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囊腫俗稱“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導管阻塞後,腺體內因皮脂腺聚積而形成囊腫。這是最為多見的一種面板良性腫瘤,很多人都曾有過長粉瘤的經歷,尤其是處於生長髮育旺盛期的青年人。皮脂腺囊腫好發於頭皮和顏面部,其次是軀幹部。由於其深淺不一,內容物多少不同,因而其體積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如雞蛋大小。往往被診斷為脂肪瘤,纖維瘤等。皮脂腺囊腫生長十分緩慢,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漸增大[1]。皮脂腺囊腫中醫稱“粉瘤”。主要為由皮脂腺排洩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而形成的瀦留性囊腫。囊內容物為白色凝乳狀皮脂腺分泌物。 粉瘤是由於面板的皮脂腺孔被堵塞,皮脂腺分泌物不能被排出而逐漸膨大所形成的。它形成包塊時,多位於皮下,一半突出於面板表面,呈圓形。在包塊的中間常可看到有一個黑點,那是皮脂腺孔被堵塞的地方。整個包塊能隨著面板移動,而不能在皮下移動。這是與其他包塊相鑑別的地方。一般來講,包塊出現在身體上多是被偶然發現的。由於它沒有明顯症狀而常被忽視。包塊長大了,或有疼痛了,這才引起病人重視,去醫院就診。有時包塊感染了,可流出帶臭味的分泌物,或可擠出像灰白色粉渣樣東西。如有流膿,則需要到醫院治療,引流、換藥、消炎等,要折騰好長一段時間。臀部複發性粉瘤 皮脂腺囊腫多為單發,偶見多發,形狀為圓形,硬度中等或有彈性,高出皮面,邊界清晰,表面光滑,推動時感到與表面相連但與基底無粘連。面板顏色可能正常,也可能為淡蘭色,增大過快時,表面面板可發亮。感染時在面板破潰,可從此擠出白色豆腐渣樣內容物,周圍面板有時會發紅、腫脹。這個開口即通向面板表面皮脂腺的開口所在,開口凹陷系導管長度不足所致。皮脂腺囊腫往往併發感染,造成囊腫破裂而暫時消退,但會形成瘢痕,並且易於復發。皮脂腺囊腫癌變的機會極為罕見。手術是皮脂腺囊腫唯一的治療方法。手術中可在與囊腫相連的面板,尤其是見到導管開口時,沿著皮紋方向設計梭形的面板切口,連同囊腫一起摘除。分離時應特別小心,囊壁很薄,應當儘量完整地摘除。如果殘留囊壁,則易於復發。如果術前有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則應首先控制炎症,後期再安排手術。腫物呈園形,小者似豆大,大者經達數釐米,與表面面板部分相連,與基底組織不連而可移動。有時在皮脂腺口有一黑頭粉刺樣小栓,受擠壓時可出白色泥狀皮脂。一般無其他不適,若繼發感染時,呈現紅腫,壓痛,也可化膿潰破。 該囊腫呈單個或多個,柔軟或稍堅實的球形腫物,直徑1~3cm左右,位於面板或皮下組織內,與面板粘連,但基底可以移動。有時在囊腫表面可見皮脂腺開口受阻所致的小黑點。皮脂腺囊腫多為單發,偶見多發,形狀為圓形,硬度中等或有彈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推動時感到與表面相連但與基底無粘連,無波動感。面板顏色可能正常,也可能為淡藍色,增大過快時,表面面板可發亮。有時在面板表面有開口,可從此擠出白色豆腐渣樣內容物。這個開口即通向面板表面皮脂腺的開口所在,開口凹陷系導管長度不足所致。皮脂腺囊腫往往併發感染,造成囊腫破裂而暫時消退,但會形成瘢痕,並且易於復發。皮脂腺囊腫癌變的機會極為罕見。 診斷依據1、於皮脂腺豐富的體表部位出現園形腫物,腫物與表面面板部分相連,與基底組織不連而可移動。
2、有時在皮脂腺口有一黑頭粉刺樣小栓,受擠壓時可出白色泥狀皮脂。
3、一般無其他不適,若繼發感染時,呈現紅腫,壓痛,也可化膿潰破。粉瘤注意與皮樣囊腫和表皮樣囊腫鑑別:
皮樣囊腫 1、皮樣囊腫:為囊性畸胎瘤,好發於常長在身體中線附近,淺表者好發於眼眶周圍、鼻根、枕部及口底等處(眉稍或顱骨接縫處,可於顱內交通呈啞鈴形)。位於皮下,不與面板粘連而與基底部組織粘連甚緊。手術摘除前應有充分的估計和準備。
2、表皮樣囊腫:是一種真皮內含有角質的囊腫。多因外傷(尤其刺傷)將表皮植入真皮而成,囊腫壁由表皮組成,囊內容物為角化鱗屑。腫物表面常有角質增生,好發於手及足踝等易受外傷和壓迫的部位。手術切除治療。 用藥1、合併感染早期輕型病例以口服先鋒Ⅳ為主。
2、感染較嚴重以肌注頭狍菌素為主。治療1、手術切除:一經確診後,均應手術將囊腫完整摘除。
2、併發感染者應予口服抗菌藥(如增效聯磺片、麥迪黴素等)及熱敷等抗炎治療,炎症消退後手術切除。要聽從醫生如現要做手術,必須要做,不用擔心,用麻藥醫生有劑量,疤痕大了可以整容。預防皮脂腺囊腫常發生在頭面部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且易合併感染,區域性出現紅腫壓痛,甚至化膿潰破,因此,主張手術切除,術中要求囊壁一定要完整切除,否則很易復發。有皮脂囊腫的人,應特別注意對面板的護理,要講究衛生,做到勤洗澡、勤更衣、勤剪指甲。 預防建議;1、有癢及時抓,也就是說當面板的皮脂腺孔被堵塞時,面板神經往往會有感覺,如果這時搔抓癢處,往往能將堵塞皮脂腺孔的異物去掉,這樣,就去除了今後發生皮脂腺囊腫的病因,從而杜絕了粉瘤發生的可能。有不少人說,身上愛長一些小痘痘。這就可能與不愛抓癢有關吧。2、病人發現身上有粉瘤包塊時,如果有指尖大小,有長大,就應該在醫院外科門診做小手術將它切除掉。以免今後包塊進一步發展或感染。3、如果身上的粉瘤出現了紅腫感染,疼痛等症狀,應及時去醫院就醫。保持區域性的乾淨,吃消炎藥或打吊針。早期將炎症控制下去。不然,等到包塊流膿時,就要在醫院治療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後期,包塊還會二次復發或併發感染 中醫 一、內治
痰核留結證:腫塊多發於頭面、項背及臀部等處,小如豆,大如雞蛋,表面光滑,邊緣明顯,圓形質軟,推之可移,不痛不癢。化痰散結、舒筋和絡。蒼附導痰丸加減,或十全流氣飲合消瘰丸加減。二、外治 用手術將囊腫摘除,合併感染形成膿腫時應切開引流,再用棉球蘸少量升丹或七三丹或稀釋後的白降丹塞入腔內,化去包囊,待囊壁蝕盡後,再用生肌藥收口,愈後不易復發。歷史考證 本病又名脂瘤、皮脂囊腫。中醫亦稱"粉瘤",如《外科正宗》記載:"粉瘤為紅粉色,多生耳項前後,亦有生於下體者,全是痰氣凝結而成。"《景嶽全書·外科》說:"蓋此以腠理津沫,偶有瘀滯,積而不散,則積以成瘤,是亦粉刺之屬,但有淺深耳,深者在皮裡漸大成瘤也。" [3]
脂瘤之名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癭瘤證治》,曰:“瘤則有六:……脂瘤。”
皮脂腺囊腫俗稱“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導管阻塞後,腺體內因皮脂腺聚積而形成囊腫。這是最為多見的一種面板良性腫瘤,很多人都曾有過長粉瘤的經歷,尤其是處於生長髮育旺盛期的青年人。皮脂腺囊腫好發於頭皮和顏面部,其次是軀幹部。由於其深淺不一,內容物多少不同,因而其體積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如雞蛋大小。往往被診斷為脂肪瘤,纖維瘤等。皮脂腺囊腫生長十分緩慢,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漸增大[1]。皮脂腺囊腫中醫稱“粉瘤”。主要為由皮脂腺排洩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而形成的瀦留性囊腫。囊內容物為白色凝乳狀皮脂腺分泌物。 粉瘤是由於面板的皮脂腺孔被堵塞,皮脂腺分泌物不能被排出而逐漸膨大所形成的。它形成包塊時,多位於皮下,一半突出於面板表面,呈圓形。在包塊的中間常可看到有一個黑點,那是皮脂腺孔被堵塞的地方。整個包塊能隨著面板移動,而不能在皮下移動。這是與其他包塊相鑑別的地方。一般來講,包塊出現在身體上多是被偶然發現的。由於它沒有明顯症狀而常被忽視。包塊長大了,或有疼痛了,這才引起病人重視,去醫院就診。有時包塊感染了,可流出帶臭味的分泌物,或可擠出像灰白色粉渣樣東西。如有流膿,則需要到醫院治療,引流、換藥、消炎等,要折騰好長一段時間。臀部複發性粉瘤 皮脂腺囊腫多為單發,偶見多發,形狀為圓形,硬度中等或有彈性,高出皮面,邊界清晰,表面光滑,推動時感到與表面相連但與基底無粘連。面板顏色可能正常,也可能為淡蘭色,增大過快時,表面面板可發亮。感染時在面板破潰,可從此擠出白色豆腐渣樣內容物,周圍面板有時會發紅、腫脹。這個開口即通向面板表面皮脂腺的開口所在,開口凹陷系導管長度不足所致。皮脂腺囊腫往往併發感染,造成囊腫破裂而暫時消退,但會形成瘢痕,並且易於復發。皮脂腺囊腫癌變的機會極為罕見。手術是皮脂腺囊腫唯一的治療方法。手術中可在與囊腫相連的面板,尤其是見到導管開口時,沿著皮紋方向設計梭形的面板切口,連同囊腫一起摘除。分離時應特別小心,囊壁很薄,應當儘量完整地摘除。如果殘留囊壁,則易於復發。如果術前有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則應首先控制炎症,後期再安排手術。腫物呈園形,小者似豆大,大者經達數釐米,與表面面板部分相連,與基底組織不連而可移動。有時在皮脂腺口有一黑頭粉刺樣小栓,受擠壓時可出白色泥狀皮脂。一般無其他不適,若繼發感染時,呈現紅腫,壓痛,也可化膿潰破。 該囊腫呈單個或多個,柔軟或稍堅實的球形腫物,直徑1~3cm左右,位於面板或皮下組織內,與面板粘連,但基底可以移動。有時在囊腫表面可見皮脂腺開口受阻所致的小黑點。皮脂腺囊腫多為單發,偶見多發,形狀為圓形,硬度中等或有彈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推動時感到與表面相連但與基底無粘連,無波動感。面板顏色可能正常,也可能為淡藍色,增大過快時,表面面板可發亮。有時在面板表面有開口,可從此擠出白色豆腐渣樣內容物。這個開口即通向面板表面皮脂腺的開口所在,開口凹陷系導管長度不足所致。皮脂腺囊腫往往併發感染,造成囊腫破裂而暫時消退,但會形成瘢痕,並且易於復發。皮脂腺囊腫癌變的機會極為罕見。 診斷依據1、於皮脂腺豐富的體表部位出現園形腫物,腫物與表面面板部分相連,與基底組織不連而可移動。
2、有時在皮脂腺口有一黑頭粉刺樣小栓,受擠壓時可出白色泥狀皮脂。
3、一般無其他不適,若繼發感染時,呈現紅腫,壓痛,也可化膿潰破。粉瘤注意與皮樣囊腫和表皮樣囊腫鑑別:
皮樣囊腫 1、皮樣囊腫:為囊性畸胎瘤,好發於常長在身體中線附近,淺表者好發於眼眶周圍、鼻根、枕部及口底等處(眉稍或顱骨接縫處,可於顱內交通呈啞鈴形)。位於皮下,不與面板粘連而與基底部組織粘連甚緊。手術摘除前應有充分的估計和準備。
2、表皮樣囊腫:是一種真皮內含有角質的囊腫。多因外傷(尤其刺傷)將表皮植入真皮而成,囊腫壁由表皮組成,囊內容物為角化鱗屑。腫物表面常有角質增生,好發於手及足踝等易受外傷和壓迫的部位。手術切除治療。 用藥1、合併感染早期輕型病例以口服先鋒Ⅳ為主。
2、感染較嚴重以肌注頭狍菌素為主。治療1、手術切除:一經確診後,均應手術將囊腫完整摘除。
2、併發感染者應予口服抗菌藥(如增效聯磺片、麥迪黴素等)及熱敷等抗炎治療,炎症消退後手術切除。要聽從醫生如現要做手術,必須要做,不用擔心,用麻藥醫生有劑量,疤痕大了可以整容。預防皮脂腺囊腫常發生在頭面部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且易合併感染,區域性出現紅腫壓痛,甚至化膿潰破,因此,主張手術切除,術中要求囊壁一定要完整切除,否則很易復發。有皮脂囊腫的人,應特別注意對面板的護理,要講究衛生,做到勤洗澡、勤更衣、勤剪指甲。 預防建議;1、有癢及時抓,也就是說當面板的皮脂腺孔被堵塞時,面板神經往往會有感覺,如果這時搔抓癢處,往往能將堵塞皮脂腺孔的異物去掉,這樣,就去除了今後發生皮脂腺囊腫的病因,從而杜絕了粉瘤發生的可能。有不少人說,身上愛長一些小痘痘。這就可能與不愛抓癢有關吧。2、病人發現身上有粉瘤包塊時,如果有指尖大小,有長大,就應該在醫院外科門診做小手術將它切除掉。以免今後包塊進一步發展或感染。3、如果身上的粉瘤出現了紅腫感染,疼痛等症狀,應及時去醫院就醫。保持區域性的乾淨,吃消炎藥或打吊針。早期將炎症控制下去。不然,等到包塊流膿時,就要在醫院治療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後期,包塊還會二次復發或併發感染 中醫 一、內治
痰核留結證:腫塊多發於頭面、項背及臀部等處,小如豆,大如雞蛋,表面光滑,邊緣明顯,圓形質軟,推之可移,不痛不癢。化痰散結、舒筋和絡。蒼附導痰丸加減,或十全流氣飲合消瘰丸加減。二、外治 用手術將囊腫摘除,合併感染形成膿腫時應切開引流,再用棉球蘸少量升丹或七三丹或稀釋後的白降丹塞入腔內,化去包囊,待囊壁蝕盡後,再用生肌藥收口,愈後不易復發。歷史考證 本病又名脂瘤、皮脂囊腫。中醫亦稱"粉瘤",如《外科正宗》記載:"粉瘤為紅粉色,多生耳項前後,亦有生於下體者,全是痰氣凝結而成。"《景嶽全書·外科》說:"蓋此以腠理津沫,偶有瘀滯,積而不散,則積以成瘤,是亦粉刺之屬,但有淺深耳,深者在皮裡漸大成瘤也。" [3]
脂瘤之名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癭瘤證治》,曰:“瘤則有六:……脂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