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誰因密謀叛亂促使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
13
回覆列表
  • 1 # 史公飛魚

    胡惟庸,因為胡惟庸案的出現讓朱元璋抓住了機會,明初時朱元璋立了四個宰相都不滿意,宰相的權力又高度集中皇權受到影響,朱元璋自然不放心權力在宰相手裡。

    加上胡惟庸過於獨斷專行,結黨營私,有人告胡惟庸謀反,朱元璋就順水推舟,即可以打擊功臣集團,又可以趁機廢了丞相制度,達到朱元璋皇權專制的目的。可以說胡惟庸就是朱元璋集中皇權的棋子。

    丞相制度源於先秦,秦統一後,設左右丞相,丞相有選拔任用官吏,參與軍國大事的決策,使整個官僚機構的中心。西漢繼承秦制度,初期設立左右丞相,右丞相為大,漢武帝以後又有尚書檯逐漸取代丞相的權力。之後又改為三公,大司馬,大司空,丞相,基本上相權是在慢慢被分化減弱,隋唐時期又設立三省六部制度,相權又一步被分化,宋代以後三省之外還有樞密使,中書省門下,元代,中書省總理政務,統領六部,中書令,左右丞相,平章事為宰相。

    明初朱元璋也是繼承元代制度,後因胡惟庸案,於1380年,罷中書省,廢丞相,皇帝直接統領六部。這也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趨勢,隨著歷史的發展地方和中央,中央的權力不斷擴大,而中央內部,皇權也是不斷強化,強化皇權必須廢除丞相制度,從而更有效率的執行整個政府機構,促進統一。

  • 2 # 燦燦公子

    胡惟庸案導致朱元璋廢掉丞相制度。

    丞相制度的起始

    丞相制度始於秦朝,秦朝設立三公九卿的政治制度,丞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擁有實權,叫做“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所以稱為丞相。秦朝以後,丞相為封建官僚制度中最高的行政長官,輔佐皇帝,總理全國政務。

    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在封建時代,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設立丞相制度很有必要,丞相可以輔佐皇帝處理政務,但是由於丞相是政府組織最高長官,又會因為權力過大威脅到皇權,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始終伴隨著封建時代,此消彼長,二者是相互依存,又是相互制約的。

    胡惟庸案是導致朱元璋廢掉丞相制度的導火索

    1.朱元璋是草根皇帝,藉著元末的動亂機會,靠著淮西子弟登上皇位,朱元璋是一個極其敏感的人,史書記載朱元璋“是一個權力慾極強的人,權利越高,就越想牢牢掌握大權,而且對大臣十分猜忌,他絕不允許人們染指皇權,這種背景和複雜的心理激化了他與丞相、功臣之間的矛盾”,所以歷史上的朱元璋誅殺過功臣。

    2.洪武六年,前任丞相李善長推薦,胡惟庸任右丞相,約至洪武十年,又晉升左丞相,成為百官之首。

    3.胡惟庸為人狹隘,打擊楊憲,自己做了很多年的獨相,獨斷專行,嚴重威脅朱元璋的皇權,對百官呈報的奏章,凡是對自己不利的,一律隱匿不報,並伺機打擊報復,據傳,劉伯溫就是胡惟庸下毒致死。

    4.史書記載胡惟庸“他把親密盟友提到了高階職位上,並且開始驅逐他認為不太會支援他的人。這促使浙江人御史韓宜可在御前當面攻擊胡惟庸及其兩個盟友,他告發胡惟庸等人不忠於皇上,僭越皇帝權力”,後來,朱元璋藉機會整治胡惟庸,這就是明朝的四大血案之一:胡惟庸案,牽連萬人。

    5.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廢丞相制度,使六部直隸於皇帝。廢除丞相後,原有的相權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這樣皇權都集中到朱元璋一人之身。

  • 3 # 軍都弩

    並非胡惟庸密謀叛亂促使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而是朱元璋控制慾極強,想加強中央集權,搞極端獨裁,所以借這個藉口廢除了丞相制度。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後代並不都像他那樣精力旺盛能夠事無鉅細控制一切,內閣首輔某種意義上就相當於丞相甚至是攝政王,太監首領某些時候也能控制朝政客觀上也起到了丞相的職能,只是名稱不同而已,前者如張居正,後者如王振,劉瑾,魏忠賢。總之,朱元璋是想集天下大權於一身,這對個人能力是個嚴重挑戰,並非每個皇帝都有這個精力和能力。

    事實上有這個能力和精力的君主鳳毛麟角,甚至有精力旺盛能力不足,胡搞一通越搞越亂的,比如崇禎帝。

    老子云: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朱元璋顯然是按照倒數第二條原則統治的,殺伐過重導致明朝先天不足。

  • 4 # 從前比較好吧

    這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是胡惟庸案之後,朱元璋藉此機會廢除了丞相制度。說是胡惟庸密謀叛亂,個人感覺只是朱元璋給胡惟庸按的罪名,只是以這個由頭想廢掉丞相制度是真的。

    丞相是協助天子處理國家事物的官職,事無鉅細丞相都是要管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二把手,權利十分的大。國家的所有事物,軍事上的事物,丞相都要輔佐皇帝完成。皇上也是要召丞相和諸大臣商議。一般政務都由丞相決定,皇帝也要經常詢問丞相的意見,丞相有時候還可以駁回皇帝的詔令。還有任用官吏額權利,管理律令刑獄事物。對地方官員也有考核誅賞的權利,在軍事和邊防也有一定的權利,全國的計籍和各種圖籍等檔案都歸丞相府儲存。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治理全國政務的人。

    朱元璋這樣一個人物,豈能容忍丞相的存在。自古以來皇權和相權都會起衝突,只不過大多數的時間皇權至上,皇權是佔上風的。朱元璋這樣的皇帝不像那些昏君,身邊需要丞相打理所有的事,朱元璋要的是政由己出,普天之下只有他一個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而且歷史上的事情,朱元璋肯定也起了防備之心。像秦朝的李斯在秦始皇駕崩以後,和趙高一起篡改遺照,殺扶蘇立胡亥為皇帝。歷史上還有一些相權過大威脅到皇權的人,朱元璋為了給後代剷除這些威脅,所以大殺功臣,當然丞相這個職位也成了朱元璋眼中釘。

    丞相的出現本身就是皇帝需要得力助手來輔佐他,賢能的君主,還可以唯才是用,保持國家的統治安穩。昏庸的君主,有可能會導致皇權旁落,所以丞相的消失也是皇權和相權的權利之爭,也是威脅到了皇權,必然被皇帝不能容忍。丞相是從好的開始,悲劇結尾,也算標誌著幾千年來皇權和相權相爭的一個結束。

  • 5 # 戴你看歷史

    就是此人,名叫胡惟庸。

    劉伯溫很早就對對朱元璋評價過胡惟庸這個人,說他:“譬之駕,懼其僨轅也”。劉伯溫認為胡惟庸就像一匹劣馬,叫它駕車,必然會翻車壞事。但是朱元璋沒有聽進去,1373年,朱元璋認命胡惟庸為右丞相,1378年,任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胡惟庸擔任丞相後,驕縱跋扈,有些事情不想朱元璋報告,就擅自做主,結黨營私,擅權。1380年,左丞相胡惟庸以“謀不軌”的罪名被誅,朱元璋藉此大興黨獄,藉此受牽連者,株連3萬餘人。此後明太祖朱元璋就廢除了丞相制度,並且規定後繼者不準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說立著,處以重刑。此後皇權處於至高無上地位,加強中央集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