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趙的自留地
-
2 # 細姐姐
感謝邀請!作為一名老師,我是這樣看這個問題的。首先,老師用課本發“打”孩子後腦勺,肯定不對。也許是輕拍,但後腦勺是危險部位,手的力度沒控制好,同樣危險!任何接觸到腦部的體罰行為都是不對的。其次,一年級的孩子,是需要懲罰教育的。他們年齡小,明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光靠說教,是不長記性的。身體痛一下,比你說十下記得牢!所以,懲罰教育需要家長理解!老師出發點是好的!老師在教育孩子時,應該鼓勵為主,配合嚇唬,適度體罰。嚇唬時,不能傷學生自尊。體罰時,不能傷到學生身體。點到即止!特別不能打腦殼,揪臉!遇到打腦勺這種情況,一定要提醒老師下次孩子犯錯,不要打腦勺!換一種方式!如果已經危害到孩子腦勺了,那還真的按法律法規來了!
-
3 # 奔奔起跑
輕拍和打,雖有一定的界限,打不可取,輕拍,雖傷及不到身體,但表現出來的是師德師風,是管理能力,是管教藝術和情緒的體現。懲罰作為教育的輔助手段,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打,更不是老師發洩情緒的產物。
作為老師,這個頭不能開,告誡自己教育是講究方法的,教育是一門藝術。對於擾亂課堂秩序違紀的學生,老師可以輔以懲戒手段,但絕不是打可以取代和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應該有比伸手打,張口罵這種粗俗的管理方法更有效的管理途徑。
打也不能簡單的等同於嚴,對教育的認真負責,一絲不苟,體現出來的嚴,是不遷就,不姑息,不馬虎,是顯明的對錯觀點,但絕不是簡單粗暴的管理,更不是打。
今天你輕拍了,難保不會形成習慣,形成一個習慣性動作,打和輕拍有區別,輕拍和輕拍提醒也有一個區別,比如說上課時一個孩子困,睡著了,老師用課本輕輕地觸碰了這孩子一下,這順手之舉並不為過。可同樣老師用拍,且拍的位置不同,拍到了頭上,拍到了臉上,或是這個拍的度拿捏不準,拍重了,這就難保久而久之不會升級為打,形成管理的慣性思維,甚至惰性思維,不想其他了,就是這個了,來的直接和簡單。
老師的管理過程,是管理藝術的在現,是能力的體現,是情緒控制的體現,更是教師人格和品行的體現過程。
教育不管發展到哪一步,是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在教育的管理過程中都不適宜用打或輕拍。
發生類似情況,作為家長持怎樣的看法和採取怎樣的溝通也很重要。老師的這種做法,雖有不妥之處,老師那樣做,也是出於好心,要給予理解和肯定,只要沒傷及到孩子的身體和自尊,不要把事情擴大化,觸發老師的負面情緒,以後就不管你孩子了。現家長和老師的溝通途徑也很多,想要老師下次不這樣,又不放棄對孩子的管理,家長和老師進行怎樣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就這一點,我簡單的說幾句,和老師交流時:
一.認真聆聽老師講話,讓老師認為你是負責任的家長,會更用心地去教你的孩子。
二.多說孩子的缺點,讓老師認為你不護短,願意和你溝通。三.多支援理解老師。
四.向老師作一些保證,讓老師覺得你對孩子的重視。
最後別忘了說老師幸苦了,老師愛聽。
-
4 # 青春淡如雲
老師用課本打一年級孩子後腦勺,家長該如何與老師溝通讓對方停止這種舉措?
說實話,您說的這種情況,尤其在農村的中小學校普遍存在。在我上學那會兒,如果做錯作業了,老師就會用書或者作業本扇腦袋,尤其是自習課上,老師在講臺上批閱作業時,在下面坐著學習的我,內心真的很惶恐,生怕作業做錯了,被老師叫上去,回答不上來,免不了要捱揍,感覺很丟人。
後來出了校園,有很長一段時間難以適應,就是和別人交流,意見不一樣時,如果他人說話大聲,表情嚴肅,我心裡就會感覺很害怕,不再說話,想著他會不會打我,這大概就是校園“捱揍後遺症”吧?
如今我已成人父,真的很不想讓我的孩子步我的後塵,所以我在這方面很注意,經常給老師打電話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進一步和孩子交流,積極幫助孩子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爭取不挨批。但是很不幸,就像題主說的,我的孩子在一年級時也遇到過類似的遭遇,情況是這樣的:
有一天下午放學回家,孩子寫作業時,我在不經意間看到了孩子的頭上有一個結了痂的傷疤,我問孩子怎麼回事?剛開始他很抗拒,不敢說實話,在我的耐心開導下,他哭著告訴我,下午在課堂上,他手裡玩弄著橡皮,沒認真聽講,被老師發現了,遭到了老師的懲罰,老師用書楞一下子打在他的頭上。當時感覺很暈,差點跌倒在地上。後來,老師還讓他站著上完了課。聽完孩子的話,當時我很憤怒,想到了各種應對措施,後來逐漸冷靜下來,拍了孩子受傷的圖片,發到了老師建立的交流群。很多家長問我怎麼回事,還有的家長說我是不是發錯地方了等等,我都沒有回覆。最後,這位老師打來了電話,哭著承認了自己犯下的錯,給我和孩子道歉,說自己太年輕,缺乏耐心和經驗,過失傷人礙於情面,沒有和我及時溝通,她願意承擔責任,讓我給她彌補的機會等等。第二早上,我和她一起帶孩子去了醫院,檢查結果是輕微腦震盪,其他還好,醫生開了些藥物回家治療……
現在,我家孩子上四年級了,她還是我家孩子的任課老師,再也沒有聽說過她體罰過任何同學,而且現在是全校的優秀教師。透過這件事,我覺得如果當時過於衝動,處理不好,不知道會是怎樣的結果?
回覆列表
老師打孩子,無論什麼原因都是不對的。何況還是用書本,何況還是打的孩子的最易受傷的後腦勺,何況還是一年級的小孩子。不過,只要孩子沒有受傷,說明老師只是嚇唬一下孩子,家長不必太在意。
老師打孩子,一定是事出有因。可能孩子亂說話,可能上課不注意聽講,可能和其他同學打鬧,為了孩子認真聽講,為了維持正常的課堂秩序,老師必須用言語或者動作制止學生違反紀律的行為。
這沒毛病。今年的兩會上,許多代表和委員都提出:還給教師適度的懲戒權。說明對學生適度的懲戒是應該有的。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老話說得有道理。對學生嚴格一點是對工作對孩子認真負責的表現。相反,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亂說亂動而老師卻不管不問,對學生本人對全班同學都沒有好處。
老趙這樣說並不是袒護教師。《教師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都明確規定教師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如果孩子受到了傷害,如果孩子沒有錯老師難為孩子(這種可能幾乎沒有),家長可以真誠的和老師溝通。比如告訴老師,孩子膽小,是不是注意一下教育方式方法?
總而言之,家長要理解支援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老師也要遵規守紀愛生如子,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比如不能打孩子,更不能打孩子的後腦勺等容易受到傷害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