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有人家裡有了喜事,他的親戚朋友自然會去捧場,幫忙、送禮金那可是必須的內容。如果人家家裡辦酒席,你一不幫忙,二不送禮,人家過事後就不和你來往了,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家有喜事,對一個家庭來說,也是天大的事。如果在這個時候,你做為親戚或者朋友,都不過來幫一下忙,也不送一下賀禮。這麼大的事,你都不出面,那他在什麼時候才能用到你?既然什麼都用不到你,人家還有什麼理由和你保持關係關係。

    什麼是關係,就是誰家有事情了,大家一起扛,一起解決,我有事你幫我,你有事我幫你。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果在人家需要的時候,你不去幫助,並且還在這裡給人家談關係,其實你家裡以後的事兒,和他也就沒有了關係。

  • 2 # 陸燕青

    變味的不是酒席,是題主的“變態”。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最起碼的人之常情。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都需要入鄉隨俗,否則難以生存在這個世俗社會。

    如果題主這個最起碼的禮數都不去遵守,親戚朋友自然視你為異類;感覺沒有必要再跟你繼續交往下去,因為你不是一個知書達理的人。雖然親朋好友之間,友情不能單純用金錢來;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必要的禮節和禮金還是不可必可少的。

    如果題主一定要標新立異,那就違背了人之常情。非但當事人會斷絕跟你的來往,而且周邊的親朋好友聞訊之後,也會對你另眼相看,其產生的負面影響是非常之大。除非題主屬於權力極大的實權派人物,酒席的主人有求於你;但是,位高權重者,一般禮金還是都會送一點,主家會根據情況退還給此類客人。

    我曾經就經歷過一件事情:有一位老同事。十幾年前她的兒子結婚我們送了禮金800元。那個數字在當時是偏高的。老同事前幾年不幸去世,去世之前還牽掛著這份人情。但去年我兒子結婚的時候打電話給他老公,她老公居然不認這件事。作為我來說,並不是缺他千把塊錢。而是認為這個人為人處事連基本的底線都沒有。

    人來客往,禮金是必不可少的。送多送少是客人的自由。但是禮金的數量,你隨行就市即可。這就是適應社會的表現,否則就是與此相反。金錢和感情之間,並不是互相矛盾的。感情也是靠互相幫助積累的;這種互相幫助,既是無價的又是有價的。

    任何人對你的幫助,不僅僅是舉手之勞這麼簡單,最起碼是需要付出時間成本;有些可能還要承擔一定的損失。所以禮尚往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 3 # 提神

    現在不僅是酒席變味,而且是人情,也變淡,變味了;不送禮,不來往就足以說明,衡量人情關係的標準也變了。

    對於不去隨禮,關係似乎也要微妙的變化,我至少有這幾點看法:

    辦酒席,多少也有“斂”財的意思。現在的辦酒席名目繁多,除了婚嫁、滿月、喬遷這些陳規舊禮外,又有了孩子“百日宴”、修房建屋“上樑宴”、老人壽辰宴,更有子女的“升學宴”、“工作宴”,凡是沾“喜”,就有“賀”的意圖。賀喜,少不了的那個人情“份子錢”。“正常”的那些“份子錢”,也是人情的再現,隨多隨少還不是“你來我往”,禮尚往來,倒沒有啥意見。但面對這樣那樣的“宴”而隨禮,也不是每個人的都會有那樣的“喜事”,都有那種辦個“宴”的衝動。那些變著法兒辦“酒席”的,難避從中有了“賺頭”之嫌。

    不得不糾結的“份子錢”。說起這個“份子錢”,著實讓人糾結:一是以前隨的錢是10元、20元,現在少於50元還拿不出手,怎麼算也是“虧”的;去村裡吃酒席,走“大眾化”路線,20元足矣。若赴酒店還不至少要50元,又“虧”了;自家老人已經去世了,孩子不升學,也落實不了工作,這諸如“壽宴”、“升學宴”、“工作宴”(安排了工作)也不會辦的,白白送上“冤枉錢”;以前他還沒有送來過“份子錢”,他的事倒挺上心,發出了邀請。去還是不去?這種糾結的人,是真的厭惡這“份子錢”。

    關係總是比不過金錢的價值。“來而不往非禮也”。人情這東西就是相互的,比如說,今聚餐了,或AA制,或他一人掏錢了。那下一回,不用別人說,你怎麼也要把這個賬結了。“白吃”也不是個常事,時間長了,別人不想約你,就是你自己還好意思“腆”著臉去。金錢的力量是遠遠大於人情世故的。

    別人辦了酒席,你沒有隨禮,論起你們的關係,料定你是知道的。就是你再忙,現在的微信、支付寶轉錢那麼方便,還愁送不上那個禮?完全可以說,你這是故意而為之。你的行為,還真讓你關係好的人失望了,也大失眼跌。你都不理了,他又何苦“眷戀”?表面上看,不就是送“份子錢”的事,實際上是由這個“錢”去“目測”了你們的關係深淺。關係再好,還是有錢的影子在作祟。

  • 4 # 伊春美食美客

    就在前一陣子,我的好哥們兒要在山東煙臺給兒子辦結婚喜宴。他給我打來電話時告訴我一定要去,因為就這麼一個兒子,大家去了是捧場撐面子。他千叮萬囑的讓我去,我覺得我們這個關係也真的是平時嘎嘎地。就是東北話老鐵家焊錫那組,如果我們不到位,讓親戚朋友都會笑話他的,所以說定了日子我就盤算著該怎麼去。後來有一次吃飯,我的老婆跟我說咱們隨禮能隨多少?我說我記得去年我奶奶去世的時候他隨了1000塊錢,這次我想拿1000元給他還回去。老婆當時撇撇嘴說,你加上車票加上往返的路費和花銷,我覺得沒有3000塊錢都下不來。可如果你不去多給加上1000,也就是隨禮的話,給他隨2000,我想這個朋友一定不會怪罪你的。我一想老婆說的也是很有道理,於是我就用微信轉賬把這個錢轉給了我的哥們兒。然後我又打電話跟朋友解釋這一段確實工作很忙脫不開身,等他回來的時候我再請他吃飯。我朋友看到我誰的這個裡也很覺得有面子,所以說語氣上也是十分的高興。後來她把兒子結婚的大事辦完以後還真回來,反倒是他請我。酒桌上他跟我說你工作忙,還想著你侄子的婚事,我特別感激。透過這件事情,我覺得給朋友壯麵子,首先也得看看條件,看看時間和地點,如果說路途遙遠就多拿一些錢,這也顯得重視朋友的事情,反倒是收效更好。

    現在是學子宴,結婚宴,壽宴,各種宴層出不窮,所以說,如果誰家有事給忘了或者是故意不去,所以說這樣的關係也就是斷了。尤其是我們東北人更是願意自己家裡辦事情,朋友們都來捧場,因此對待那些故意不來的人,所以說也就不會再當成朋友當成親戚,就是斷了聯絡,從此一刀兩斷了。

    說一句實話,真的是誰告訴我自己家裡有喜事或者是喪事,我都願意去幫忙,因為我也知道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幫忙顯得有人情分兒,顯得有人氣,這樣的話自己也會心裡舒服,所以說我不願意做那種人家有理我不回人家有事我不去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前期,為什麼越運動肚子餓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