同材料。橛子有木橛和竹橛。石砣可用石材製成,也可用鋼筋水泥構件。
浮子:為纜繩提供浮力,種類有毛竹筒、玻璃球、塑膠球及聚乙烯泡沫等。
海區佈局要統一規劃,合理佈局。要考慮通流、安全、操作方便。劃定排次,組成區間,一般30-40臺筏子為一個排次(一個區),區間距以30-40米為宜,筏間距(平等)以6-8米為宜。
設筏方向要考慮風、流的關係和海帶受光狀況。分順流下筏和橫流下筏兩大類。
三、養成工藝流程
養成海區的選擇→養殖筏架的佈局→海帶苗的出庫運輸→海帶幼苗的暫養(垂掛式、平掛式)→拆苗簾→調節水層→施肥→洗刷與安全→分苗前的準備(苗繩的準備、吊繩的準備、墜石、分苗工具的準備)→分苗{分苗時間(10月底至於11月上旬)、分苗標準(10釐米)、剔苗、運苗、夾苗、掛苗}→養成方式(平養、垂養、垂平輪養、一條龍養育、貝藻間養)→養成管理(合理寄養、調節光照、施肥、切尖、其它管理)→收穫。
四、施肥
在含氮量低的海區養殖海帶,需要施肥才能生產商品海帶。海水中施肥的特點是海帶吸收少,流失量大,肥效低。根據這種特點,目前比較普遍採用的方法有噴肥、潑肥和掛袋。以施氮肥為主,適量補充磷肥。施肥量依不同季節而有差異。近幾年由於海區呈富營養化現象比較明顯,故海帶養殖多不需施肥。
大家知道,影響海帶生長的主要因素有:光、溫、肥、鹽。光、肥、鹽在大面積養殖區沒在太大的差別,唯獨水溫各海區不同。因各海區水溫不同(一般相差2℃左右),海帶長勢就不同。在海帶養殖中,同一海區同一時期,海帶所處水層不同,長勢相差懸殊。以前有人認為是光照使然,認為海帶生長總是上層好,光強比光弱好,淺比深好,而忽視了水溫的作用,忽視了各海區上下層溫度差異對海帶生長的影響。
海帶養殖的實踐證明,海帶對水溫相當敏感,水溫6-8℃時,海帶就快速生長,有時每天能長10-13cm,而到0℃時,就停止了生長;20℃以上時,不僅不長,反而糜爛。
海帶育苗,無論冬天還是夏天,只要調好溫度,就能育出苗來。反過來,如果水溫是0℃,無論怎麼樣調光,都無法育出苗來。
因此,海帶養殖中必須把握好水溫這一關鍵。其一,在海帶養成區的選擇上要注重水溫。各地通常將海區劃分為一、二、三類,以前的劃分標準或是按海帶的長勢來劃分,或是按距離海岸遠近來劃分,這都沒抓住關鍵。
正確的劃分標準是按海帶生長期的長短即水溫的高低來劃分。海帶生長期的長短由水溫決定。在山東半島,海帶生長期一般是200-250天,生長期越長,產量越高。如何判斷生長期的長短?即從年前水溫降到20℃起,到年後水溫升到20℃止,在這個水溫範圍內,哪個海區的時間長就好,反之就是差。
開闢新海區,這是首選條件。
其二,海帶養苗區的選擇。海帶幼苗出庫時,海水常溫一般在17-18℃,但幼苗怕熱,要求涼爽的水域,養成區內的內區比較適宜,因內區連線港灣、海汊,是天然的降溫池。
其三,海帶生長水層的選擇。海帶生長最適水溫是6-8℃,有時一天能長10-13cm。
只要從6℃開始,升降水層,就能達到調溫增產的目的。前期:山東半島地區,10月底11月初,海水溫度急劇下降,表層一般13-14℃,水下266cm處15-16℃,這時海帶苗掛得越淺越好,不要淺於17cm。中期:12月底前後,表層水溫逐漸降到0℃,水下層因海水、海底儲藏了大量熱量,水溫明顯高於上層,深水更適合海帶生長。
何時開始降水層?只要水溫降到6℃,就開始降到水深處,深度以肉眼能模糊見到海帶就可以了。後期:春節以後,海帶度過了寒冷時期,上層水溫漸高於深層,這時,只要發現水溫稍有回升,就將海帶升到上層來,內區不要淺於33cm,以防有的海區水溫升到12℃以上,個別海帶發生白化現象。
降水層辦法:夾苗前,在吊繩中間打個活結,降水層時,把活結拉開就行;升水層時,在吊繩再打個結就行了。
其四,透過把握水溫指導海帶掛苗和收割。一般養殖單位都有幾處海區,即使只有一處海區,也有內、外區之分,其水溫是不一樣的。開始夾苗時,內區水溫低,外區水溫高,所以要先掛內區。
有條件的單位,可在低溫區密掛暫養,等到內外區水溫基本持平,再搬向外區。另外,在海帶收割時,應先收溫度高的海區,後收溫度低的海區。
我們的生產實踐證明,海帶養殖中把握好水溫這一關鍵因素,明白海帶什麼時間喜歡生活在什麼水層,海帶養殖就會增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