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妖鬼雜談錄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富商最廣為人知的無非商聖范蠡、猗頓、儒商始祖子貢、白圭、呂不韋、寡婦清、郭縱、烏氏倮幾人

    那這幾個誰是第一首富呢?

    1、肯定不是范蠡

    范蠡被譽為商聖,棄政從商之後更是迅速賺到大量財富,但是首富肯定不會是范蠡。

    因為范蠡性格不會聚攏大量的財富。范蠡性格仁慈,經常資助別人,三次鉅富又三次散盡家產。

    可見范蠡絕不是那種守著財富的人。

    2、肯定不是子貢

    孔子弟子中,子貢應該是最富有的一位吧。

    儒商鼻祖,在跟隨孔子之前子貢就已經經商頗有成就。家累千金,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對子貢好生讚歎。

    不過子貢有時候給魯國贖人,加上孔子、顏回一幫窮鬼說不得偶爾得救濟一下,免得他們餓死。

    加上晚年從事教育行業,估計子貢的資產消耗不小。

    3、肯定不是呂不韋

    呂不韋的事蹟都熟悉,後來位居秦國丞相,食邑洛陽十萬戶,此時的呂不韋也許可以說是春秋戰國首富。

    不過呂不韋與其說財富,此時不如說是最有權勢的人,門下食客三千,想來不會過於聚斂財富,而且最後被賜死,不知道有沒有被抄家。

    4、家裡有礦的寡婦清可以角逐一下

    《貨殖列傳》中記載: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

    這位是典型的,真的家裡有礦。據說寡婦清曾資助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可見其財富之巨。

    5、鹽業大王猗頓候選人之一

    猗頓據說原本是魯國貧寒書生,後來見到范蠡後向他請教,范蠡傳授“子欲速富,當畜五牸”

    於是猗頓從養牛羊開始,逐漸擴大,“貲擬王公”,可見其規模之大之大。後來猗頓開發河東池鹽,更是獲得壟斷性地位,據說為了更快的運輸,同時也保護鹽池,猗頓開鑿運渠。

    據說猗頓之富最後超越陶朱公,可比王公。

    6、鋼鐵大王郭縱候選人之一

    鋼鐵大王郭縱,主營鋼鐵產業,壟斷趙國冶鐵業,對於戰國時期,冶鐵業直接關乎國家兵器等的製造,壟斷冶鐵業,可想獲利之多。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郭縱與王者埒富。

    7、畜牧大王烏氏倮最佳候選人

    烏氏倮雖然沒有直接說他的財富可以比擬王公,但是司馬遷說他“谷量馬牛”,可見他的畜牧業規模之大。

    馬、牛作為古代重要的戰略資源,烏氏倮這樣的畜牧大王可以想象他的財富,也難怪秦始皇允許他與封君並列參與朝政。

    在《尋秦記》項少龍的岳父家就是烏家,之所以選擇烏氏倮作為最佳候選人,因為比起猗頓、郭縱的行業來說,烏氏倮的投入相對較少。

  • 2 # 像一陣風吹

    真不清楚呀。首先,當時各國的貨幣不一樣,其次,不同時期各國的貨幣購買力也不一樣。第三,當時富商的財富到一定程度時就用富可敵國來表示,這個具體多的程度誰也不知道。最後,加上當時也沒有銀行等金融機構,誰來計量個人存款多少呢。

  • 3 # 水煮汗青

    春秋和戰國一共歷時五百多年,要在這個百家爭鳴的時代選出一位首富確實難,因為每個時代的經濟不一樣,究竟誰最有錢呢?如果要我來選,我認為是范蠡。或許有人覺得范蠡的財力遠不及其他富豪,比如呂不韋、巴寡婦清這些。但范蠡賺錢如同玩遊戲,聚財散財來去自如,活得非常灑脫。

    最成功的男人——范蠡

    范蠡從楚國來到越國,為了幫越王勾踐實現復國大業,與越王一起前往吳國做人質為奴,一做就是三年,三年後吳王放了越王與范蠡回國。回國後范蠡盡心盡力幫助越王恢復國力,並且勸說越王要忍耐,等待復國的最好時機。十年後越王終於一雪前恥,滅了吳國。就在越國復國的大好日子裡,范蠡卻看到了殺機,他認為越王勾踐可共患難,卻不可共享樂。為此還留書給當初一起從楚國投奔越國的好友文種: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范蠡也是歷史上最早提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觀點的人,他敏銳的政治嗅覺幫助自己逃過一劫。但他的好友文種就沒這麼幸運了,范蠡離開沒多久就被越王勾踐賜死。

    范蠡的財聚財散

    離開官場的范蠡開始了他的從商生涯,最初他來到齊國,為了躲避越王的追殺而化名為“鴟夷子皮”。由於范蠡在辭官時把所有的家財都分給了友人,自己只帶了少量的細軟離開,所以在齊國連做生意的本錢也沒有。這時候的范蠡從最原始的農耕開始做起,他帶著自己的兒子辛勤勞作,很快就積累起了巨大的財富。

    范蠡在齊國發財了,他成功的事例被齊國百姓所傳頌,齊國國君決定聘請他做宰相。久經官場的范蠡很快看透了其中的玄機,感嘆道:“我想做百姓卻賺得千金家財,如今做官也做到宰相,做人做到這樣也算是到頭了。長期這樣下去是不祥之兆。”於是他再次辭去齊國宰相一職,把賺到的財富都分發給當地的百姓,攜帶家人離開了齊國。

    離開齊國後,范蠡和家人定居在陶地(如今山東定陶),並改名為陶朱公。由於當時的陶地是各國貿易往來的必經之地,范蠡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於是便開始自己的經商生涯。事實證明,范蠡經商的決定是正確的,很快他就在陶地積累了萬貫家財,成為富甲一方的富商。

    可是好景不長,范蠡的二子因為殺了人,背上人命官司被關在楚國。范蠡得到訊息後準備了整整一牛車的黃金要去救二子,最初他是要小兒子帶著這些黃金前往楚國,但大兒子不同意,覺得自己是長子,這種事應該由長子出面,還以死相逼要范蠡答應自己。范蠡沒辦法,只好讓大兒子前往。

    沒過多久,范蠡的大兒子帶著二子的屍體回家了,很明顯他營救弟弟失敗了。家人都為此事而傷心痛哭,而范蠡卻認為這種結果已在他的意料之中。理由是當初他派小兒子前往,是因為小兒子出生的時候家境富裕,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他捨得那車黃金;而大兒子不一樣,大兒子跟著他過了很長時間的苦日子,對錢財看得很重,要他拿這麼多黃金送人肯定會捨不得。

    范蠡不管是做人為官,還是經商理財,都非常理智。他的一生就像是下一盤胸有成竹的棋,真的做到了去留無意,寵辱不驚。而且他不會被錢財所約束,一生之中創造了大量財富,又捨去了這些財富,不管從物質上還是精神上,他都是富裕的,稱他為春秋戰國時期的首富當之無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因為什麼才做雙眼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