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如畫的不只是江山

    肯定不行了,要不然要你的消化系統幹什麼。人最原始的生存所需就是從吃喝進去的東西消化吸收開始的,也就是說,人攝取營養和能量的必須步驟就是這樣的,這是改變不了的。輸營養液和病了輸藥是一樣的,只能做應急治療,長時間輸液,活多身體機能造成損害的。

  • 2 # 股市金蟬

    打了營養針一樣會有飢餓感,營養針與吃飯是兩個概念。

    需要手術時,要打麻藥,是不吃飯,才靠打營養針來補充,吃糧食最健康,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 3 # PSM藥盾公益

    在物質基礎發達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營養,甚至有人覺得吃不下飯、太瘦就要去醫院打營養針。然而營養針並沒有這麼神奇,也不是隨意可以打,讓我們一起揭開營養針之謎。

    營養針是指營養物質(即營養素)以靜脈輸液的方式提供給人體,其醫學術語叫腸外營養(PN),是指人在無法正常進食的狀況下,能提供每日所需的能量及各種營養物質,維持機體代謝及器官功能。

    營養針有哪些成分,功能是什麼?其組成成分共有七大類,包括水、電解質、維生素、微量元素、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

    水:

    水占人體體重的50%~70%,成人每日需水量為30~40ml/kg,例:50kg的成年人,每日需水量2000ml。

    電解質:

    包括:鈉、鉀、鈣、鎂、磷及氯等,電解質和水是構成體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機體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發揮著調節生理活動的作用,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

    維生素:

    包括水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包括B1、B2、B6、B12、煙酸、葉酸、維生素C和生物素等;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K。維生素人體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甚少,必須從食物中獲得,是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營養物質。

    微量元素:

    維持機體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主要有9種,即鋅、銅、硒、鐵、鉬、鉻、錳、碘和氟。

    葡萄糖:

    為機體提供主要能量,一般推薦成人每日葡萄糖供給量<7 g/ kg。

    氨基酸:

    有必需氨基酸8種和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不僅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還能轉變成其它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健康成人每日氨基酸需要量是1.2~1.5 g/kg。

    脂肪乳:

    包括長鏈脂肪乳、中長鏈脂肪乳和結構脂肪乳等,可以為機體提供能量又能補充必需脂肪酸。一般推薦成人每日脂肪供給量<2.5 g/kg。

    營養成分品種繁多,功能又齊全,打營養針是不是有益無害?太瘦的人該不該打營養針?太瘦的人有可能是營養不良(即營養不足)。

    判斷胖瘦標準: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中國標準:BMI<18.5kg/㎡為低體重(營養不良)

    正常值範圍是:18.5kg/㎡≤BMI<24kg/㎡, 24~26.99kg/㎡為超重,≥27kg/㎡為肥胖。

    發現營養不良(營養不足),有什麼辦法可以補充營養呢?

    營養不良的規範治療應該遵循五階梯治療原則:首先選擇營養教育,然後依次向上晉級選擇口服營養補充、全腸內營養、部分腸外營養、全腸外營養。飲食+營養教育,是所有營養不良者(不能經口攝食者除外)治療的首選方法。這種方法既經濟、實用而且有效,輕度營養不良患者使用第一階梯治療即可能完全治癒。

    “口服營養補充”:是以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經口服途徑攝入,以補充日常飲食不足。

    “全腸內營養”:是指在完全沒有進食條件下,所有的營養全部由腸內營養製劑提供,營養素是透過鼻胃管、鼻腸管等管飼途徑直接進入胃腸道。

    “腸外營養”有其特定的適應症,例如:當胃腸道功能喪失無法用腸內營養時,採用腸外營養。

    總之:應遵循階梯治療原則,由下往上依次進行,能口服的儘量口服,不能口服可以選用腸內營養,不能腸內營養的選用腸外營養。打營養針具有一定的風險,不僅不太符合人體生理,還容易產生各種代謝障礙和導管併發症,不是人人都能打,也不是太瘦的人首先的營養補充方式。

    藥師提醒

    1、滿足營養需求,是每個人保持良好營養狀況的必需條件。平衡膳食能夠滿足充足營養, 維持良好身體健康狀況,不推薦額外補充。

    2、確定自己膳食是否滿足營養需要,需經過膳食、營養狀況指標和體徵等來評估。由於各種原因,無法透過膳食滿足營養需要的個體,應諮詢營養師、營養專家或醫生合理進行膳食調整或營養素補充,預防營養缺乏。

    4、特殊人群:孕婦、乳母、幼兒、老年人等,應諮詢營養師、營養專家或醫生,合理進行營養調理。

    5、疾病狀態人群或高危人群,應在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進行營養診斷、評估和營養治療。

    6、營養素的補充劑量,應根據參考攝入量進行,過量補充不一定增加健康益處,可能帶來負面效應,甚至增加疾病風險。

    感謝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張志東、廣東省藥學會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鄭曉霞

    以上由 廣東省藥學會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吳玲 提供答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立秋以後,農民工最怕哪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