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晴兒音樂
-
2 # 綿陽鬧騰哥
如何提高學生音樂鑑賞的能力
我來答共1條回答
匿名使用者2018-01-05
音樂是一門美的藝術,這種藝術美一直貫穿著人類的發展史。無論是遠古時期人類有節奏的敲擊聲,還是當代社會街頭藝人的即興演奏,無一不是美的表現和昇華。音樂的魅力就在於它透過音長、音高、節奏、和聲等各種音樂要素,向欣賞者展現一個奇幻的、不一樣的世界。是否具有較高的音樂鑑賞能力就成了欣賞者能否感知、欣賞這個獨具魅力的世界的關鍵因素。而學生是音樂鑑賞中的特殊群體,他們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他們而言,音樂鑑賞不僅僅是學習和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手段,更是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修養的重要途徑。但是,就目前而言,由於各種原因,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普遍不高,這就造成了素質教育中的美感教育的缺失。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呢?
一、音樂鑑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音樂鑑賞教學自從被納入學校教學的基本課程以來,在內容安排、教學方法、授課理念等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21世紀以來,音樂鑑賞教學更加註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註重教材編排的合理性,這使得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然而,由於應試教育的傳統、多媒體的運用、西方教學體系的移入等因素的影響,音樂鑑賞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對多媒體的過度依賴折斷了學生想象聯想的翅膀
在音樂鑑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藉助影片畫面,加深學生對音樂內涵的理解,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對於影片的過度依賴,造成了學生自身想象力的匱乏。如欣賞《黃河大合唱》,這首樂曲風格雄壯,意象鮮明,畫面感十分強烈。學生基本上不用藉助畫面展示,就可以輕鬆分辨出樂章的內容。然而,有的教師在播放樂曲的同時,向學生展現奔騰咆哮的黃河、辛苦拉船的縴夫、四散奔逃的人民等畫面。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根本沒有想象聯想的時間和餘地,音樂鑑賞課變成了圖片展示課,這嚴重影響了學生想象力的發展。
2、對經典的主觀詮釋剝奪了學生參與音樂鑑賞的權利
越是經典的音樂,其內容就越豐富。經典音樂的內容並非凝固的、單一的、一成不變的,大到歷史時期的改變,社會環境的變遷,小到生活閱歷的豐富程度,文化修養深厚淺薄等,都會影響欣賞者對音樂內涵的理解。但是有些教師在音樂鑑賞課上,不是反覆地讓學生聆聽音樂音響、恰到好處地解釋音樂術語、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想象,而是將參考書和教材上的各種
-
3 # 菠蘿青山
第一,多讓學生聽一些經典老歌。
一般經典老歌更具有代表性,讓學生們進入那個年代,體會歌曲的意境。
2/7
第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多去了解一下音樂,讓學生因為了解音樂而對音樂感興趣。
3/7
第三,多教給學生唱一些符合學生特點的歌曲。
如果學生學會了唱歌了,那麼自然而然也就喜歡音樂了,進而提升了學生的鑑賞能力。
4/7
第四,可以推薦給學生一些好聽的歌曲,讓學生平時養成聽音樂的習慣。
給學生指引好方向,讓他們養成聽音樂的好習慣。
5/7
第五,可以讓學生多去看看音樂頻道。
音樂頻道里邊的歌曲都是精心挑選的,非常有教育意義,多聽聽對於提高音樂鑑賞能力也是很有幫助的。
6/7
第六,平時講課時多講一些優秀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
創作的背景一般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多介紹一下可以增進學生多音樂的理解。
7/7
最後,讓孩子多去發現音樂的美妙。
世界上最美妙的語言就是音樂,讓學生們自己去發現音樂的美妙,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自己的鑑賞能力。
-
4 # 遊走山村
首先,當然是要從小培養,嬰兒期,多聽音樂。透過觀察小孩聽音樂過程的表現,選擇性的播放音樂。
隨著年齡的增長,多聽古典音樂。要讓他對音樂有興趣,多接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各種聲音。
還需要找一位專業負責的老師。
-
5 # 靈智精銳
首先要學習基礎知識音樂知識,達到入門級別,然後學習聲樂,樂器演奏等基礎,只有自己進入了音樂的世界才會有認識!
-
6 # 喜喜村
高中音樂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多年來一直在不斷的發展與改進,但是仍然存在諸多不適應時代要求的問題。面對高考大關,高中生承受著沉重的壓力,在這樣的環境下,音樂則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種壓力,在此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文化修養。高中生的音樂認識還處在發展階段,雖然他們比小學生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由於生活環境、生活閱歷限制,他們的認識具有片面性。所以,高中音樂教育中,側重於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力。其實學會欣賞也正是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正如美國音樂家莫塞爾所說:“音樂欣賞在一定意義上是音樂活動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而我們的音樂課堂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能成為音樂的“享用者”,即“音樂欣賞是一切音樂教育的中心動力和真正目的。”也就是說音樂欣賞在音樂教育中起著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在這時,老師就要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承擔起引導的責任,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回覆列表
一、激發學生的聽覺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假如學生對於音樂課沒有興趣,就無法集中精力聽音樂,感受音樂,鑑賞也無從談起。
二、鼓勵學生接觸樂理知識在培養學生音樂鑑賞能力時,接觸一些樂理知識非常關鍵。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融入一些樂理知識,但樂理知識的範圍較廣,中學生無法全面的掌握,此時就可按照學生的需求來選擇一些較為基礎的樂理知識,如樂譜。
三、滲透評價標準課堂中的熱身活動、練習環節、短暫休息、拓展任務,我們都可以嘗試用遊戲、韻律操等讓學生唱一唱、跳一跳、樂一樂。這樣不但消除了學生的恐懼心理、疲憊之感,而且又激起他們的興奮點,保證了學習興趣的持續性,使其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主動獲取知識,開啟學習的大門, 滲透評價標準。
綜上所述,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重視音樂鑑賞的作用,透過有效的途徑來提升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使學生了解音樂的內涵,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在教學中還可融入一些樂理知識與表演技能等,由此提升學生的表現能力與團結能力,共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