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上名醫

    目前研究發現,垂體瘤的發病機制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影響的複雜的多步驟過程。

    現在的假說主要有兩種,一種認為是下丘腦的調節功能失常,一種認為是垂體細胞自身缺陷。垂體瘤的發病,既有一定的遺傳因素的影響,也與生活工作環境有關,還與個人的思想、性別、年齡、精神健康狀態等有一定的關係。特別是當人體出現內分泌紊亂、肥胖、身體機能衰退等各種亞健康狀態有關。目前也不是非常確定垂體瘤到底是因為什麼發病。

    垂體瘤雖然長在顱腦深部,位置很深,但隨著科學和醫學技術的發展,垂體瘤經過正規的治療均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目前治療垂體瘤的手段很多,包括經鼻微創手術、放射治療及藥物治療,甚至有些無功能的小垂體瘤可定期隨訪。

  • 2 # 白老師談健康

    垂體瘤是指起源於垂體前葉細胞的腫瘤,大多為良性。 垂體腺瘤約佔顱內腫瘤10%,其中催乳素瘤最多見,佔垂 體腫瘤總數的60%;分泌生長激素的腫瘤佔20%;分泌促 腎上腺激素的腫瘤佔10%;分泌促甲狀腺激素的腫瘤及分 泌促性腺激素的腫瘤罕見。無功能的垂體腫瘤只佔垂體腫 瘤總數的10%~20%。

    一)分類

    (一)按細胞染色和形態分類 嫌色細胞腺瘤、嗜酸性 細胞腺瘤、嗜鹼性細胞腺瘤、混合性腺瘤。其中以嫌色細胞 瘤最為常見,大多為泌乳素瘤。

    (二)按細胞分泌功能分類

    1.功能性(分泌性)垂體腺瘤 約佔垂體瘤總數的 65%~80%。

    (1)單激素分泌腺瘤 按發生率的高低順序為:PRL 瘤、GH瘤、ACTH瘤(分為Cushing病及Nelson徵兩種),TSH 瘤和GnH瘤較少見。

    (2)多激素分泌腺瘤 如GH及PRL細胞混合瘤,GH- TSH混合瘤等。

    2.無功能性(無分泌性)垂體腺瘤 約佔垂體腺瘤總 數的10%~20%。

    垂體前葉尚有少數(約1%)產生垂體惡性腺瘤及垂體 腺癌。神經垂體瘤甚為少見,實屬為一種神經膠質細胞癌。

    (三)按垂體瘤大小分類

    1.Ⅰ型 微腺瘤,直徑<10mm,侷限於垂體內,蝶鞍大 小正常。

    2.Ⅱ型 侷限在鞍內,但鞍底骨質可有破壞。

    3.Ⅲ型 蝶鞍球形擴大,鞍背骨質吸收脫鈣,鞍底骨質 破壞,多有鞍上擴張。

    4.Ⅳ型 巨大型腺瘤,腺瘤向鞍上、鞍旁、鞍後生長,並 可突入三腦室或破壞鞍底伸入蝶竇。

    二)診斷

    (一)臨床表現 垂體瘤的臨床表現早期很少,尤其是 微小腺瘤(瘤直徑<10mm)。發展到症狀明顯時主要表現:

    1.神經功能障礙 垂體瘤引起的神經症狀直接與腫 瘤大小及其生長方向有關,一般無分泌功能腺瘤在確診時 瘤體較大,多向鞍上及鞍外生長,臨床神經症狀多較明顯。 分泌性腺瘤因早期產生內分泌亢進症狀,確診時大多體積 較小,臨床不產生或僅有輕微的神經症狀。

    (1)頭痛 以前額及雙顳側隱痛或脹痛伴陣發性劇痛 為特徵。頭痛系鞍內張力增高及腦膜神經末梢受刺激所 致。約1/3的無分泌功能的垂體瘤病人可主訴有頭痛 症狀。

    (2)視神經受壓症狀 視力減退、視野缺損和眼底改 變。視神經乳頭萎縮,視乳頭水腫。

    2.內分泌功能紊亂症狀 各型分泌性腺瘤可分泌過 多激素,可產生垂體前葉功能亢進症。如巨人症、肢端肥大 症;皮質醇增多症;高泌乳素血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症;Nel- son綜合徵等。由於腺瘤體積增大,可壓迫及破壞垂體的前 葉細胞,造成促激素減少及相應靶腺功能減低和萎縮,臨床 產生內分泌功能減退症狀。臨床表現男性有陽痿及性功能 減退;女性有月經失調以致閉經不育。陰毛、腋毛稀少。睪 丸或卵巢、子宮可呈不同程度的萎縮。

    (二)實驗室檢查

    激素測定 分泌性垂體腺瘤均有激素分泌過多,應用 放射免疫測定技術和其他測定方法,測定垂體激素的水平, 有助於早期診斷。

    (三)特殊檢查

    放射學檢查 X線檢查是診斷垂體瘤的重要方法之 一,包括頭顱平片、蝶鞍分層、腦血管造影、CT掃描檢查、磁 共振檢查(MRI)等。

    (1)頭顱平片及分層攝片 可顯示蝶鞍擴大,蝶鞍的各 個直徑皆增大,鞍壁變薄,鞍底變闊,前後床突變細而使鞍 口擴大。側位片呈現雙鞍底。

    (2)CT掃描檢查 新一代CT已能發現直徑3mm以上 的微腺瘤。薄分層及矢狀重建的鞍區CT技術可提高診斷 率。MRI檢查更有助於診斷。

    (3)腦血管造影 目前較少應用。

    三)治療 根據垂體腺瘤的大小與性質,相應採用手 術、放射及藥物治療。治療目的是:①糾正垂體前葉激素的 過多分泌;②保留分泌其他垂體前葉激素的正常垂體組織; ③摘除或抑制腺瘤。對於垂體微腺瘤,治療後基本可達到 上述目的。但對於大腺瘤則需要採用多種治療措施,而且 成功率較低。

    (一)手術治療

    1. 目的 可切除腫瘤以解除壓迫症狀;減少或緩解垂 體功能亢進症狀;解除無功能性腺瘤壓迫垂體所造成的垂 體功能低下。

    2.手術方法 許多醫療中心均首選手術治療方案,而 且多選用經蝶到鞍內的顯微外科手術;經顱手術只限於少 數較大垂體瘤向鞍上、鞍外生長,伴有視神經或其他神經組 織壓迫症狀者。經蝶竇手術是外科醫生從鼻腔透過蝶竇切 開鞍底前下方及硬腦膜而達垂體,選擇性地摘除腺瘤,保留 正常的垂體組織。手術治療微腺瘤的成功率可達90%。 適用於鞍內型或有輕度鞍上生長者。

    (二)放射治療

    2.方法

    (1)外照射 ①高能射線治療,一般採用60Co或加速器 6MV-X外照方法治療垂體瘤。②重粒子放射治療,其優點 是垂體可接收較多的照射劑量,而射程經過之處的腦組織 所受照射量較小,垂體後的腦組織不受影響,療效較高。③ γ刀,定位準確,射線集中在靶點上面使受照組織內達到較 高劑量射線,而周圍組織射線劑量銳減,不至於產生損傷。

    外照射治療有效率為:肢端肥大症為80%;庫興氏病 為15%。催乳素瘤的效果還缺乏確切的統計數字,但經過 放射治療後,多數病人的腫瘤不再發展。

    (2)內照射 即透過開顱手術或經鼻腔穿過蝶竇,將放 射性物質(198Au,90Y)植入蝶鞍當中進行放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婦黃瓜瘦肉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