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庭州行者

    提到中國古代的分封制,一般情況下都會令人聯想到夏商周三代(雖然目前史學界對於夏朝是否存在依然持有懷疑態度),似乎夏商周三代經常被繫結在一起出現。但實際上這上古三朝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以祭祀傳統為例,夏朝目前不明,但商朝祭祀一般是以祭祀鬼神為主,對於祖先的祭祀則很少;而周代則崇尚祖先祭祀。

    嚴格來講,在分封這一制度上,真正能夠被稱為是“分封制”的,大概只有周朝,商朝時期的諸侯很難被稱為是分封制。

    商朝時期,在中華大地上,除了商王國之外,的確存在很多諸侯國,或者更為原始的氏族部落。

    商王朝時期的分封,實際上更像是作為天下最強諸侯國的商王國,利用其威權對於現存諸侯國以及氏族部落的合法性予以確認。怎麼理解?打個比方,比如與商王國並立的周國,其部族百姓本身就生活在岐山一帶,其國家本身就存在,其首領也由固定的家族所擔任,只不過商王朝利用其權力對於周國的首領“侯”的地位予以合法性確認,而並不是利用其權力將古公亶父等周國首領分封至岐山下。

    這實際上反映了在商朝時期,商王的權力尚不夠大,且商王國對於中華大地上其他諸侯國以及土地的控制能力不強,商王國的統治更加依賴於由自身實力所產生的威權。因此出現了一個很奇特的現象,任何古籍都很少記載商王朝的君主“分封”了哪些國家。

    周朝則不同,在周武王滅掉商朝之後,可以說大肆分封諸侯,這種分封,透過賜予原本不掌握土地的貴族以土地和人民,令其建國治民,其前提是周王掌握著除周王畿(所謂的宗周和成周)以外的其他地區的大量土地,能支援其分封。因此,諸多史料非常清晰且詳細地記載了周王分封三皇五帝后人,王室子弟以及功臣的具體情況。

    這實際上反映了周朝時期中華大地已經漸漸產生了“統一”的趨勢,作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掌握的土地越來越多,且各諸侯國,以及原始氏族透過不斷地互相兼併而日漸減少。

    所以,周王朝能夠分封夏商兩朝的後裔,並不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是因為周王室對於天下土地資源的控制能力遠遠超過了商王室。根據這個趨勢進行分析,不難得出中國古代王朝的最終形態是統一的中央集權王朝這一結論。

  • 2 # 唐伯符

    商移夏祚,純粹就是兩個部落對天下共主(天子)這個位置的爭奪,兩大王族之間,關係就只存在宗主與臣服二者之間,那時人類的社會活動,不管上層下層,基本上只侷限於本部落之內,即便其他部落會把他們部落長得最美的女人獻給天子,但獻一個讓天子喜歡的女人跟獻給天子喜歡的名馬是沒有區別的。所以,這不能列入上層社會聯絡感情的範疇。而當時人類的社會活動,壓根兒就還沒有進入這種範疇,所以,夏桀的部落在被成湯打敗之後,他們只好逃出自已的領地,商王為穩住自已新建立的共主地位,除把他們趕得遠遠的之外,當然不會對夏的餘裔以什麼封賜。人類在經過幾百年以後,各部落之間上層社會相互活動的範疇慢慢建立起來,周的實際始建者季歷,為了聯絡與商王朝的感情,娶了商宗室挈的女兒為妻,也就是說,這種上層社會的男女結合,與夏時代以女人為貢品的作法產生了質的變化,這也就成為商周兩大王族日後的怨情仇注了伏筆。

    《詩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詩歌著作,也是用文字描繪人類活動的最早的著作,從《詩經》中可以看出,在周代以前,女人在自己的部落內,社會活動是比較廣泛的,她們可以參加除戰爭以外的任何活動。因為關於女性社會活動和思想的佔了很大的篇幅,不管那些作品是不是女人寫的,但作為一部流行幾千年都被人們認為是文學鉅著的書籍,女人們的活動佔據著那麼多畫面,可見女人們的社會地位,比以後任何歷史時期都高。當然這是社會的底層,但上層社會呢?

    如前所說,在後人記述的歷史中,人們只記述了男人們對歷史形成的因果作用,而忽視了女人在一些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能量,人們只看到商周兩大王族中男人們的恩怨,只看到周的開創者季歷,是被商王文丁逼死的,而文王姬昌,飽受商紂王的推殘,這對滅商的周武王來說,可是兩代父仇,但可別忘了,這時周的王宮裡,還有兩個與商王族有直血緣關係的女人,其中一個我說過了,就是季歷的妻子妊,她是商宗室挈的女兒,是文王姬昌的母親。另一個跟商周兩一王室的關係更直接,她就是文王的妻子,商王文丁的女兒,商王帝乙的妹妹,商紂王的姑姑,姒,姒和姬昌的故事在歷史上叫帝乙歸妹。這就是歷史中記載的王季有太妊,文王有太姒。古代立後立儲,是講究血緣是否高貴的,那麼武王肯定就是姒的兒子,何況詩經中也有明確記載《既右烈考,亦右文毌》可見後來武王在祭祀時是把父母放在同等地位的。這便可見武王對母親的尊重。男人在為了權力時,對血緣是漠視的,但女人不同,當武王滅商時,他的母親應該還健在,要如何保全孃家宗祀血脈,在那個女性還較受尊重的前周社會,對商王室的處置,作為孝子的武王,有沒有可能接受他母親的建議呢,。後來即便紂王的兒子在封地謀反,而武王平叛後仍把紂王庶兄啟的後裔封於宋,而且享有最高爵位,這也就不奇怪了。(公爵,在周初的封建中,除武王的岳父姜子牙的齊國,就只有啟的宋國了。而姜子牙不僅是武王的岳父,而且在建立周朝的功績,是無人出其右的。而作為太后,自已的孃家可以不做天子了,即便不象夏餘裔那樣,被逐出領地,就是爵位不放在最高等級,她情何以堪?

  • 3 # 戴老師講歷史

    商的時期是部落國家聯盟,商算是各族群國家的盟主地位,商的時期並沒有出現分封,分封是周人的創造了。

    封建,封,就是爵諸侯之土,就是封邦,建,就是建國。

    周封建諸侯,分封確立了各族群部落國家的地盤範圍,諸侯臣服於天子,在自己封地又有獨立的主權和治權。封建諸侯,封出來的就是國,所以周已經是半獨立國家聯盟性質了。

    商朝的分封是在既有部落的基礎上予以承認,只有很少的部分是自己分封出去的。而這種承認是建立在自身武力強大的基礎上的,沒有強制力,所以當商王朝沒落時,也沒人搭理他,然後商王朝還沒轍(參考周王朝春秋戰國時期)。

    周王朝分封得分兩部分。武王伐紂只是擊敗了商王朝而已,地盤並不大。後來周成王時期平定三監才進一步將商王朝以及殘餘勢力剿滅乾淨。所以春秋很多國家分封時間是分兩部分的,一部分是武王分封的,比如三監,一部分是成王時期分封的比如齊國和魯國。兩次分封的意圖是不一樣的。第一次分封是為了監督殷商遺民,第二次分封是為了看守四方拱衛王室。

    商周的區別就在於強制力上:商朝總的來說是以武服人;周朝靠的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制度和禮樂制度來保障分封制度的。後者先進許多。

    所以:商無封建,封建是周的創造,談不上有何不同,更談不上商封不封同性諸侯的事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慶餘年》司理理告訴了範閒牛欄街刺殺的幕後主使,大家猜猜是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