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源源的書

    於唐朝的歷史典故4則,希望大家喜歡!

      鐵杵磨成針

      李白是中國古代唐代的大詩人,但是,李白小的時候也是十分貪玩的。讀書不太用功,有一次上學,見老師不在,就偷偷地溜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媽媽,手裡拿著一根鐵杵,正在一塊大石頭上來回地磨。李白覺得很奇怪,連忙上前去問道:“老媽媽,您磨這個幹什麼?”老媽媽回答說:“我想要把它磨成針啊!”李白又問:“這樣一根鐵杵,得多少時間才能磨成針呢?”老媽媽說:“只要堅持不斷地磨,總會越來越細。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啊!”

      李白聽了恍然大悟,覺得老媽媽的話很有道理。學習不也是這樣嗎?只要天天認真學習,就會不斷進步。從那以後,他再也不曠課了。不論老師留下多少功課,他總是認真地按時完成它。

      終於,李白成為中國唐代偉大的詩人。

      讀音: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釋義: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自: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褒義

      近義詞: 鐵杵成針

      禮賢下士

      李勉是唐朝人。他年輕時,愛好到處遊歷,廣交朋友。有一次,他認識了張書生,結伴來到一個叫梁的地方,誰知張書生突然生起病來,而且十分嚴重。李勉替他請醫生,買藥煎藥,喂水餵飯,照顧得非常周到。但是張書生的病不見好轉。張書生對李勉說:“李兄,看來我是沒救了。我死後,你用我的銀子替我埋葬,剩下的錢財,就送給你用吧,以答謝你連日來對我悉心的照顧。”

      張書生去世後,李勉遵照亡友的遺言辦理了喪事,然後收拾好行裝,來到了朋友的故鄉,把死訊告訴了張書生的家人,並把剩餘的錢財全部歸還給他的`家人。李勉當時雖然也是一個窮書生,但他不貪取別人的錢財,這種誠實的行為使張書生的家人非常感動。

      後來李勉當上了節度使,不但處事廉潔公正,而且十分愛惜人才。有一次,在外出巡察中,他發現一個叫王晬的縣尉很有才幹,正想提拔他,忽然接到皇帝拘捕王晬的命令。原來王晬為人耿直,秉公辦事,得罪了朝中權貴,遭人誣告陷害。

      李勉不忍王晬無辜受害,趕回京城面見皇帝,力陳王晬的為人,誇獎他是個人才,請求加以重用。皇帝見李勉極力為國家推薦人才,心裡十分讚賞,赦免了王晬,還升他為縣令。王晬上任後,正直清廉,勤政為民,深受百姓愛戴。大家都說李勉是個善於提拔人才的好官。

      【成語】禮賢下士

      讀音: lǐ xián xià shì

      釋義: 對有才有德的人以禮相待,對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計自己的身分去結交。

      出自: 《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禮賢下士,聖人垂訓;驕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書·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廉介,這宗臣表,禮賢下士有始終,嘗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造句: 我今天看見了一位禮賢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絕少的了。(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

      一字之師的故事

      唐朝末年,詩人鄭谷回到故鄉江西宜春。他以文會友,經常和一些文人往來。

      當地有個叫齊已的和尚,對詩文很有興趣。他早就仰慕鄭谷的才名,就帶著自己寫的詩稿,前來拜會。齊已把詩稿一首一首地請鄭谷看。鄭谷讀到《早梅》這首詩時,不由得沉思起來。鄭谷吟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面對齊已說:“梅開數枝,就不算早了。”鄭谷又沉吟了一會,說:“不如把‘數’字改為‘一’字貼要。”齊已聽了,驚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文人們知道了,就把鄭谷稱為齊已的“一字之師”。

      成語“一字之師”是指能糾正一個錯別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處的老師。

      力士脫靴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因詩寫得出色,被著名詩人賀知章推薦給唐玄宗。唐玄宗很快在金鑾殿召見了李白。唐玄宗對李白很欣賞,就封他為供奉翰林,要他在宮裡寫詩作文。過了一段時間,李白既不見皇帝找他商量國家大事,又沒有分派給他什麼重要公務,卻常常讓他陪皇帝和貴妃遊山玩水,寫“宮中行樂詞”。這和李白治國安邦的志向相差太遠,因此他常常在苦悶中借酒澆愁。

      有一天,皇帝又召見李白,請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詔書。恰巧李白剛剛喝完酒,東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著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見站在皇帝身邊的一個太監正在很不友好地盯著他。這個太監叫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寵信的太監,權力很大,皇太子叫他“阿哥”,王公大臣們稱他“阿爹”,四方的奏事都要經過他的手,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不巴結他的。李白其實早就看不慣高力士的所作所為了,於是趁著這天的酒性對皇帝說:“皇上,我有個小小的請求,不知您準不準?”皇上因為急著要李白寫詔書,便著急地說:“你有什麼要求,儘管講。”李白說:“我剛喝了點酒,因此無法像平常那樣很恭敬地寫文章。請皇上准許我穿戴隨便一點,這樣我才能把這篇詔書寫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著鬍子說:“既然這樣,我就准許你隨便一點吧。”於是,李白伸了個懶腰說:“我穿的鞋太緊了,要換一雙松一點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給他取雙便鞋來換。李白趁機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腳一伸:“給我把鞋脫了!”高力士看看伸在他面前的腳,又看看玄宗毫無表示,只好順從地給李白脫下靴子。

      這一次,李白可給那些受高力士欺負的人出了口氣,但高力士平時作威作福搞慣了,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侮辱,這件事使他很憤怒,於是他就經常在唐玄宗面前說李白的壞話。唐玄宗對李白漸漸冷淡下來。李白在這樣的環境裡再也待不下去了,只得離開長安,再次到外地遊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唐豪俠的任務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