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地區大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超級大國美國動用了越南戰爭結束後的最大軍事力量,連同盟友,以最現代化的戰爭方式,解決了此次海灣危機。
1975年5月16日,地區大國印度正式吞併錫金,成為其一邦,作為世界超級大國的美國和蘇聯未發一言。
科威特和錫金兩個小國,在遭遇吞併危機的時候,最後卻得到截然不同的命運,國際形勢之詭譎複雜,人情之親疏冷暖,實在讓人歎為觀止。
(▲錫金不僅風光旖旎,人也漂亮,圖為著名影星吉丹佳麗· 塔帕,是土生土長的錫金人)
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當時蘇聯是印度的盟友,自然放縱印度的不法行為。自1951年始,蘇聯便開始援助剛獨立不久的印度,一直到八十年代末,蘇聯一共向印度提供了144.3億盧比的援助,幫助印度積極發展基礎工業和提升軍力水平。蘇聯一直想扶持印度為自己在南亞的可靠盟友,以對抗美國和中國。
二、蘇聯自己就十分熱衷於透過類似的方式吞併他國,或讓對方成為自己的附庸國。正是在蘇聯的操縱下,蒙古才透過全民公投的方式從中國獨立出去的。一丘之貉,怎麼會去批評印度呢,那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嗎?
(▲冷戰期間,蘇聯和印度保持著緊密的友好關係)
三、美國當時忙於應付越戰,無暇他顧。1975年,越戰打到了最後關鍵時刻,也是美國最難受的時候,一方面戰場上頻頻失利,另一方面,國內反戰運動愈演愈烈,美國政府備受煎熬,哪裡有心思管別人家的事。
四、因為越戰的緣故,國力損耗嚴重,在當時的美蘇爭霸中,美國略處於下風,亟需拉攏一批新的盟友。除了和中國交好外,美國也將目光瞄向了印度(實際上,美國一直在列印度的主意,在60年代的對印反擊戰中,美國就曾出手援助印度),這個時候,美國也不願在錫金問題上和印度交惡,所以也就裝聾作啞了。
(▲印度吞併錫金的時候,美國正身陷越戰泥潭)
五、錫金的歸屬問題對大國的地緣政治影響較小。筆者一開始提到了科威特並且和錫金做了對比,就是為了說明這個問題。科威特不僅自身石油資源豐富(石油儲量佔全球10%),而且地處波斯彎的北端,和伊朗隔海相望,戰略位置重要,還是兩河流域的入海口,伊拉克的絕大多數石油貿易需要經過它的家門口。這樣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美國怎麼會放任其被伊拉克吞併?而錫金就不一樣了,錫金是喜馬拉雅南麓的一個山間小國,既沒有資源,也不是交通貿易要道,它屬於誰,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地緣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都沒有半點影響。
錫金被吞併是純”政治“問題,指望美蘇兩個超級流氓大國不為經濟利益考慮,只為道義發聲,簡直是奢望。
(▲對美蘇等大國而言,錫金的戰略地位無足輕重)
首先,印度對錫金的吞併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經過將近三十年的漫長的”切香腸“的方式慢慢讓錫金失去獨立性,經過印度的悉心包裝和苦心經營,給吞併錫金的行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1946年6月,印度先是以”防止動亂和流血“為藉口,派兵入駐錫金,強行接管了剛成立不到一個月的錫金政府,並任命了一個印度為錫金首相,讓錫金成為自己的附庸國;
1950年12月,錫金傀儡政權和印度簽訂”和平條約“,規定錫金是印度的”保護國“,從而從法律上確定了附庸關係,自此,印度控制了錫金的國防、外交、和經濟等大權(相當於現在對不丹王國做的)。
(▲印度軍隊進駐錫金)
接下來就可以放開手腳經營親印勢力和打擊反印勢力了,為了能夠更徹底打擊有獨立思想的錫金人,印度在1973年4月對錫金實行了軍事管理。相當於宣佈緊急狀態。
1974年6月,印度利用控制下的錫金議會擬定新憲法,規定由印度指派的首席行政官為錫金政府首腦和議會議長。
最後就是收網行動了,1975年,印度軍隊發動政變,解散了錫金王國的宮廷衛隊並軟禁了國王。4月10日,印度操縱的錫金議會透過決議正式廢除國王。4月14日,印度發起了最後的表演,舉行全民公投並在公投後自行宣佈公投結果,表示絕大多數錫金人同意將錫金併入印度。
5月16日,錫金正式併入印度,成為印度的一個邦,自此,神秘而美好的喜馬拉雅王國消失。
對比一下蒙古的獨立和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的過程,很難說印度這一波神操作不是從蘇聯那裡學來的。
(▲錫金末代國王被廢除)
不管怎麼說,這樣一來,吞併錫金的行為看起來確實像是合法的,因為國際法主張”民族自決權“。也因為這樣,美蘇,以及其他的西方國家才無話可說。
其次,印度自獨立後,在國際上的一些列行動,比如發起和領導了不結盟運動等,在國際上,尤其是第三世界樹立了很高的威望,也就是說,當時的印度人緣是很好的,這也給他創造了十分有利的寬鬆的國際輿論環境。
再次,錫金末代國王的某些做法,成為印度吸引錫金人民反對國王的把柄。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還是王子的時候,就對印度的咄咄逼人產生危機感,1963年,他結識了美國女孩霍普·庫克,並很快和她結婚。一是他確實對她一見鍾情,二是希望王后美華人的身份,能夠為自己爭取美國的支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起了作用,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內,錫金確實爆發了幾場聲勢浩大的反印運動,然而,在印度精心編制的謊言下,霍普和國王都被指控為是美國派來的中情局特工,反而增加了錫金人民的反感。不僅如此,到最後,就連國王自己都懷疑自己的王后是美國中情局的特工了,這是莫大的諷刺。
1975年,就在錫金被印度吞併的前夕,國汪和王后離婚,霍普最終回到了美國,成為了一個普通人。
(▲錫金末代王后霍普·庫克,是個美麗的美國女人)
1990年8月,地區大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超級大國美國動用了越南戰爭結束後的最大軍事力量,連同盟友,以最現代化的戰爭方式,解決了此次海灣危機。
1975年5月16日,地區大國印度正式吞併錫金,成為其一邦,作為世界超級大國的美國和蘇聯未發一言。
科威特和錫金兩個小國,在遭遇吞併危機的時候,最後卻得到截然不同的命運,國際形勢之詭譎複雜,人情之親疏冷暖,實在讓人歎為觀止。
(▲錫金不僅風光旖旎,人也漂亮,圖為著名影星吉丹佳麗· 塔帕,是土生土長的錫金人)
那麼正如題主所問,印度吞併錫金的時候,為什麼當時的兩個超級大國都視而不見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當時蘇聯是印度的盟友,自然放縱印度的不法行為。自1951年始,蘇聯便開始援助剛獨立不久的印度,一直到八十年代末,蘇聯一共向印度提供了144.3億盧比的援助,幫助印度積極發展基礎工業和提升軍力水平。蘇聯一直想扶持印度為自己在南亞的可靠盟友,以對抗美國和中國。
二、蘇聯自己就十分熱衷於透過類似的方式吞併他國,或讓對方成為自己的附庸國。正是在蘇聯的操縱下,蒙古才透過全民公投的方式從中國獨立出去的。一丘之貉,怎麼會去批評印度呢,那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嗎?
(▲冷戰期間,蘇聯和印度保持著緊密的友好關係)
三、美國當時忙於應付越戰,無暇他顧。1975年,越戰打到了最後關鍵時刻,也是美國最難受的時候,一方面戰場上頻頻失利,另一方面,國內反戰運動愈演愈烈,美國政府備受煎熬,哪裡有心思管別人家的事。
四、因為越戰的緣故,國力損耗嚴重,在當時的美蘇爭霸中,美國略處於下風,亟需拉攏一批新的盟友。除了和中國交好外,美國也將目光瞄向了印度(實際上,美國一直在列印度的主意,在60年代的對印反擊戰中,美國就曾出手援助印度),這個時候,美國也不願在錫金問題上和印度交惡,所以也就裝聾作啞了。
(▲印度吞併錫金的時候,美國正身陷越戰泥潭)
五、錫金的歸屬問題對大國的地緣政治影響較小。筆者一開始提到了科威特並且和錫金做了對比,就是為了說明這個問題。科威特不僅自身石油資源豐富(石油儲量佔全球10%),而且地處波斯彎的北端,和伊朗隔海相望,戰略位置重要,還是兩河流域的入海口,伊拉克的絕大多數石油貿易需要經過它的家門口。這樣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美國怎麼會放任其被伊拉克吞併?而錫金就不一樣了,錫金是喜馬拉雅南麓的一個山間小國,既沒有資源,也不是交通貿易要道,它屬於誰,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地緣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都沒有半點影響。
錫金被吞併是純”政治“問題,指望美蘇兩個超級流氓大國不為經濟利益考慮,只為道義發聲,簡直是奢望。
(▲對美蘇等大國而言,錫金的戰略地位無足輕重)
以上,是從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自身原因來分析他們為什麼保持沉默,接下來說說印度的”高明之處“,印度的一系列神操作也確實天衣無縫,讓外人無話可說。首先,印度對錫金的吞併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經過將近三十年的漫長的”切香腸“的方式慢慢讓錫金失去獨立性,經過印度的悉心包裝和苦心經營,給吞併錫金的行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1946年6月,印度先是以”防止動亂和流血“為藉口,派兵入駐錫金,強行接管了剛成立不到一個月的錫金政府,並任命了一個印度為錫金首相,讓錫金成為自己的附庸國;
1950年12月,錫金傀儡政權和印度簽訂”和平條約“,規定錫金是印度的”保護國“,從而從法律上確定了附庸關係,自此,印度控制了錫金的國防、外交、和經濟等大權(相當於現在對不丹王國做的)。
(▲印度軍隊進駐錫金)
接下來就可以放開手腳經營親印勢力和打擊反印勢力了,為了能夠更徹底打擊有獨立思想的錫金人,印度在1973年4月對錫金實行了軍事管理。相當於宣佈緊急狀態。
1974年6月,印度利用控制下的錫金議會擬定新憲法,規定由印度指派的首席行政官為錫金政府首腦和議會議長。
最後就是收網行動了,1975年,印度軍隊發動政變,解散了錫金王國的宮廷衛隊並軟禁了國王。4月10日,印度操縱的錫金議會透過決議正式廢除國王。4月14日,印度發起了最後的表演,舉行全民公投並在公投後自行宣佈公投結果,表示絕大多數錫金人同意將錫金併入印度。
5月16日,錫金正式併入印度,成為印度的一個邦,自此,神秘而美好的喜馬拉雅王國消失。
對比一下蒙古的獨立和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的過程,很難說印度這一波神操作不是從蘇聯那裡學來的。
(▲錫金末代國王被廢除)
不管怎麼說,這樣一來,吞併錫金的行為看起來確實像是合法的,因為國際法主張”民族自決權“。也因為這樣,美蘇,以及其他的西方國家才無話可說。
其次,印度自獨立後,在國際上的一些列行動,比如發起和領導了不結盟運動等,在國際上,尤其是第三世界樹立了很高的威望,也就是說,當時的印度人緣是很好的,這也給他創造了十分有利的寬鬆的國際輿論環境。
再次,錫金末代國王的某些做法,成為印度吸引錫金人民反對國王的把柄。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還是王子的時候,就對印度的咄咄逼人產生危機感,1963年,他結識了美國女孩霍普·庫克,並很快和她結婚。一是他確實對她一見鍾情,二是希望王后美華人的身份,能夠為自己爭取美國的支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起了作用,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內,錫金確實爆發了幾場聲勢浩大的反印運動,然而,在印度精心編制的謊言下,霍普和國王都被指控為是美國派來的中情局特工,反而增加了錫金人民的反感。不僅如此,到最後,就連國王自己都懷疑自己的王后是美國中情局的特工了,這是莫大的諷刺。
1975年,就在錫金被印度吞併的前夕,國汪和王后離婚,霍普最終回到了美國,成為了一個普通人。
人們常說,弱國無外交,在強權面前,弱國不僅沒有外交,連最基本的保持獨立的權利都沒有,國際政治鬥爭就是這麼殘酷。在我們為錫金不公的命運感嘆的最後,來一點美好的東西吧,讓我們看一看錫金末代王后的盛世美顏。(▲錫金末代王后霍普·庫克,是個美麗的美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