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圳劉芳律師

    你好!

    我不同意。相反我認為,凡是由衷而發寫出的詩或文章,都是靈魂之作。

    所以,由衷而發的作品,無論是詩歌還是文章,都會得到大家的欣賞和共鳴。

  • 2 # 鑑水漁翁

    這個不一定。寫詩憑的是詩人豐富的情感表達能力,豐富的想象力與語言駕馭能力。李白應該沒去過天山,蘇軾和主席應該沒上過月球,我最慘,酒鬼一個,車牌都考不了,想登長城做一次好漢都不行,哪也去不了。但李白能寫出關山月,蘇軾能寫下水調歌頭,主席能寫下蝶戀花.答李淑一。我喝醉了就學先賢們亂吹。

  • 3 # 一夫82

    文以載道,詩以言情。

    為什麼唐詩宋詞倍受華人讚美?為什麼李白杜甫等大詩人倍受尊崇?原因在於,這些流芳千古的詩作,無論是浪漫主義還是現實主義的作品,無不蘊涵了作者或歡樂、或悲苦、或懷念、或憤怒之情,是真情的自然流淌,是柔情的由衷抒發,是肺腑的呼喊吐納。

    比如說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狀寫了他不為五斗米折腰,悠然自得的閒靜。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寫盡了他登科及第的快意舒暢。等等。

    但凡那些錮守格律、字斟句酌、苦思冥想出來的詩,都稱不上是好詩。想寫詩的人,想寫好詩的人,不仿讀一讀南宋嚴羽的《滄浪詩話》和近代人物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清末民國時代,十分優秀的古典詩詞作者很少,優秀的作品也很少。乾隆皇帝寫了不少的詩作,但多數上不了檯面。

    現代以來,郭沫若年輕時早期寫的自由詩,充滿了激情。據說他在寫《爐中煤》這首詩的時候,激動得發抖!可惜晚年時在"文革"中寫的那些詩,全是應景政治而作,毫無價值。

    新中國成立後,比較流行自由詩,也稱階梯詩,除臧克家善於寫古典詩外,賀敬之、流沙河等等一些詩人的自由詩,雖然也多帶政治色彩,但他們的作品都是真情的流淌,值得肯定。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汪國真、舒婷等現代詩人,誕生了不少的情感豐富的好詩。

    說到現在的一些詩人,就實再不敢恭維了。自由詩多是無病呻吟,拿腔作態;古典詩咬文嚼字,味同嚼蠟。究其原因,一是人們的詩情枯萎;二是詩人多且濫,沒有文化底蘊。那些用公款或自費出版的一本又一本厚厚的"老幹詩"集,充其量不過打油詩而已!

    我贊成提問者的觀點,詩要有靈魂。詩的靈魂,就是每個字元裡深藏的情感!

  • 4 # 土文化傳播者

    謝邀!你的觀點是正確的!任何文章的內容都需要應景!詩詞也不能例外!寫詩詞,不應景,就沒有詩情畫意!如果內容與題目不符,不要說什麼靈魂!事實就是寫得越好,癲得越兇!舉個簡單而又非常直觀的例,四大名著誰都知道!要是把它們的題目或內容互換一下看怎麼樣?當然,現在文不對題,無題詩又大行其道,非有學問之人還看不懂,曰:好東西!

  • 5 # 古今往事一杯酒

    我同意這種觀點。

    因為由衷而發的詩詞,才有韻味,應景而寫的詩詞,才有畫面感。

    菜花

    [清] 乾隆

    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閒花野草流。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同樣是寫菜花,兩首詩給人的感覺就大不一樣了。一首給人的感覺是口水話,好無美感,一首話語雖然簡單,但是給人的感覺就非常有畫面感。

    詩詞的靈魂是美,而它的美又在於抒情言志。

    一,抒情

    我們看詩詞的美,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所謂的節奏、形式、或者凝練的美感。我們的詩詞是最具有抒情特性的文字。古人說到,”詩以言志,文以載道“詩歌正是歷代文人騷客抒發自己內心情感的工具。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詩人在秦淮河上,聽到歌女唱《後庭花》曲,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作者借陳後主(陳叔寶)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晚唐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他們不從歷史上中汲取教訓,及其強烈的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和擔憂。

    二,言志

    滿江紅

    岳飛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首岳飛的《滿江紅》就是典型的由衷而發的詩詞,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綜上所述:由衷而發寫出的詩詞,讀來才會有感染力、生命力、畫面感,比如蘇軾懷戀妻子而作的《江城子》;應景應情寫出的詩詞才能有靈魂,有深度。

    感謝你的閱讀!

  • 6 # wing246

    靈魂來源於肉體,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反過來說,毛不焉附,皮存何用?詩詞看似空靈,其實都是出自實體的形象化。所謂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就是空靈與實體互為依存互為體現的結果。行萬里路,成就了萬卷書,萬卷書體現了萬里路,故此,今人就算沒有真正體現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之艱難,但透過李白筆下的親身經歷,活靈活現在你眼前,你也間接獲得了實在感受。所以要寫出好詩詞,就要讀萬卷書,空靈就在萬卷書之中了。粗淺之見,誠望同好賜教。

  • 7 # 山野漫遊者追光逐影

    不贊同此說法,不應景,由衷而發的詩應該大多數是有靈魂的。

    華滋華斯說過″詩是憑著熱情活活地傳達給人心的真理",″是強烈感情的富於想象力的表達方式”。

    有質量的由衷而發的詩是有靈魂的,正如高爾基所言"真正的詩,永遠是心靈的詩,永遠是靈魂的歌。”

  • 8 # 文史猿

    詩雅一點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邂逅美,不雅的比喻寫詩就像憋尿,當你的情感極具迸發的時候你需要找地方釋放出來,靈魂也要有地方安放,此時景和文字則成了情感的最好載體!

    沒有人能阻擋文字的魅力,中國所有的文字不過是一本《新華字典》,卻能隨意組合出無限的優美詩詞、文章。而詩又是文字的金字塔尖一般的組合方式。詩同時又是簡短的,最適合情感與靈魂的最佳的載體。

    寫詩的人普遍有個毛病,就是總感覺老子天下第一的自我認知。學詩的時候很謙恭,寫詩的時候一個比一個狂,就是因為詩是每個人自己情感的完美體現。自己的情感是與靈魂對話的結果,是獨一無二的,如果不狂妄那就是對自己的否定!

    所以詩可以不是應景的,但絕對不能 忽略靈魂深處的聲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社群新零售,適合用小程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