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谷不見幽蘭
-
2 # 歲月如歌低吟淺唱
我很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體驗一下那個年代的生活。
先對比一下,如今的孩子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成長的:
基本上過了兩歲半,就要上學前班了,至幼兒園大班都是相對開心幸福的,偶爾的孩子可能會有一些簡單地作業,也會有家長給孩子報一些特長班什麼的,現在流行那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玩耍的地方不算多,城市裡面的家庭或許一週兩週會帶孩子爬爬山,逛逛公園,偶爾野餐郊遊。但是從一年級開始學業難度逐漸加大,學習競爭的情況也會慢慢變得激烈,有的孩子除了課堂作業、家庭作業,很多還要報兩科以上的輔導班和特長班,孩子的書包都二十多斤重,出門運動玩耍的機會變得更少了,另外一點,因為當今教育側重於家庭教育,有些家長沒有特別好或者特別適合自己孩子成長進步的辦法,錯誤激進的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內心壓力加大。在孩子學習時間之外,大多也不願意出門運動,而是上網或者玩手機、打遊戲,缺少那種人與人之間更直接的互動。總而言之,雖然物質生活豐富,生活條件上去了,卻感覺越發的不真實,缺少情感交流。
再比較一下我的童年生活,說一些有代表性的階段吧:
我出生於八零初,在我五歲之前,父母沒有在一個地方工作,印象中大多數時間都和父親在一起。那是一個偏遠地方的水電站,院子裡七八個同齡的孩子,一間破瓦房充當我們兒時的小教室,站裡面的大人有時候當老師教一些簡單地知識、兒歌。四面環山,那便是我們最好的玩耍去處。山邊那條小溪可以抓魚抓蝌蚪、有時爬山上刨茅草根,在很小的時候都知道了什麼果子在幾月份能吃,調皮的孩子們攀爬上樹,坐在樹上吃柿子那個畫面如今想來想笑又覺得溫馨。玩的東西很多都是自己做的:木質的手槍,砍刀,滾鐵環,煙盒折的三角,高階一點的就是玻璃彈珠了,那個時候交通沒有現在便利,雖然吃不到南方的水果,多種多樣的零食,但吃穿問題還是能夠解決的,內心世界也多彩繽紛,童年生活讓我時常回味,兒時的那些玩伴如今很多也是非常好的朋友,有時候聚在一起還會遙想當年,有時候夢裡也會出現。
我很願意讓孩子感受一下我的童年時光。試試讓他們儘量放下包袱,走出門,擁抱自然,多交朋友,不閉塞於網路世界,也許他們會體驗到那種快樂。
回覆列表
前兩天和一朋友閒聊,談及這桂花飄香,細雨綿綿的秋天。我感慨到:”小時候這蕭瑟的季節可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鄰居家院子裡又紅又甜的棗是我和小夥伴垂涎已久的美食,總會找到鄰居大爺午睡那會去小心翼翼的摘點嚐嚐;家裡幾畝玉米熟了,我們才不會勤快到幫爸媽去掰玉米,眼睛亮晶晶的只為找尋玉米地裡種得不多的幾根甘蔗;這個季節的週末是萬萬捨不得浪費去寫作業的,帶上一個塑膠盆、一塑膠桶和一把鐵鍁,因為這個季節小河裡肥美的刀魚實在是盼望我們好久了......
我和朋友都是80後,雖然不是同一個地方的人,但是那個年代做的遊戲,乾的調皮搗蛋的事都是相通的。我們那個年代的人說起小時候,估計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忽然間我有點恍惚,兒子今年已經8個月了,我在想,他的童年有什麼能夠到我這個年紀可以說上三天三夜的回憶呢?
想起上個週末我媽忽然給我打電話,讓我給家裡的網充錢,說我在家讀書的小外甥一直鬧,網是一個月交一次錢,平時都是我姐他們會按時交錢。我爸媽倒很少用,主要是我小外甥週末回家需要玩遊戲用。由於接二連三的接到初中班主任的成績下降通知,我姐本著斷了你的網,你就會好好學習的天真想法,毅然的不交錢了。小外甥週五回到家正打算開機進入和同學約好的戰區瘋狂的時候,發現斷網了,這可炸了鍋,晚飯也不吃,直接跑到他外婆放零錢的熟悉位置拿上錢就往網咖跑去。
有次回家,我正在那玩王者玩的起勁的時候,小外甥在邊上瞄了一會,一臉嫌棄的搶過我的手機,嘴裡還在那唸叨:“舅舅你這麼坑,你隊友知道嗎?我來幫你上王者!!!”。我很詫異,因為他其實平時玩的還沒我多,怎麼就對遊戲那麼精通呢?現在想想平時罵坑隊友是小學生真是冤枉他們了。似乎00後們對於電子產品的熟悉仿若當年我們之於跳皮筋、打玻璃球。
那一次,正縫週末,我對外甥說,為什麼不出去找小夥伴玩呢?他很奇怪的看了我一眼,說道:“找他們玩什麼呀?”。玩什麼?我覺得這在我們小的時候真的是一個笑掉大牙的問題。幾個玻璃球,在地上畫個圓圈我就能玩上大半天;帶上家裡的大黃狗,去剛長出麥苗的田裡,一看到田埂邊上的洞,也不用人教,大黃用鼻子使勁嗅一嗅就開始使勁刨,直到田鼠慌張的從洞裡跑出來;帶上一個竹簍,剛出麥苗的麥田真正是我們的樂園,先在上面面紅耳赤的摔跤,一直摔累,躺在上面休息一會,然後就開始在麥田裡滴溜溜的找一些野菜,還記得那是一種綠色條形葉子的小野菜,可以煮鹹粥也可以炒著吃,如果採的實在太多,那就飽了小豬的口服了;晚上是每一個孩子最喜歡的時刻,那時候的月亮好圓好亮,都是周邊的孩子,誰家的坪大就去誰家,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先是玩丟手絹,後面接著的就是捉迷藏,還記得二虎那時候是被我們耍的最多的玩伴了,每當他躲起來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大聲的喊,二虎我看見你了,還不快出來,結果他就真的出來了,每次他總是第一個被找出來的人,一直到現在,這件事還是我們每次聚會的笑資;不論是喊吃飯還是喊回去睡覺,如果媽媽們能在五分鐘之內把孩子召喚回來,那他們家小孩真的是一個聽話的乖寶寶。
我們小的時候窮,但是總歸能吃得飽。但是零食還是僅限於逢年過節的奢侈品,真的是喝到一瓶哇哈哈能幸福到哭;吃上一盒五仁月餅,那真的甜到了心裡。那時候開心真的很容易,一頓好吃的,一雙嶄新的球鞋,一把能打出子彈的塑膠槍,真的可以讓我們開心的睡不著。
可是我兒子這個年代,他們不缺吃不缺穿,每天有玩不盡的電子遊戲,留給他們的會是怎樣一個童年呢?難道我也像我姐那樣,把家裡的網都斷了,讓他生活在一個小小的象牙塔裡,自顧自的玩樂?
我該怎麼辦,才能讓他不至於因為短暫的沒有網路而感到憤怒和無聊呢?不至於因為不會玩某種遊戲而顯得和同學們格格不入呢?不至於因為同學有了新出的電子產品而他卻沒有而產生自卑呢?
我們都開始習慣於生活在這個灰色的天空下、緊密而又疏遠的網路世界裡,我們並不排斥這個世界,每個人都在日復一日的籌劃建造一個我們並不放心但又不得不去建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