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l乀亅丶東西

    隱含和賦予了闢鬼邪、祛病災、保平安、祈生育的功能。

      很難得的是,在家鄉樅陽,獅子燈這一民間傳統娛樂活動,如今仍有流傳。

      獅子燈,又叫獅燈。從區域上說,以長江為界,有南北之分,單雙之別。北方獅燈,獅身粗獷,講究霸氣而“舞”,場面宏大,演出有竄、跳、滾、撲、站、臥、翻等動作,整場驚險有趣,高潮迭起。而南方獅燈,更多以兩廣為主,一般出場成雙結對,獅身靈巧,演出則注重靈氣而動,舞起來騰、挪、跳、躍等動作,雖然幅度不大,但精神十足,活靈活現。

      而樅陽境內,尤其東鄉的獅燈,無論是從演出的程式上、儀節上,還是深層結構與心理上,都有別於南北獅燈,獨具一格,頗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獅子燈在樅陽東鄉,通俗叫法是舞獅子燈,或簡稱之為舞燈。據我所知,這種民間活動,早期並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一個燈會的組合,包括踩旱船、跳秧歌、花鼓戲、獅子燈、轉車燈(樅陽方言稱之溜秋燈)、龍燈等。而從對錶演者要求和演出的效果上,以及觀賞角度來說,唯這獅子燈從所有節目組合中脫穎而出並得以傳承,單獨形成獨特的東鄉獅子燈。

      

      在樅陽東鄉,獅子燈並不是每年都舞的,但是有“一旦開燈會,必須舞三年”的說法。聚族而居的東鄉人,一般是在年成不好或人事不順等情況出現的時候,由村莊某位有威望的長者或家族首事,牽頭組織舞獅隊,分工安排。

      大致流程是在頭年的年底,過了臘八,人們便備豬頭豬尾“三牲”等祭品、供品上桌,敲鑼鼓、燃鞭炮,虔誠磕頭祭拜,從祠堂“請”出擱置的獅頭框架,用彩紙、布、麻繩等材料,重新糊紮成獅,紮好獅身供於祠堂八仙桌上,殺公雞,取血點睛,獅子便可神靈再現。

      再選本祠男丁年輕力壯者,開始訓練舞獅。同時考慮需要出村表演(地方稱出燈),向周邊十里八鄉各村莊送去請柬,曰“出燈帖”,燈帖上大致是說,明年正月某日,將有獅燈進村,請予以接待(接待獅燈,地方稱接燈)。送帖者還要考察並規劃好沿途路線,因為按照傳統舞燈的習俗,出燈時所走的路線,都要“迎水而上進”且“不走回頭路”。

      

      至正月初,獅隊按部就班開始出燈,走村串巷,到處表演。

      出行佇列是有規矩的,有身強力壯人高馬大者,兩人或四人,手持長柄刀叉,在前開路,是為了可以修去村口路旁的大樹枝椏,保障獅隊通行。

      緊隨其後的是領獅人,牽獅須,拎獅球(又叫繡球,竹製,外圓竹條交錯而盤,掛紅線製作的絨球和小鈴鐺若干,內套紅紙或紅綢布糊的圓球狀),緩步而行。

      獅身四周持燈者數人,其燈也是竹製鏤空編花,糊以白紙,內點燭火,造型玲瓏,底有杖託。

      鑼鼓鑔等樂器跟來,咚嗆節奏,聲起喧天。

      

      每進村之前,須稍作停頓,等接洽者回話,請本地長者帶路,找到村旁土地廟,先行祭拜,這就是“老虎下山拜土地”的傳統風俗。

      土地廟前,擺上供品,鳴炮三響。獅身按牽獅人授意,繞廟三週後,獅須挨地,跪拜三低頭,意思是說,我獅隊今日借貴地表演,驚動了土地菩薩,望土地菩薩莫要見怪,並祈願菩薩保佑獅隊表演成功,安全退場。

      

      獅隊進村,早有接燈人家,燃放炮仗,迎獅進門。

      和南北獅燈一樣,東鄉獅燈也重在一個“舞”字,只是在表演中,更多的融入了傳統武術招式的元素,這與東鄉自古尚武的習俗有關。

      東鄉人潑辣強悍,好勇鬥狠。“三句話不投機,逮到一皮錘子”的性格,使得表演獅燈的過程中,時常遭遇觀眾與表演者拳腳相加大打出手的事情。所以扮演獅頭獅尾者,除了要會南北獅燈中的基本動作,為了自保,還要摻雜進武術套路中的鏟腿、掃勾、彈跳等步法。

      尤為顯見的是領獅人,必須武藝超群,高人一等,進行表演時,不光要現場耍獅門武術套路,還要能保護獅身以及確保自身安全。所以,在東鄉與其說是“舞獅燈”,還不如說是“武獅燈”,這一點,是東鄉獅燈有別於其他地方的重要特徵之一。

      

      領獅人牽獅子屋內一番遊舞后,會在主人盛情邀請下,於正廳堂心或門前,表演獅門武術。由於獅門套路是領獅人按照東南西北方位,巡迴跳躍,拳打四方,東鄉人又稱之為“打獅子回”。這是一套完整的動作,來源於東鄉武術中“五步拳”“通背拳”等套路中的招式,面花起勢,出手猴掌,飛腿彈跳,震腳轉身,所有動作很有觀賞性,更具實用性。這一整套表演需要領獅人與獅子的扮演者,保持高度的默契配合,才能完成所有表演情節。

      一般這時,村裡男女老少都前來觀看,熙熙攘攘,前呼後擁,人頭攢動。持刀叉與持燈者站好四方位置,維持現場秩序,以防村裡有“三腳貓”的年輕人來搗蛋滋事。

      表演時,獅首面朝門外,扮演獅首者以丁字步委身半蹲,搖首以待。扮演獅尾者,跪蹲其後,緊拽前者腰帶,作搖尾狀。領獅人正對獅首,獅球放中間。只見領獅人完成一個方位的動作後,大吼一聲“對!”,同時轉換方位,獅頭應聲而起,擺身縱躍,獅尾隨其而動,迅速跳過中間繡球。如此重複。

      “打獅子回”成功與否,是決定舞獅燈水平的標準,主人根據觀眾的喝彩聲,會在獅子出門後,奉上八珍糕和紅包,燃炮歡送。

      

      在中國漢族人的傳統認知裡,獅子是瑞獸,進門舞動,能辟邪驅惡,帶來吉祥好運,並有“麒麟送子”寓意。故而,有剛結婚的男女或婦人多年不生育者,多請獅子進房,搖身而舞,以求必應。更有甚者,趁機扯下獅子下頜懸掛的麻線鬍鬚或小繡球,置於帳中,求得心安。

      這一風俗,透過相關文獻可見,在全國各地的漢族中都有流傳。如《中華全國風俗志》中有載“(獅子)用麻作須,淺識者多以錢購煎服之,謂可治百病。”

      

      和其他地方一樣,東鄉獅燈,在正月十六完年之際,也要舉行禪燈儀式。所謂禪燈,就是在一番祭拜儀式後,要燒掉獅身和獅頭部位所有表面部分,僅留獅首框架,供於祠堂閣樓,直至來年正月重新妝扮,再舞獅燈。

      這燒燈之俗,在樅陽東鄉也有說法:獅子因為有雞血點睛,已有神靈之性,若留存下來,獅子會化身在村裡招惹是非,不如燒掉安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食哪種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