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教育反思者

    我預感到成大才者極少,因為成為大才的根基——天賦——太弱小了。

    無論是學習或是工作,都需要動力。我認為動力有三類:天賦興趣(我喜歡……)、使命感(我必須……)和被迫(我只能……)。

    天賦興趣是與生俱來的最強大最能持久的學習與鑽研動力,是百分百的樂此不疲的內驅力。使命感是根據需求而產生的,雖說可以轉化為內驅力,但強度比起天賦興趣就差多了。被迫是百分百的外驅力,雖說壓力也可以轉化為動力,但動力強度最弱。

    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下,為了不輸在起跑線,把孩子的起跑線一直在前移:從中學到小學,再到幼兒園、學前班,恨不得在三歲前就學完加減乘除、背多少唐詩。殊不知在持續性的知識灌輸環境下,孩子的精力會被強行拽到大人規定的方向,毀了孩子自身的天賦,使孩子成年後的人生動力大為減弱。

    我認為,要培養大才,必須從幼小抓起,在早期最重要的就是:呵護天賦!對孩子的教育進度不能超過孩子的智力增長速度,力求讓孩子的天賦保持終身。然後遵循孩子的天賦方向上培養,因材施教,將孩子的天賦變成能力。這才是透過教育培養大才的途徑,無論是基礎領域還是應用領域。

  • 2 # 村裡有個姑娘叫小王

    《射鵰英雄傳》中全真道長丘處機培養了楊過,而江南七怪培養了郭靖,各授以秘密武功,以期來年以弟子比試高低。

    今有清華教授丘成桐數學大師開館收徒傳數學才能,而北大則成立北大數學班與之爭雄。丘成桐數學班的英才們茁壯成長中。北大不遑多讓,也於同期開數學英才班與之抗衡。

    2018年5月19日丘成桐數學英才班成立,高中二年級、三年級學生均可報名,數學家丘成桐直接指導 。丘成桐教授獲得過數學菲爾茲獎,這個獎項是數學界的最高獎,相當於諾貝爾獎。

    丘成桐小時喜歡數學,獨立思考過以一個圓規和直尺均分以個角的幾何問題,不得其解,後才得知這個問題不可解。對於數學的痴愛,興趣在成長中的作用,丘成桐有親身獨到領會,他希望幫助更多有數學天賦的少年成才,促進數學的研究。

    丘成桐數學英才班2018年擬定招生不超過15名,2019年擬定招生不超過20 名,2020年招生 擬定招生不超過20 名 ,2021年招生不超過30人。從招生15名到20名,到名額提高到30名,已經辦了四屆,名額提高,這個班應該是辦得不錯的。學習的學生也都是10多歲的孩子,應該還在學習階段,沒有看出出了什麼大成績。他們前三年打基礎,練基本功,後二年由大師親授。第一屆還沒畢業,能完成五年學習都將是數學上的高手。

    2021年3月初步入選68名,來自各地中學,其中有一半以上學生最後會落選,因為今年名額也最多隻有30名,還寧缺毋濫。入選者也都是佼佼者,而入選後能否繼續學下去也還在於個人努力。丘成桐教授就說過,不相信有天才,沒有因為靈感而獲得突破的,都是勤奮思考的結果。

    名師出高徒,來年華山論劍,丘大師應勝出。目前情況丘班似略輸一籌。2020年志在培養中國數學界八百驃騎的丘教授發起大學生數學競賽,清華不敵北大,清華入圍決賽的佔25%,而北大佔5I%。丘教授感到汗顏,認為師叔們授課不力。

    丘教授23歲時獲得菲爾茲獎,苦苦鑽研四年,攻克卡拉比猜想,用了5千個函式驗證。

    他的弟子,也是數學家的田剛教授寫道:這是要求解一個很難的非線性編微分方程的問題。由於人們對非線性方程不太有辦法,所以這個問題進展不大。丘成桐不畏艱難,一次一次,一年又一年地探索、印證,曾有半個月時間,夜不能寐,刻苦鑽研,最後摸準了問題難點,以微分方面的造詣,運用純熟的先驗估計等技巧,終於解決了這個難題。

  • 3 # 一起去跑步

    人才分幾種等級:

    一級是牛頓高斯這樣的基礎理論創新的大科學家,他們的名字都會出現在中小學教材中的某一個公式或定理旁邊。這種基礎理論科學家知名度非常高。基本有個高中文化都知道,你不知道只能說明你太渣。

    二級是某一個行業的行業科學家,比如醫療行業,創造了某種醫療技術,發現了某種新藥物的科學家,比如屠嗷嗷這類,知名度要低一些,但在行業內肯定人盡皆知。你不知道只能說明你孤陋寡聞。

    三級是某個細分領域的專家,比如學生物的,可能在某種轉氨酶的領域研究得非常深入。這類科學家在大行業不一定多有名,但在他的細分領域一定是無法繞開的存在。

    四級是產業專家,比如應聘進入某個大公司進行智慧交通的演算法研究,名氣更小了,你不跟他一起吃飯聊聊,都搞不清楚他在幹啥。但這類專家你無法否定他的才華和價值。他的收入也是遠遠碾壓普通人的。

    我認為,只要滿足以上四類之一的,都算是優秀的人才。

    基於此,我們再看看丘班的成才率,本質上是看看成為以上四類人才的比例問題。儘管丘班沒辦幾年,但我們基本可以想象,這些學生都是天縱之才,他們未來的成就至少是四級及以上的人才。當然越往上比例肯定越小。

    畢竟基礎理論創新越來越難了,現在全球包括歐美,基本都是在吃20世紀基礎理論創新的老本,這是時代造就的,不是我們人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知味觀青團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