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暢意仁德

    陶和瓷其實是兩種東西。

    陶器茶具指的是用陶土燒製的茶具,瓷器茶具是用瓷土燒製而成的茶具。兩者雖然都稱為陶瓷茶具,區別還是很大的!

    1原料不同

    陶器是人類早期最依賴的容器,但是陶器有個缺點一一吸水。古人發現這個缺點後,就不斷摸索,逐漸發現了瓷土和釉,發明了瓷器。

    瓷器選用瓷土燒製而成,主要成分是鋁和矽的氧化物,一般是白色或灰白色的粉末,可塑性好、黏結力強,最好的瓷土就是景德鎮高嶺地區的“高嶺土”。

    陶器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還有我們熟悉的紫砂,也屬於陶器,是陶的一個特殊種類。

    2燒製的溫度不同

    瓷器燒製的溫度一般都要高於陶器的燒製溫度,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製;

    但陶器茶具燒製溫度不能燒到這麼高的溫度,以紫砂為例,在1050℃-1200℃之間,溫度過高就會出現問題,小懂曾經也寫過這方面的文章,童靴們可以回顧一下→《紫砂壺燒過頭了會怎樣?》

    3堅硬度不同

    由於燒製的溫度不同、原料不同,導致堅硬度有所差異。

    瓷器茶具的堅硬度比陶器茶具的硬度大,而且瓷器茶具的聲音更加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的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4透明度不同

    瓷器茶具的坯體無論薄厚都要比陶器茶具更透明,陶器茶具即使薄也並不透明。

    5釉料不同

    瓷器茶具的釉料既可以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製而成,也可以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製;

    陶器茶具有掛釉和不掛釉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製溫度時即可熔融。

    6透氣性不同

    瓷土在燒製之前一定要上釉,釉是用長石、石英、滑石、高嶺土等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經過研磨製成的泥漿,施於瓷胎表面,燒成後呈有色或無色的一層玻璃質,使器物表面光滑、不透水。

    瓷土很細、很緊,上了釉之後完全沒有透氣的空隙,而陶器有很強的透氣性。這種效能是紫砂器在各種茶具中裡奪尊的最大優點。

    比如同樣的水溫分別在瓷、紫砂杯中泡一杯同等量的水和茶葉,經過兩天時間,你就能看出瓷杯裡的茶水有一層油膜狀的東西,茶葉出現腐熟失去了香味,而紫砂陶杯的茶再放三天仍沒有什麼變化。

    一般室溫高時,瓷杯中的茶易餿,紫砂的就不容易餿。

    正是因為這些不同,讓我們在泡茶時根據茶具材質的特點多些選擇:

    瓷器特點是表面光潔透亮,胎薄緻密,氣孔少,吸水率低,傳熱快,保溫性適中,泡茶能獲得較好的色香味。

    陶器造型一般比較古樸粗獷,大氣沉穩,顏色較深,胎厚,氣孔多,保溫性好。

  • 2 # 皖北小晴

    陶與瓷,都是火與土的交融所產生的藝術,陶器發明在前,而瓷器發明在後,那麼“陶”與“瓷”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相信有很多人有同樣的疑問,今天汲古齋小編就與大家一起探尋一下二者之間的區別。

    概念不同

    陶器是用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乾燥後,放在窯內燒製而成的物品。而瓷器則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等組成,經混煉,成形,煅燒而成的外表施釉或彩繪的物品。

    燒成溫度不同

    其實,陶與瓷的區別主要在於原料土的不同和溫度的不同。陶器的燒製溫度在800-1000度,瓷器則是用高嶺土在1300-1400度的溫度下燒製而成。在製陶的溫度基礎上再添火加溫,陶就變成了瓷,瓷是陶的升級版,陶也是瓷的親兄弟。在此特地說明:現今流行的所謂陶製品,多數都是高溫燒製,嚴格來說都是瓷製品。

    堅硬程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低,胚體並未完全燒結,胎質粗疏,敲擊時聲音發嗡,斷面吸水率高,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胎質堅固緻密,斷面基本不吸水,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二者堅硬度不同,瓷的硬度高於陶。

    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製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土製坯。黏土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製瓷器所需要的溫度(即1300-1400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製作陶器的黏土製成的坯體,在燒製溫度達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陶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下。

    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瓷器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以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施釉的不同

    釉就是罩在瓷器表面的那一層光亮外衣。它主要是以粘土、石英和長石為原料。經研磨、調製後上於胚胎表面,在高溫焙燒後熔融,冷卻後即形成玻璃質晶體。它可增加胎體強度,並有效地隔絕氣體、液體。陶器通常不施釉或只施低溫釉;瓷器表面施有一層高溫釉,胎釉結合牢固,厚薄均勻,從而達到美化、光潔瓷器的目的。

    瓷器和陶器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物質,但是兩者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絡。如果沒有製陶術的發明及陶器製作技術不斷改進所取得的經驗,瓷器是不可能單獨發明的。瓷器的發明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製陶過程中,不斷認識原料的效能,總結燒成技術,積累豐富經驗,從而產生量變到質變的結果。瓷器出現以後陶器還是在繼續生產,陶器和瓷器是各自獨立發展,並且從生活用品逐漸轉變為收藏藝術品。

  • 3 # 掘金之旅

    什麼是陶?什麼是瓷?普通人可能很難區分,甚至不少人將兩者混為一談。雖然對生活並沒有太大影響,然而中國是陶瓷的母國,中國的英文是China,有瓷器的意思,身為華夏兒女多少需要對陶瓷有所瞭解。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作和使用陶瓷的國家之一,進入新石器時代,先民開始燒煮實物,然而沒有好的器皿,最開始只能蚌殼以及瓠之類的原始器具,但這些器具不夠結實,在高溫下結構極易破壞,並不利於人們生活的正常使用。

    鯉魚嘴遺址陶器(新石器時期)

    隨著時間的推移,先民們發現泥土與水融合後具有一定的黏性和可塑性,經過高溫加熱泥胚會變硬,到某種程度甚至不再害怕高溫,可以用來煮飯、盛水以及存放其他物品,陶器由此產生。目前已知中國最早的陶器距今約1.3萬年,1993年由中國和美國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在江西省萬年縣仙人洞發掘出那一時期的陶器碎片。

    沙井文化彩陶

    陶器的發明和使用極大方便了人們生活,人們可以使用陶器煮熟食、盛水、存放糧食等,陶器發明後迅速得到推廣,由於其燒製成陶後結構平穩,在中國各地幾乎都有新石器乃至以後陶器遺蹟的出現。隨著時間的發展陶器製作工藝越發先進,出現了不同質地、形狀乃至紋飾的陶器,質地上有黑陶、紅陶、白陶等,在裝飾上出現了彩陶、繩紋、鏤孔等等。

    曲折紋陶器

    到了夏商時期,隨著製陶原料和瓷土或者說原始瓷器的原料越來越接近,原始瓷器在這個時期開始出現。說道陶和瓷是否為同一種物質?多數專家認為陶器和瓷器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但陶器和瓷器存在一定的關係,比如在原料選擇、加工、燒製其原理存在共通之處,瓷器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之前製陶經驗的積累。

    原始瓷器

    說到兩則的不同,可以從5個方面進行區分:

    原料:陶器用的是陶土,也就是自然界中普通的黏土,而瓷器的原料是瓷土,以高嶺土為主要原料,高嶺土是一種具有良好可塑性和耐火性的鬆軟土質,是燒製瓷器的主要原料。後來一些陶器也開始用高嶺土,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陶器為瓷器的出現做足了準備。

    高嶺土

    陶土

    溫度:陶器燒製的溫度通常700到800度高溫之間,如果使用高嶺土,溫度會達到1000度。瓷器的燒製溫度為1200度,現代官方研究瓷器燒製1100度以上溫度即可。

    釉:瓷器表層通常有高溫釉,使得器物表面有光澤。而陶的表層沒有釉或者是以鉛為溶劑的低溫釉。瓷器燒製過程中的高溫釉是高鈣石灰釉,其成品釉明亮有光澤,而陶器表面的低溫釉溫度在800度左右,外表相對瓷器較為粗糙。而且釉陶表層的鉛對人體有害,這種陶器通常被作為陪葬品。

    釉陶狗

    紅釉瓷器-明宣德

    吸水和聲音:普通人可以通過吸水和敲擊的聲音來判斷瓷器和陶的區別,瓷器幾乎不吸水,而且敲擊帶有一種清脆的聲音,陶器一般都有一定的吸水性,且敲擊聲音“遲鈍”。

    陶器

    顏色:瓷器的顏色胎有色白、看上去像半透明,有的呈現灰、黑等顏色,斷口在顯微鏡下與玻璃相近;陶器胎有紅、灰、白等顏色,不透光,斷口略微粗糙。

    以上5點是判斷陶器和瓷器的一些方法,普通人可以通過顏色、聲音及表面光澤度進行判斷。通過這些對比可以得出陶器和瓷器雖然存在淵源,但其本質並不相同。

  • 4 # 股多金

    陶和瓷的的區別主要在於:

    陶器是用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乾燥後,放在窯內燒製而成的物品。而瓷器則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等組成,經混煉,成形,煅燒而成的外表施釉或彩繪的物品。

    陶器與瓷器的區別:

    一、燒成溫度不同,陶與瓷的區別主要在於原料土的不同和溫度的不同。陶器的燒製溫度在800-1000度,瓷器則是用高嶺土在1300-1400度的溫度下燒製而成。在製陶的溫度基礎上再添火加溫,陶就變成了瓷,瓷是陶的升級版,陶也是瓷的親兄弟。在此特地說明:現今流行的所謂陶製品,多數都是高溫燒製,嚴格來說都是瓷製品。

    二、堅硬程度不同。陶器燒成溫度低,胚體並未完全燒結,胎質粗疏,敲擊時聲音發嗡,斷面吸水率高,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胎質堅固緻密,斷面基本不吸水,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二者堅硬度不同,瓷的硬度高於陶。

    三、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製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土製坯。黏土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製瓷器所需要的溫度(即1300-1400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製作陶器的黏土製成的坯體,在燒製溫度達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陶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下。

    四、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瓷器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以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五、施釉的不同。釉就是罩在瓷器表面的那一層光亮外衣。它主要是以粘土、石英和長石為原料。經研磨、調製後上於胚胎表面,在高溫焙燒後熔融,冷卻後即形成玻璃質晶體。它可增加胎體強度,並有效地隔絕氣體、液體。陶器通常不施釉或只施低溫釉;瓷器表面施有一層高溫釉,胎釉結合牢固,厚薄均勻,從而達到美化、光潔瓷器的目的。

  • 5 # 見笑人生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區別表現在:(1)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則是瓷土,即高嶺土(因最早發現於江西景德鎮東鄉高嶺村而行名);(2)陶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下;(3)陶器的燒成漫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則需要1300℃的高溫才能燒成;(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溫釉,瓷器則多施釉;(5)陶器胎質粗疏,斷面吸水率高。瓷器經過高溫焙燒,胎質堅固緻密,斷面基本不吸水,敲擊時會發出鏗鏘的金屬聲響。

  • 6 # 湖南侗妹在四川

    陶和瓷如何區分,陶器因為燒製溫度低,燒結程度不高,因此質地疏鬆,胎體氣孔多,吸水性強,表面粗糙,風格粗獷、古樸;而瓷器質地緻密,表面光潔,氣孔率低,吸水性差,總之,瓷做成的器具表面圓潤、光澤度高,吸水性差,陶製器具表面粗糙,透氣性強。

    陶和瓷如何區分:

    1.輕輕敲擊

    如果發出清脆的聲音便是瓷器,發出稍微低沉的聲音是陶器。

    2.用電筒照射器皿

    若半透光或光照下有透明感則是瓷器,沒有透亮感的則是陶器。

    3.放在手裡掂量

    同樣大小的東西,陶器輕,瓷器重實,因為瓷器比陶器的密度大。

    陶瓷的茶具應如何選擇:

    從特性上看:

    瓷器髮香,陶器發味。無論是茶壺還是品茗杯,建議高香型的茶用瓷器沖泡飲用,不失其高揚的香氣;而滋味深沉的茶或者老茶可以用陶器,韻味更加悠長。

    陶器和瓷器風格各有特色,一個粗獷大氣,一個精緻典雅,並不是說哪種就更好,選用哪種,看個人的偏好。

  • 7 # 生活影視娛樂八卦

    可以考慮一下下面幾種花盆:

    花盆大致有以下幾種,各有所長

    1、瓦盆:一般瓦盆栽花是屬於比較常見一種,由於做工粗糙,排水性以及透氣效能好,加上這種價格比較便宜,所以使用的人比較多,而且也有益於花卉的生長,不過時間長了就比較容易長青苔,因此如果放在室內就需要加一些裝飾,這樣才能更美觀好看。

    2、釉盆:釉盆屬於那種花盆上有釉質,一般來說上面都會有一些好看的圖案,比較益於觀賞,但是排水以及透氣效能相對來說會比較弱一些,因此對有些植物要注意分別栽種。

    3、紫砂盆:這種花盆相對來說是屬於比較古樸美觀,而且盆上圖案也比較惹人喜歡,不過這種的價格會貴一些,一般如果栽種一些名貴花木可以選擇紫砂盆,因為用它不僅美觀,而且對花的生長也是比較好。

    4、瓷盆:這種不但外觀美觀,還有就是它的排水性、透氣性不佳,因此養花的人大多將它用作套盆在使用,這樣更加能夠體現它的價值。

    5、塑料花盆:塑料花盆相信大家在酒店、賓館或者會場見過,一般花卉栽在盆內取出會比較方便,而且它還有一個很好的優點就是質量輕,不易碎,用的時間有那麼久,不過對花卉的生長不是很好,因為排水、透氣較差,此在家裡需要合理選用。

  • 8 # 星空圖圖

    1.陶泥主要成分是黏土,燒成溫度在800到1000度的樣子;瓷的主要成分是高嶺土,顏色偏白,燒成溫度最低是1200度;

    2.陶的聲音比較悶,迴音比較短;瓷的聲音特別清脆,迴音較長;

    3.瓷具有很高的透光性,陶基本上沒有透光性;

    4.陶的表面處於一個比較啞光的狀態,瓷的光澤度特別好。多肉植物種植透氣最好的就是素陶盆了,好看的話,陶瓷的挺好,鐵皮桶、碳化木盆都是不錯的選擇。

    說簡單是因為任何一種器皿都可以當作養花容器來使用,各種材質(陶、瓷、鐵、木、石、竹、塑料、玻璃等)、有底洞抑或無底洞、高階器皿(藝術器皿)亦或低端容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只要能放人土的,都可以當做花器來使用。如買來的花盆、自己做的陶器、鹹菜瓶子、茶杯、茶壺、洗髮水瓶、飲料瓶、鐵桶、竹筒、木碗、椰殼、葫蘆、石臼等等,舉不勝舉。只要和植株搭配合理,任何器皿都可以用。說複雜又真的很複雜,這牽扯到多肉植物愛好者對每種材質器皿的透氣性和澆水尺度的把握,對器皿的高矮大小和多肉生長快慢及根系長短的把握,對不同顏色、材質、造型的器皿和植株搭配是否美觀和諧等審美上的把握。

  • 9 # 羚羊洋

    陶和瓷的區別有很多,從製作材料、含鐵量不同、燒製溫度不同、施釉與否和成色不同。

    首先材料上陶器的材料是普通的粘土材料易取,而瓷器的材料則是瓷土及高嶺土材料相對於黏土分佈少一些。

    其次含鐵量上,陶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上,而瓷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下。

    然後燒製溫度上,陶器的燒成溫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則需要1300℃的高溫才能燒成。

    還有就是陶器多不施釉,而瓷器則多施釉。

    最後就是成色上,陶製作的成品相對於瓷來說更加的粗糙,沒有瓷器那麼細膩。

  • 10 # 文昌海藝伊莎萊窗簾

    1.骨瓷和陶瓷在加工工藝上 骨質瓷花面與釉層熔為一體,沒有對身體危害的鉛與鎘,稱做的上是真實的“低碳環保瓷器”,長期性應用對身體健康有利。 骨質瓷歷經二次燒製,加工工藝繁雜,只能美國,中國,日本國,法國,烏克蘭,菲律賓有製造. 骨質瓷色澤輕便、細膩硬實(是日用品瓷器的二倍)、不容易損壞及裂開、180攝氏與20攝氏水裡熱交換一次不裂,含水率小於0.003%。

    2.在隔熱保溫實際效果上 骨瓷與傳統式瓷器對比,骨瓷的隔熱保溫性更強,喝大量咖啡或煮茶時具備更強的口味。

    3.在耐磨效能上 骨質瓷較一般陶瓷更加經久耐用:因為骨質瓷與一般瓷器的成分不一樣,可以保證更薄更堅毅耐磨損,不容易損壞和裂開,骨瓷的強度還要在陶瓷的2倍左右,骨瓷在180℃與20℃水裡熱交換一次不裂;但在應用全過程中儘量不要有意經常驟冷驟熱,因為熱漲冷縮的原因,瓷商品會非常容易出現爆裂的狀況。

    4.在商品級別上 骨質瓷相對性一般陶瓷而言級別要高許多。一直以來骨質瓷全是英國皇室和皇室的專用型瓷,是現階段唯一全世界認可的高階瓷種,兼具應用和造型藝術的雙向使用價值,是支配權和影響力的代表,稱為瓷器之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培花卉水中有蚊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