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樂都縣有好玩的景點有魯班亭,西來寺,央宗寺等。
魯班亭始建於北魏時期。位於樂都縣城東25公里處的老鴉峽西口,距西寧75公里。亭建在湟水中心的巨石柱上,稱“中流砥柱”,為樂都縣景觀之一。
位於黃梅縣大河鎮四祖寺村。寺為唐初佛教禪宗四祖大醫禪師道通道場,始建於唐武德七年(624),明正德、萬曆、清同治年間多次重建。現存毗盧塔、眾生塔、衣缽塔、靈潤橋、四祖殿、蕉雲閣及多方摩崖石刻,尤以唐宋石塔最為珍貴。其中,毗盧塔又名慈雲塔、真身塔,為方形單層仿木結構磚塔,面闊10米,進深9.5米,高11。34米,建於唐永徽二年(651),禪宗四祖道信圓寂於此;眾生塔又名魯班塔、魯班亭,為橢圓形球狀小石塔,高2。21米,塔外建有高8米的六角單簷攢尖頂仿木構石亭,建於宋代。
2001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來寺佔地面積 2184平方米。寺院規模宏大,古樸典雅,是青海境內儲存完好的古寺中典型的漢語系佛寺。寺內主要建築建在坐北朝南的中軸線上,由山門、中殿、大殿和東西兩廂堂館組成兩進院落,庭院內綠樹成蔭,陪襯著佛殿走廊硃紅色簷柱和石綠色斗拱。山門寬3間,進深1架,中為門廊,東西為泥塑四大金剛。進入山門為前院,面對山門為中殿,東西兩廂為堂館,殿、堂均為硬山式建築,中殿主供阿彌陀佛。大殿面寬5間,進深3架,單簷歇山頂,矗立在臺基上,大殿內供三世佛,中間釋迦牟尼,兩邊為文殊、彌勒,還有阿難、迦葉、弟子、比丘等。東西兩面山牆供菩薩四尊。整個牆面以半立體式浮雕著山水、人物、建築、樹木、珍禽、異獸等。該寺儲存完好,西來寺現為樂都縣歷史文物博物館,陳列樂都地區收藏和出土的珍貴文物以及原寺院遺存的24幅明代卷軸佛像畫。
西來寺在樂都縣城東關。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寺坐北面南,由山門、過廳、東西兩廂和大殿組成。山門面寬3間,進深1間,中為門廊,東西兩旁分設泥塑四大金剛;過廳和東西兩廂,為硬山式木作結構,內供觀音、土地神。大殿面寬5間,進深3間,單簷歇山頂,矗立在臺基上,雄偉壯觀。大殿周簷斗栱繁縟,昂嘴下突,具有明代建築的典型風格。大殿內原有泥塑圓雕的三世佛,中間是釋迦牟尼,兩邊是文殊和普賢,還有阿難、迦葉、比丘等。東西兩山牆上八大供養菩薩,端坐在蓮花須彌座上,神態安詳,栩栩如生。牆面上浮雕的山水、人物、建築等,小巧玲瓏。
青海省樂都縣有好玩的景點有魯班亭,西來寺,央宗寺等。
魯班亭始建於北魏時期。位於樂都縣城東25公里處的老鴉峽西口,距西寧75公里。亭建在湟水中心的巨石柱上,稱“中流砥柱”,為樂都縣景觀之一。
位於黃梅縣大河鎮四祖寺村。寺為唐初佛教禪宗四祖大醫禪師道通道場,始建於唐武德七年(624),明正德、萬曆、清同治年間多次重建。現存毗盧塔、眾生塔、衣缽塔、靈潤橋、四祖殿、蕉雲閣及多方摩崖石刻,尤以唐宋石塔最為珍貴。其中,毗盧塔又名慈雲塔、真身塔,為方形單層仿木結構磚塔,面闊10米,進深9.5米,高11。34米,建於唐永徽二年(651),禪宗四祖道信圓寂於此;眾生塔又名魯班塔、魯班亭,為橢圓形球狀小石塔,高2。21米,塔外建有高8米的六角單簷攢尖頂仿木構石亭,建於宋代。
2001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來寺佔地面積 2184平方米。寺院規模宏大,古樸典雅,是青海境內儲存完好的古寺中典型的漢語系佛寺。寺內主要建築建在坐北朝南的中軸線上,由山門、中殿、大殿和東西兩廂堂館組成兩進院落,庭院內綠樹成蔭,陪襯著佛殿走廊硃紅色簷柱和石綠色斗拱。山門寬3間,進深1架,中為門廊,東西為泥塑四大金剛。進入山門為前院,面對山門為中殿,東西兩廂為堂館,殿、堂均為硬山式建築,中殿主供阿彌陀佛。大殿面寬5間,進深3架,單簷歇山頂,矗立在臺基上,大殿內供三世佛,中間釋迦牟尼,兩邊為文殊、彌勒,還有阿難、迦葉、弟子、比丘等。東西兩面山牆供菩薩四尊。整個牆面以半立體式浮雕著山水、人物、建築、樹木、珍禽、異獸等。該寺儲存完好,西來寺現為樂都縣歷史文物博物館,陳列樂都地區收藏和出土的珍貴文物以及原寺院遺存的24幅明代卷軸佛像畫。
西來寺在樂都縣城東關。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寺坐北面南,由山門、過廳、東西兩廂和大殿組成。山門面寬3間,進深1間,中為門廊,東西兩旁分設泥塑四大金剛;過廳和東西兩廂,為硬山式木作結構,內供觀音、土地神。大殿面寬5間,進深3間,單簷歇山頂,矗立在臺基上,雄偉壯觀。大殿周簷斗栱繁縟,昂嘴下突,具有明代建築的典型風格。大殿內原有泥塑圓雕的三世佛,中間是釋迦牟尼,兩邊是文殊和普賢,還有阿難、迦葉、比丘等。東西兩山牆上八大供養菩薩,端坐在蓮花須彌座上,神態安詳,栩栩如生。牆面上浮雕的山水、人物、建築等,小巧玲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