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運超

    唐朝的民族關係前期雖然取得了相當的成功,但是最終的結局卻不算長治久安,比如眾所周知的安祿山,比如靺鞨渤海的自立,比如後期沙陀和契丹的崛起,甚至包括党項也是在唐朝後期取得夏州一帶。這個問題非常複雜,寫一本書都不見得可以說清,但如果針對唐太宗的天可汗,同樣可以看出隱患很大。

    比如天可汗的稱呼,歷來都認為是唐軍打敗東西突厥以後,西北塞外各部族擁戴唐朝,對李世民的尊崇天可汗,還把朝貢長安的道路叫做朝天可汗路。是這樣嗎?可汗本來就是突厥等塞外部族的尊號,塞外部族尊崇一個唐代皇帝為可汗,到底是我們後來認為的漢化?還是把皇帝塞外胡化?怎麼稱呼原本可以不用我們後人小題大做,但是,如果從後來唐朝邊疆不斷出事,西域的丟失,吐蕃、薛延陀、南詔、安史、回紇、契丹、黠戛斯、沙陀……這些部族當真都被收復了嗎?可以說都是分分合合,這個不能說唐朝的治理多麼成效顯著,因為不能用陳寅恪的文化角度可以解釋清楚。

    假如今天再來看唐朝的文化問題,就能明白,這的確體現了唐朝的開放包容,唐朝從來沒有想過要什麼漢化,唐朝本身就有北朝民族文化傾向,所以,天可汗的說法就是突厥文化的體現,而不是什麼中原唐朝皇帝當真使塞外各部族從文化上收服了他們,這個問題很重要,但恰恰很多人把天可汗和中原皇帝等同混淆了。

    只有明白天可汗的突厥文化痕跡,就能看到為什麼後來唐代的邊疆部族動盪這麼明顯,甚至最後造成宋代的尷尬和無力。唐宋延續非常多,恰恰很多人把這個民族問題截為兩段,單單指著後來宋朝的丟人是不公平的。

    比如宋朝的軍事,為什麼宋朝兵將分離,為什麼宋軍戰鬥力弱?完全都是唐朝藩鎮惹的禍。藩鎮都能夠世襲,豢養私兵。憲宗平藩鎮以後就開始改革領軍,試圖讓地方軍歸刺史指揮,然後頻繁調動,所以唐末已經開始官軍力量非常弱,不然沙陀李國昌、李克用怎麼會以部族軍成為唐朝守邊官軍?沙陀部族軍幾乎重現了安祿山河朔邊軍的一幕,沙陀軍還繼續世襲,一直到李存勖另建後唐。

    所以回頭看唐太宗本來消滅突厥威脅,啟用與薛延陀聯合,薛延陀試圖聯姻,唐太宗同意有反悔,害怕西域又豎起新對頭。完全分化各部,實際當時羈縻州府在塞外雖然多,但仍然是各部族首領在主持大局,同時沙陀本來多年後也就是薛延陀的餘部。

    再看當是昭武九部,大量百姓內遷河西到朔方一帶,包括河東,所以有安祿山、史思明等許許多多的西域部族後人。但是位於西域的九部原來部落,本來歸順唐朝,但是,從太宗、高宗到玄宗,都知道波斯等地逐漸被大食攻打佔據,波斯、九部各邦不斷向唐朝天可汗求救,李世民到李治都只是說一些冠冕堂皇的安撫話,實際無心也無力去管理西域。這些文書基本記載在唐會要、冊府元龜等史書中,所以像波斯、安國、康國等都被佔據。到了玄宗天寶,石國危機,本來還向著唐朝,但是高仙芝對西域處置過於魯莽,把石國王帶去長安處斬,王子逃回西域,這就引起著名的怛羅斯一戰,石國投靠了大食呼羅珊總督,呼羅珊正是在原波斯境內。實際大食軍精銳基本是從波斯招募勇士訓練的,反過來成了唐朝的敵人。

    唐朝對民族關係的處理可見一斑,本來是存著包容開放的心態,但是唐朝皇帝仍然是保守的,同樣好比對高句麗,不過因為從隋朝開始,一直都在對付高句麗,那是因為當時高句麗已經進犯遼東,而且滋擾半島各方都不安穩,所以唐朝太宗高宗都接著完成對高句麗的征討,之後東北在唐朝關係最穩定則是偏南方的新羅。

    唐朝並沒有一個深遠的考慮,往往都基於現實出發,所以像李世民當時重點就是對付突厥、高昌、薛延陀和高句麗,附帶西南的吐蕃,可能算是解決了獲得聲望,但長久下去卻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比如吐蕃跟著同樣深入西域還截斷河西,比如扶持對付薛延陀的回紇,反過來也多次成為對頭。比如高句麗一時被壓制了,東北靺鞨和契丹又成為新的麻煩。

    這個永遠都會不斷湧現難題,但從唐朝的角度來說,天可汗當時只是暫時在西北取得一些成績,實際算不上多麼巨大的收穫,何況這本來還就是突厥文化的體現,而且不過百年,天寶以後西域基本就沒有有效在控制在唐軍手裡,不然武宗會昌以後到宣宗大中年間,張議潮的河西歸義軍不會是一個意外驚喜了,雖然塞外老百姓對唐朝是懷念和渴望的,但從皇帝和朝廷角度,也可見他們對塞外部族問題的隨波逐流和大大失策一面了。

  • 2 # 閒看秋風999

    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合”則雙贏,“分”則雙輸。

    秦始皇一統天下以後,經過十分短暫的動亂劉邦再一次實現了統一,在前前後後四百多年當中,漢民族逐漸形成;

    漢王朝覆滅,長期存在的民族矛盾開始激化,西北以及北部的少數民族不滿足他們的現狀,夢想入主中原替代漢民族也過一回中原的皇帝癮。

    在長達三百多年的動亂中,這些少數民族當中的佼佼者果然如願以償,中國北方由他們取代漢民族實現了統一;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五胡入華”。

    這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融合的三百年、是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相互學習交流的三百多年,當然,也是充滿了血腥殺戮的三百多年;

    j漢民族的血液增加了遊牧民族彪悍的體魄和騎射的技藝;遊牧民族從漢文化中又學習到了先進的儒家文化,在思想上實現了民族的融合。

    接下來,再一次實現南北統一的王朝出現了;這就是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楊堅,雖然是漢人,卻有一個“普六茹”的姓,這顯然與少數民族有關;

    換句話說,楊堅本人以及這個家族的發跡,都與多民族之間互相交往有很深的淵源;說白了,隋王朝雖然在中國歷史上如流星劃過,但是,楊堅才真正稱得上實現多民族統一的第一人!

    上面這些都是鋪墊,下面主角應該登場了!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當然都清楚李世民的血管裡流著的還有少數民族的血液;和楊堅一樣,李世民以及他的家族發跡同樣也是離不開“胡人”(北方少數民族)。

    唐王朝建立以後,李世民全盤繼承了隋朝的衣缽;在民族政策上,有意迴避所謂“夷狄之爭”,繼續實行民族寬容與和解政策。

    李世民曾經說過,凡是生活在中國境內的無論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是朕的臣民;因此,唐朝對少數民族採取“恩威並重”的民族政策——合,才能夠實現雙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書豪總薪資6571萬美金,得分5567分,每分價值1.18萬美金,竟比詹姆斯高!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