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68年頒發的諾貝爾文學獎,老舍獲提名並且得票高居第一,老舍(1966年投湖自盡)本應是第一位得諾獎的中國作家,但因諾獎“不頒發給已故之人”,所以頒給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對此你怎麼看?
11
回覆列表
  • 1 # 匯雁1

    老舍名著《茶館》享譽中外,《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等作品,同樣在國內獲得轟動。老舍確是應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過早的離世了。諾貝爾的評獎原則,不發給己故作家,老舍與諾獎失之交臂,甚為遺憾。中國文壇失去一位偉大的作家,雖然已然去世五十年,但人們不會忘記他,以及在文壇中的影響。

  • 2 # 靜靜de頓河

    老舍先生的作品較早的進入了西方文化的視野。老舍先生有過較長遊歷西方國家的經歷,20年代中期,他在英國的大學裡任教5年;30年代末,又在美國教過1年書。很少有人知道,老舍先生在英國期間,在教書、文學創作之餘,還用英語翻譯了中國的經典名著《金瓶梅》,並被普遍視為最權威的譯作。在美國期間,他完成了代表作《四世同堂》的第二部……從老舍先生的這一段經歷來看,他是較早得到歐美文學屆高度認可和熱切關注的。

    老舍先生的文學風格也得到了諾貝爾文學獎認同。諾貝爾文學獎對作家作品評價的一個尺度就是是否“具有理想傾向”。老舍先生的創作深受英國文學巨匠狄更斯的影響——專注於挖掘中、下層,特別是底層民眾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在長期的探索中,他的作品不再把“文以載道”作為第一責任,而是把“表達自由和形式美好”作為基本追求。以價值尺度來衡量,老舍先生的“表達自由”實際上與諾獎提倡的“理想傾向”是暗合的。

    老舍先生的文學成就是舉世公認的。同魯迅先生一樣,老舍先生在小說、話劇、文學評論、散文、詩歌等多個領域都是閒庭信步,頗有建樹,還獲得了“人民藝術家”的殊榮。他的一生又是坎坷的,在一個動亂的年代,他的多次遠行,都是迫不得已、身不由己,但是他智慧、樂觀、豁達,在大量的文學作品裡,用形象、生動、詼諧、京味十足的語言,告訴我們要笑著活下去……遺憾的是,他的過早離世、他的悲情命運,讓我們很難笑得出來。

    還是用老舍先生的墓誌銘作結吧:“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裡”。這是老舍先生的話,也可以看做他對自己的蓋棺論定。至於有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先生或許就沒有考慮過。

  • 3 # 大嘴多年

    這正應了某句話,不是你的怎麼也得不到。老舍被提名且得票最多,卻因浩劫早早死去無法得獎,只能說是個遺憾。當然,這個事情對之後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而最後卻無法得到這個獎的作家來說,是一個安慰。每次評選,其實都有好些人得到提名,但最後得獎的卻只能是一個人。中國其實還有好些人,包括當代作家阿來,都曾經得到過諾貝兒文學獎的提名,但後來沒拿到獎。對得到提名最終卻沒得獎的人來說,是個很大的遺憾。這無論是對其本人來說,還是對其所在的國家和民族來說,都是深深的遺憾。老舍這個事情,卻可以減輕那個遺憾帶來的痛苦。

  • 4 # 我的老師是隻貓

    這是個讓人不忍作答而又不可迴避的問題。關於老舍和諾貝爾文學獎,誠如題主所言,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且獲投票第一,由於老舍已不在人世,此次諾獎遺憾頒予川端康成。當然這並不是說川端康成不去老舍,只是說,從這可以看出,老舍在當時的影響力之大和寫作技藝之高超。

    老舍,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舍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貓城記》、《二馬》、《離婚》、劇本《茶館》還有未完成的《正紅旗下》。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衝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比如《駱駝祥子》。他喜歡透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衝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於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豔的渲染和關於習俗人情的細緻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

    如圖,剛剛故去的李敖先生就評價老舍先生為“文學巨匠,一代宗師”。可是偏偏是這麼一位文學大師,在聞格時期被批鬥和侮辱,被冠以“牛鬼蛇神”“反動文人”,被毆打和辱罵。終於在1966年8月24日深夜投湖自盡。恰恰在兩年後的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打算把獎頒給老舍,可惜老舍先生已經不在了。

    這是時代的悲哀,是世界文壇的遺憾,可老舍的成就留給了世人。如同老舍墓碑上刻寫的老舍的那句話“文藝界盡職的小卒,睡在這裡。”

    望逝者安息,因為天堂就像圖書館的模樣。

  • 5 # 學習工程師

    世上有許多的謊言,需要許多年後才能揭穿,其中一件就是關於老舍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

    老舍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這是一個謊言,因為老舍根本就不在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入圍之列,更別提獲得提名。

    熟悉諾貝獎頒獎規則的讀者應該會知道,諾貝爾獎對被提名者會有50年的保密期,在這保密期內,除了瑞典皇家文學院的院士之外,外人對被提名者一無所知,因為密不透風。

    那麼,在這50年的保密期內,自稱“老舍之子”的舒乙是怎麼知道老舍被提名並將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的呢?大概有幾種可能:

    1.舒乙在瑞典皇家文學院有熟人,熟人告訴他:“你爸獲得196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但他已經作古,所以不發給他。”

    2.舒乙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透過此能力在這50年保密期內知道了其父親獲得1968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

    3.舒乙說了彌天大謊。

    歷史事實證明,舒乙確實說了大慌,幾乎讓所有的華人都上當受騙,包括專業的文學作家、老舍迷。

    2018年是196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50年保密期的最後期限,有日本媒體捷足先登,先向瑞典文學院申請196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被提名名單,名單顯示:沒有老舍。

    此訊息一出,多年的老舍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的傳聞一時間煙消雲散。

    我們負責的新京報也向瑞典文學院寫去郵件詢問,得出的結果是:老舍沒有入圍諾貝爾文學獎。

    當初舒乙為何編造老舍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其目的令人匪夷所思。

  • 6 # 麒ric

    瑞典皇家學院公佈的官方資料上並沒有1968年老舍候選人提名。但是官方資料顯示1966年確實有兩名華人被提名,一位是胡適,一位是林語堂,兩人當時同為臺灣人士。由於當時兩岸關係,在彼時大陸是不可能提及這兩位候選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的英文寫作水平不提升?你有哪些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