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武松是條大漢,卻不是傻大個,可謂一表人才,透露著英雄氣概,標準的大丈夫、偉男子。武松這樣的長相,無愧為打虎英雄,景陽岡的獵戶和陽穀縣的縣令稱他為“壯士”,武松就是標準的壯士形象。如此偉男子,也難怪潘金蓮不顧禮義廉恥,要撩撥於他了。
武二郎雖然長得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具有英雄氣概,但卻經常醉酒。酒後失德,打人鬧事,這副尊容就不好看了。遇見宋江之後,武松的前病都不犯了。宋江十分愛惜武松,經常為他置辦新衣,經過捯飭的武松,一定是容光煥發,精神抖擻的英雄形象了。
果然,出現在景陽岡上的武松就大不一樣了。書中寫道,武松從柴進莊上出發時,是這副打扮:穿了一領新納紅紬襖,戴著個白范陽氈笠兒,背上包裹,提了杆棒,相辭了便行。施耐庵的幾句話,就把武松瀟灑、利落的外貌特徵和內在氣質都寫出來了,一個嶄新的武松形象躍然紙上,映入了讀者的腦海。同時,也為後文豪爽地喝下十五碗酒,抖擻英雄精神打死猛虎做了鋪墊。
前後對比,喝酒反倒成了武松形象特徵的一個重要部分。
武松的外貌特徵就是一個標緻的大漢,眉目之間透著英雄氣概的壯士。但是,武松的身高是多少,體重有多重呢?沒有這兩項指標,武松的外貌特徵也是不完整的。
武松身高約1米94,體重約110公斤
武松因打虎而做了陽穀縣的都頭,遇到了哥哥武大郎,書中這時才交代:武松身長八尺,一貌堂堂;渾身上下,有千百斤氣力。這兩句話比那首贊詩更為具體地描述了武松的外貌特徵,更提到了武松的身高是八尺。
八尺到底有多高?對比梁山上身長一丈的鬱保四,八尺五六寸的關勝,八尺四五寸的朱仝,以及高得沒法用尺子去量的摸著天、雲裡金剛,武松還不算身高很突出的。但是,武松的八尺身高,是武功高手中最普遍的標準身材,恰到好處。
那麼,武松的身高若是換算成現代的尺寸,會是多少釐米呢?
假如以北宋建築學家李誡在《營造法式》中記載的尺寸折算,當時的一尺約等於現在的30.72釐米,那麼,武松的身高就有245.76釐米,也就是2米46,比姚明還高。假如這樣折算,那麼,鬱保四就得有3米07了。顯然,以北宋時期的尺寸制式折算,這樣的身高不太合理。
《水滸傳》是明朝人寫的,施耐庵會不會參照明朝的度量制式寫了武松的身高呢?朱元璋的九世孫朱載堉寫了一部《律呂精義》,其中就有明代的度量制式,按照這部書的尺寸換算,大致是:裁衣尺:1尺 :34cm,量地尺:1尺 :32.7cm,營造尺:1尺 :32cm,精工尺:1尺 :31.1cm。
人物身高,應當以裁衣尺來折算,那麼,武松的身高就是272釐米,也就是2米72。同樣,這也是不太可能的。
其實,《水滸傳》參照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寫法,而《三國志通俗演義》又是以《三國志平話》為藍本而再創作的。關勝、朱仝,以及林沖的身高又分別與關羽、張飛形成了比照的關係,意為這三個人比三華人物要稍低一格。因而,《水滸傳》中人物的身高,就應當按照漢式度量制式來折算。
東漢末年的一尺,約等於現在的24.2釐米,如此折算下來,武松的身高就是1米94。這就比較合理了。
世界衛生組織有一個測算男女身高體重的計算公式,以這個公式折算武松的體重,大致是:(194-80)x70=79.80千克,武松的體重不到八十公斤。身材雖然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標準,但卻打不得大蟲。陽穀縣縣令暗中思忖:不是這個漢,怎地打的這個猛虎!可見,武松的身材不是常人能比的。
這個公式是在做了大量的抽樣調查之後得出的歸納性結論,或者說是取了平均值,更符合普通人群。那些從事體育運動,以及特殊職業的人,肯定要超過公式計算出來的這個值。而且,咱們的古人是否就一定適合這個公式,也是需要進行嚴謹考證的。所以,也只能以這個公式做參考,來推測一番武松的體重了。
武松的身高大約是按照三國時期的尺寸折算而得,又屬於特殊人物。所以,不能死套現代人的公式。以書中的描寫,武二爺非常健壯,身軀凜凜,胸脯橫闊,骨健筋強,如天獅、貔貅般雄壯。參照公式,我把武松的體重約定為100-110公斤,大概就與他的身高比較匹配了。
行者武松才是武二郎最終的定格外貌特徵
《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有一首行者武松的贊詩: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便要殺人。武松原本就是個行者,因而,施耐庵根據這首贊詩,塑造了兩個武松:一個是道家妖魔,江湖上的好漢武松。另一個,則是被孫二孃麻殺的神秘頭陀。兩個武松合二為一,才是“行者武松”。
孫二孃在十字坡引度武松迴歸本尊,於是,武松就改頭換面,是這樣一副打扮了:
披散頭髮,頭戴一個鐵界箍,身穿一領皂布直裰,腰繫一條雜色短穗絛,頸掛一串一百單八顆人頂骨數珠,背一個沙魚皮鞘子,鞘子裡插著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
此時,武松的外貌特徵就是那個神秘頭陀。這便是武松最終的定妝照——行者武松。
武松這副打扮,照了鏡子,自己都大笑起來,真的是太像了。如何不像呢?神秘頭陀原本就是武松。張青、孫二孃曾說,這個神秘頭陀年齡與武松相仿,身高也是七八尺。因而,打扮完畢武松,兩個喝采道:“卻不是前生註定!”
本來就是前生註定的,兩個武松都是出自《宋江三十六人畫贊》,都是“酒色財氣,便要殺人”的行者武松。
施耐庵之所以塑造兩個武松,賦予他們相同以及不同的外貌特徵,是在表達《水滸傳》的主題:佛道合一。
江湖上的武松雖然是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外貌特徵,但卻是個天上的魔主,人間的太歲,酒色財氣之後,殺人不眨眼。迴歸本尊的武松換了一副模樣,武松彷彿就是個“五戒在身”的優婆塞了。外貌特徵變了,英雄氣概卻短了。
其實,做了行者的武松依然是道家妖魔出身,亦佛亦道,武松才得以上梁山,成為一百單八將之一,上應道家的天傷星。夜奪曾頭市之戰,表明行者武松將在“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旗幟下,抗擊金兵,再顯打虎英雄本色。
從這個意義上理解,行者武松的外貌特徵依然是打虎英雄的形象。
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武松是條大漢,卻不是傻大個,可謂一表人才,透露著英雄氣概,標準的大丈夫、偉男子。武松這樣的長相,無愧為打虎英雄,景陽岡的獵戶和陽穀縣的縣令稱他為“壯士”,武松就是標準的壯士形象。如此偉男子,也難怪潘金蓮不顧禮義廉恥,要撩撥於他了。
武二郎雖然長得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具有英雄氣概,但卻經常醉酒。酒後失德,打人鬧事,這副尊容就不好看了。遇見宋江之後,武松的前病都不犯了。宋江十分愛惜武松,經常為他置辦新衣,經過捯飭的武松,一定是容光煥發,精神抖擻的英雄形象了。
果然,出現在景陽岡上的武松就大不一樣了。書中寫道,武松從柴進莊上出發時,是這副打扮:穿了一領新納紅紬襖,戴著個白范陽氈笠兒,背上包裹,提了杆棒,相辭了便行。施耐庵的幾句話,就把武松瀟灑、利落的外貌特徵和內在氣質都寫出來了,一個嶄新的武松形象躍然紙上,映入了讀者的腦海。同時,也為後文豪爽地喝下十五碗酒,抖擻英雄精神打死猛虎做了鋪墊。
前後對比,喝酒反倒成了武松形象特徵的一個重要部分。
武松的外貌特徵就是一個標緻的大漢,眉目之間透著英雄氣概的壯士。但是,武松的身高是多少,體重有多重呢?沒有這兩項指標,武松的外貌特徵也是不完整的。
武松身高約1米94,體重約110公斤
武松因打虎而做了陽穀縣的都頭,遇到了哥哥武大郎,書中這時才交代:武松身長八尺,一貌堂堂;渾身上下,有千百斤氣力。這兩句話比那首贊詩更為具體地描述了武松的外貌特徵,更提到了武松的身高是八尺。
八尺到底有多高?對比梁山上身長一丈的鬱保四,八尺五六寸的關勝,八尺四五寸的朱仝,以及高得沒法用尺子去量的摸著天、雲裡金剛,武松還不算身高很突出的。但是,武松的八尺身高,是武功高手中最普遍的標準身材,恰到好處。
那麼,武松的身高若是換算成現代的尺寸,會是多少釐米呢?
假如以北宋建築學家李誡在《營造法式》中記載的尺寸折算,當時的一尺約等於現在的30.72釐米,那麼,武松的身高就有245.76釐米,也就是2米46,比姚明還高。假如這樣折算,那麼,鬱保四就得有3米07了。顯然,以北宋時期的尺寸制式折算,這樣的身高不太合理。
《水滸傳》是明朝人寫的,施耐庵會不會參照明朝的度量制式寫了武松的身高呢?朱元璋的九世孫朱載堉寫了一部《律呂精義》,其中就有明代的度量制式,按照這部書的尺寸換算,大致是:裁衣尺:1尺 :34cm,量地尺:1尺 :32.7cm,營造尺:1尺 :32cm,精工尺:1尺 :31.1cm。
人物身高,應當以裁衣尺來折算,那麼,武松的身高就是272釐米,也就是2米72。同樣,這也是不太可能的。
其實,《水滸傳》參照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寫法,而《三國志通俗演義》又是以《三國志平話》為藍本而再創作的。關勝、朱仝,以及林沖的身高又分別與關羽、張飛形成了比照的關係,意為這三個人比三華人物要稍低一格。因而,《水滸傳》中人物的身高,就應當按照漢式度量制式來折算。
東漢末年的一尺,約等於現在的24.2釐米,如此折算下來,武松的身高就是1米94。這就比較合理了。
世界衛生組織有一個測算男女身高體重的計算公式,以這個公式折算武松的體重,大致是:(194-80)x70=79.80千克,武松的體重不到八十公斤。身材雖然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標準,但卻打不得大蟲。陽穀縣縣令暗中思忖:不是這個漢,怎地打的這個猛虎!可見,武松的身材不是常人能比的。
這個公式是在做了大量的抽樣調查之後得出的歸納性結論,或者說是取了平均值,更符合普通人群。那些從事體育運動,以及特殊職業的人,肯定要超過公式計算出來的這個值。而且,咱們的古人是否就一定適合這個公式,也是需要進行嚴謹考證的。所以,也只能以這個公式做參考,來推測一番武松的體重了。
武松的身高大約是按照三國時期的尺寸折算而得,又屬於特殊人物。所以,不能死套現代人的公式。以書中的描寫,武二爺非常健壯,身軀凜凜,胸脯橫闊,骨健筋強,如天獅、貔貅般雄壯。參照公式,我把武松的體重約定為100-110公斤,大概就與他的身高比較匹配了。
行者武松才是武二郎最終的定格外貌特徵
《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有一首行者武松的贊詩: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便要殺人。武松原本就是個行者,因而,施耐庵根據這首贊詩,塑造了兩個武松:一個是道家妖魔,江湖上的好漢武松。另一個,則是被孫二孃麻殺的神秘頭陀。兩個武松合二為一,才是“行者武松”。
孫二孃在十字坡引度武松迴歸本尊,於是,武松就改頭換面,是這樣一副打扮了:
披散頭髮,頭戴一個鐵界箍,身穿一領皂布直裰,腰繫一條雜色短穗絛,頸掛一串一百單八顆人頂骨數珠,背一個沙魚皮鞘子,鞘子裡插著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
此時,武松的外貌特徵就是那個神秘頭陀。這便是武松最終的定妝照——行者武松。
武松這副打扮,照了鏡子,自己都大笑起來,真的是太像了。如何不像呢?神秘頭陀原本就是武松。張青、孫二孃曾說,這個神秘頭陀年齡與武松相仿,身高也是七八尺。因而,打扮完畢武松,兩個喝采道:“卻不是前生註定!”
本來就是前生註定的,兩個武松都是出自《宋江三十六人畫贊》,都是“酒色財氣,便要殺人”的行者武松。
施耐庵之所以塑造兩個武松,賦予他們相同以及不同的外貌特徵,是在表達《水滸傳》的主題:佛道合一。
江湖上的武松雖然是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外貌特徵,但卻是個天上的魔主,人間的太歲,酒色財氣之後,殺人不眨眼。迴歸本尊的武松換了一副模樣,武松彷彿就是個“五戒在身”的優婆塞了。外貌特徵變了,英雄氣概卻短了。
其實,做了行者的武松依然是道家妖魔出身,亦佛亦道,武松才得以上梁山,成為一百單八將之一,上應道家的天傷星。夜奪曾頭市之戰,表明行者武松將在“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旗幟下,抗擊金兵,再顯打虎英雄本色。
從這個意義上理解,行者武松的外貌特徵依然是打虎英雄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