捭闔第一【原文】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
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審定有無,與其虛實,隨其嗜慾以見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實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
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
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內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矣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
陰陽其和,終始其義。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 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
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隨而入;陽還終陰,陰極反陽。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蔣巍巍版通俗譯文】
縱觀古今歷史,聖人存在的意義就是要成為眾人的先導。可是用什麼來區別聖人和凡人呢?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的原因是:他們是無我狀態,往往會透過對自然規律、倫理道德、觀察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來對事物作出判斷,並進一步瞭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徑,不為誇張的說,還可以計算和預測事物的發生過程;通曉人們思想的變化;揭示事物變化的徵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
那麼,凡人是自我狀態,往往被自然規律、倫理道德、情感糾葛、慾望追求、性格習慣等左右,很難脫俗。
世間任何事物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歸宿;或者屬陰,或者歸陽;或者柔弱,或者剛強;或者鬆弛,或者緊張;或者開放,或者封閉。
聖人們往往只會會花很少的時間就能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度量對方的智謀,測量對方的能力,比較對方的長處和短處。甚至可以花更少的時間準確判斷賢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膽大和怯懦。所有這些,可開,可閉;可進,可退;可輕,可重,要靠無為來掌握這些。
如果要開,最重要的是考慮周詳;如果要合,最重要的是細緻慎密。在處理任何事物的過程中,自己如果用合的方法,那麼對方就會放得很開,其實你是為了偵察他的真情;如果對方開,我們則閉,是為了體現自己的誠心……。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對方的實力和計謀全部暴露出來,以便探測出對方的程度和用意。
聖人會因此而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測出對方的程度和數量,聖人會為此而閉,或者是透過封閉來自我約束;或者是透過封閉使別人被迫離開。開放和封閉是世界上各種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開放和封閉都是為了使事物內部對立的各方面發生變化,透過一年四季的開始和結束使萬物發展變化。不論是縱橫,還是離開、歸復、反抗,都必須透過開放或封閉來實現。
開放和封閉是萬物執行規律的一種體現,是遊說活動的一種形態。人們必須首先慎重地觀察這一變化;其實,事物的吉凶,人們的命運都繫於開合之間。
口是心靈的門面和窗戶,心靈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慾、思想和智謀都要由這個門窗出入,因此,我們一定要用好開放和封閉的策略把守關口,以控制出入。所謂“捭之”,就是開放、發言、公開;所謂“闔之”,就是封閉、緘默、隱匿。
陰陽兩方相諧 調,開放與封閉才以有節度,才能善始善終。所以說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嗜好、財貨、得意、情慾等,屬於“陽”的一類事物,叫做“開始”。而死亡、憂患、貧賤、羞辱、譭棄、損傷、失意、災害、刑戳、誅罰等,屬於“陰”的一類事物,叫作“終止”。
凡是那些遵循“陽道”的一派,都可以稱 為“新生派”,他們以談論“善”來開始遊說;凡是那此遵循“陰道”的一派,都可以稱為“沒落派”,他們以談論“惡”來終止施展計謀。
關於開放和封閉的規律都要從陰陽兩方面來考慮。因此,給從陽的方面來遊說的人以崇高的待遇,而給從陰的方面來遊說的人以卑下的待遇。用卑下的來求索微小,以崇高來求索博大。由此看來,沒有什麼不能出去,沒有什麼不能進來,沒有什麼辦不成的。
用這個道理,可以說服人,可以說服家,可以說服國,可以說服天下。要做小事的時候沒有“內”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時候沒有“外”有疆界。所有的損害和補益,離去和接近,背叛和歸附等等行為,都是運用陰、陽的變化來實行的。
陽的方面,運動前進;陰的方面,靜止、隱藏。陽的方面,活動顯出;陰的方面,隨行潛入。陽的方面,環行於綹和開端;陰的方面,到了極點顯就反歸為陽。
凡是憑陽氣行動的人,道德就與之相生;凡是憑陰氣而靜止的人,開拓熱就與之相成。用陽氣來征服陰氣,要靠道德來包容;用陰氣來結納陽氣,要用惡果來約束。
陰陽之氣相互制衡又相互依存,是遵循了開與合的原則,這是天地陰陽之道理,又是說服人的方法,是各種事物的先異,是天地的門戶
捭闔第一【原文】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
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審定有無,與其虛實,隨其嗜慾以見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實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
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
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內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矣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
陰陽其和,終始其義。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 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
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隨而入;陽還終陰,陰極反陽。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蔣巍巍版通俗譯文】
縱觀古今歷史,聖人存在的意義就是要成為眾人的先導。可是用什麼來區別聖人和凡人呢?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的原因是:他們是無我狀態,往往會透過對自然規律、倫理道德、觀察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來對事物作出判斷,並進一步瞭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徑,不為誇張的說,還可以計算和預測事物的發生過程;通曉人們思想的變化;揭示事物變化的徵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
那麼,凡人是自我狀態,往往被自然規律、倫理道德、情感糾葛、慾望追求、性格習慣等左右,很難脫俗。
世間任何事物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歸宿;或者屬陰,或者歸陽;或者柔弱,或者剛強;或者鬆弛,或者緊張;或者開放,或者封閉。
聖人們往往只會會花很少的時間就能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度量對方的智謀,測量對方的能力,比較對方的長處和短處。甚至可以花更少的時間準確判斷賢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膽大和怯懦。所有這些,可開,可閉;可進,可退;可輕,可重,要靠無為來掌握這些。
如果要開,最重要的是考慮周詳;如果要合,最重要的是細緻慎密。在處理任何事物的過程中,自己如果用合的方法,那麼對方就會放得很開,其實你是為了偵察他的真情;如果對方開,我們則閉,是為了體現自己的誠心……。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對方的實力和計謀全部暴露出來,以便探測出對方的程度和用意。
聖人會因此而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測出對方的程度和數量,聖人會為此而閉,或者是透過封閉來自我約束;或者是透過封閉使別人被迫離開。開放和封閉是世界上各種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開放和封閉都是為了使事物內部對立的各方面發生變化,透過一年四季的開始和結束使萬物發展變化。不論是縱橫,還是離開、歸復、反抗,都必須透過開放或封閉來實現。
開放和封閉是萬物執行規律的一種體現,是遊說活動的一種形態。人們必須首先慎重地觀察這一變化;其實,事物的吉凶,人們的命運都繫於開合之間。
口是心靈的門面和窗戶,心靈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慾、思想和智謀都要由這個門窗出入,因此,我們一定要用好開放和封閉的策略把守關口,以控制出入。所謂“捭之”,就是開放、發言、公開;所謂“闔之”,就是封閉、緘默、隱匿。
陰陽兩方相諧 調,開放與封閉才以有節度,才能善始善終。所以說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嗜好、財貨、得意、情慾等,屬於“陽”的一類事物,叫做“開始”。而死亡、憂患、貧賤、羞辱、譭棄、損傷、失意、災害、刑戳、誅罰等,屬於“陰”的一類事物,叫作“終止”。
凡是那些遵循“陽道”的一派,都可以稱 為“新生派”,他們以談論“善”來開始遊說;凡是那此遵循“陰道”的一派,都可以稱為“沒落派”,他們以談論“惡”來終止施展計謀。
關於開放和封閉的規律都要從陰陽兩方面來考慮。因此,給從陽的方面來遊說的人以崇高的待遇,而給從陰的方面來遊說的人以卑下的待遇。用卑下的來求索微小,以崇高來求索博大。由此看來,沒有什麼不能出去,沒有什麼不能進來,沒有什麼辦不成的。
用這個道理,可以說服人,可以說服家,可以說服國,可以說服天下。要做小事的時候沒有“內”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時候沒有“外”有疆界。所有的損害和補益,離去和接近,背叛和歸附等等行為,都是運用陰、陽的變化來實行的。
陽的方面,運動前進;陰的方面,靜止、隱藏。陽的方面,活動顯出;陰的方面,隨行潛入。陽的方面,環行於綹和開端;陰的方面,到了極點顯就反歸為陽。
凡是憑陽氣行動的人,道德就與之相生;凡是憑陰氣而靜止的人,開拓熱就與之相成。用陽氣來征服陰氣,要靠道德來包容;用陰氣來結納陽氣,要用惡果來約束。
陰陽之氣相互制衡又相互依存,是遵循了開與合的原則,這是天地陰陽之道理,又是說服人的方法,是各種事物的先異,是天地的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