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曾國藩
-
2 # 風吹下的洛夜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
一、關羽勇武超人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攻打徐州,劉備敗逃,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後袁紹派大將顏良、文丑、郭圖等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斬殺顏良於萬軍之中,梟首而歸,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水淹七軍,擒獲于禁,斬殺龐德,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同年十月,陸渾民孫狼等苦於徭役,叛上作亂,南附關羽,遙受關羽印號,為之支黨,關羽的聲勢一度威震華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曹操以為漢獻帝在許,與關羽軍相近,欲遷都避其鋒芒。
二、關羽為人忠義
曹操想要留住關羽,但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未阻止。民間文化把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單騎”。
三、輕士大夫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軍與曹操軍相爭漢中,劉備勝,自稱漢中王,任命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史書並無五虎上將)。
關羽聞知黃忠地位和自己一樣,憤怒地說:“大丈夫絕不能和老兵列!”不肯接受任命。後經費詩勸說,關羽接受了任命。
四、知人不善用
關羽鎮守荊州時,麋芳任南郡太守屯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二人一直嫌棄關羽輕視自己。關羽北伐襄樊,命二人供給軍資,但二人沒有完成任務,關羽便放出話說:“回來再收拾你們。”二人皆恐懼不安。同年,吳將呂蒙襲取荊州,傅士仁開城投降。麋芳開始堅守,但看到傅士仁投降後也開城投降,此舉最終導致關羽兵敗被殺。
五、與關羽有關的其他典故
1、單刀赴會。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向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予。孫權對此十分怨恨,便派魯肅索要荊州。孫劉兩方的將領在陣前“單刀會”(所謂單刀赴會,只是兩軍將領在陣前互相喊話),據理相爭但最終不歡而散。
2、華容道。據縣誌記載,曹操逃到太平橋時,人馬陷入泥濘之中,不得不扔掉馬鞭,下馬步行,這裡尚有“曹鞭港”古地名。曲鞭港到毛家口二十里路,“地窄路險,坎坷難行”,曹軍“遇泥濘,道不通。”乃令兵士砍蘆葦、蒿草填路,“贏兵為人踏藉,陷泥中,死者甚眾”。並無演義說的義釋曹操。
3、敗走麥城。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絡,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遊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有人親手寫信託他帶走,作為平安的證明。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因此關羽的將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4、“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或稱‘魂歸山西)。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
-
3 # 月下冷風吹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被稱為“美髯公”。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因而雖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關羽仍然藉機離開曹操,去追隨劉備。赤壁之戰後,關羽助劉備、周瑜攻打曹仁所駐守的南郡,而後劉備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則長期鎮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關羽在與曹仁之間的軍事摩擦中逐漸佔據上風,隨後水陸並進,圍襄陽,攻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于禁打的全軍覆沒,進而包圍樊城。關羽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以避關羽鋒銳的想法。但隨後東吳孫權派遣呂蒙、陸遜襲擊了關羽的後方,麋芳、士仁都背棄關羽。同時,關羽又在與徐晃的交戰中失利,最終進退失據,兵敗被殺。諡曰壯繆侯。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民間尊其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
回覆列表
正史中關羽也並不是像大家口口相傳的那樣忠肝義膽,義薄雲天。小說美化了關羽,歷史真實真相,往往無法讓人接受,所以出現了小說,虛構自己喜歡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