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67209293706

    雅戈爾的故事是中國“醜小鴨”變“白天鵝”的神話,而她的領頭人李如成的人生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少年時代、青年時代屢歷坎坷,砥礪磨練,但他的信念始終未曾喪失。

    1958年,李如成父親被打成右派,全家人從繁華的大上海下放到寧波南郊段塘鎮,品嚐中國最底層社會的艱辛。為生活所迫,剛滿7歲的李如成和村裡小夥伴們一起編織過一頂僅掙幾分錢的草帽,當過每天只賺兩分錢的放牛娃。十歲時,李如成父母相繼病故,他和一個姐姐兩個弟弟相依為命。15歲那年,初中尚未畢業,李如成便主動報名到燈塔大隊雅渡村“插隊”務農,在“廣闊天地”裡一呆就是15年。黨的三中全會後,數千萬知青開始陸續返城,1980年歲末,已近而立之年的李如成來到了鎮辦的“青春服裝廠”。

    說是工廠,其實那只是用兩萬元安置費勉強建起來的。車間就在村邊戲臺的地下室,縫紉機什麼的都是職工從自己家搬來的,主要業務是為別的工廠代加工一些短褲、短袖之類的低檔產品。生產條件雖然簡陋、艱苦,但李如成卻十分珍惜這難得的工作機會,憑著勤奮努力,進廠不久便被任命為裁剪組長。然而,這條“汪洋中的小船”,不久便受到市場大潮的衝擊,業務斷檔,快要沉沒了,100多名知青面臨失業的危險。這時李如成偶然聽人講起東北有一廠家需要找合作伙伴,便主動請纓前去聯絡。幾經周折,終於拿到了這筆令企業絕處逢生的業務。12噸面料發來,令李如成潛在的經營管理才能展露了出來,他既當設計師又當排程員,把各個環節安排得妥妥貼貼。當年結算下來,廠子的利潤從幾萬元猛增至20萬元,工人月工資從二十多元漲到七八十元。李如成也由此得到了大夥的信任和擁戴,在職工的一致提議下,李如成擔任了青春服裝廠的廠長。

    當時,橫向聯營是鄉企生存和發展的一條有效通道。李如成上任不久,捕捉到這樣一條資訊:百年老廠上海開開襯衫廠正在尋找聯營加工點。他當即趕赴上海。李如成的真誠、執著打動了開開決策層,雙方聯營一拍即合。李如成對上海來的師傅待以上賓,虛心求藝,生產上兢兢業業,不敢有任何差錯。天道酬勤,短短兩三年間,李如成獲得數百萬元的利潤,掘得了寶貴的第一桶金。

    白天鵝

    透過橫向聯營,青春廠學到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培育了隊伍,還完成了一部分資本和技術的積累,有了一定的業務通道。但橫向聯營受制於人,發展空間較窄,企業要再上臺階,就需要創造自身獨立的品牌。就市場而言,當時處在短缺經濟大背景下,好產品是“皇帝女兒不愁嫁”。1986年,李如成剛剛把自己的第一個品牌——北侖港襯衫推向市場,便受到各地商家的追捧。山城重慶發來一份緊急電報,“山城人民盼北侖港,火速發貨”。第二年北侖港被國家商業部通報為全國暢銷產品。

    當眾人還沉浸在“北侖港”旗開得勝的喜悅中時,李如成卻意識到北侖港品牌的侷限性:品牌地域色彩太濃,文化含量不夠,缺乏提升的空間。1990年8月,在李如成的精心運作下,一個全新的中外合資企業雅戈爾製衣有限公司宣告成立。YOUNGOR(雅戈爾)是“青春”兩個字的英文名稱,李如成認為“雅戈爾”既有著“青春”廠的歷史延續,又寄託著對未來的期待,且無論是英文還是中文,均書寫流暢,音節朗朗上口,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創意。

    技術力量

    不僅如此,李如成還瞄準國際一流品牌,選派大批員工到國外留學取經,按照國際頂尖產品的標準來制訂企業的工藝、技術流程和質量檢驗體系,為雅戈爾創造了一個很高的起點。由是,雅戈爾產品一經問世便立即風靡大半個中國,訂單如雪片般飛來,李如成形容當時的情形為“擋都擋不住”。1991年“雅戈爾”品牌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為當時中國服飾行業僅有的兩家之一。1998年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如今雅戈爾集團已擁有50多億元淨資產,年產襯衫1000萬件、西服200萬套,其他服飾2000萬件,其主力產品西服和襯衫產量多年穩居全國榜首,成為中國服裝行業當之無愧的領軍企業和亞洲最大的服飾面料生產基地。腳踏實地

    已獲得巨大成功的李如成為人處事非常低調,現今一些企業家、名星,如果沒有張揚的個性似乎不成為“人物”,李如成卻是個例外。媒體朋友常說,雅戈爾報道不好寫,關鍵在於李如成不擅多談。有人說,李如成處事低調,外圓內方,不狂不妄,不發“熱燒症”,能善聽各方意見,故決策較少失誤。寧波是中國服裝之鄉,有3000家規模以上服裝企業。當時與李如成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並非雅戈爾一個企業,但20多年下來,有的企業已無聲無息了,還有些企業老“長不大”,而雅戈爾卻始終處於領跑者之列,並且後勁十足。

    有人向李如成討教成功之道。他說,雅戈爾沒有經驗,因為任何企業的發展都必須將自身條件與市場實際相結合,套用某個模式是不行的。如果說雅戈爾真的有什麼經驗的話,他以為,就是企業決策者要經得起外界的誘惑,不要好高騖遠,像熊瞎子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他說:“1998年雅戈爾上市成功,當時手裡資金比較寬裕,有人來出主意,說去搞金融,搞高科技產品等,我們都回絕了。因為我們再三研究,企業搞多元化不僅僅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要有人才、市場的支撐,要有多種要素的配套。從雅戈爾來看,我們擅長的是做服裝行業,把服裝行業做大做強,企業同樣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李如成有句名言:企業成功的關鍵不是跑得快,而是少走彎路,不犯或少犯錯誤。

    平穩發展

    謹慎探索、平穩發展並不等於碌碌無為。李如成對於如何發展中國服裝產業有他自己獨特的見解和主張。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中國服裝業“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有人認為,服裝是低成本低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主張“遍地開花”辦服裝廠。李如成持有異議,他說,服裝是傳統產業,但不是落後產業,發展中國服裝的出路在於提升其科技含量,以科技之手“後來居上”。他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技術改造上,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李如成多方籌資,從德、意、日等世界服裝王國引進現代化的生產線,包括國際一流的全自動預縮定型裝置、CAD系統、自動吊掛系統及智慧化整燙裝置等。當時中國服裝協會的專家來到廠裡參觀後感嘆道,中國引進服裝技術不用出國考察,雅戈爾就是最佳“博覽會”和實驗基地。世界服裝大師皮爾·卡丹在參觀佔地500畝的雅戈爾國際服裝城之後讚道:“我走遍了各國知名服裝企業,你們的設施、規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1歲叛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