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邵永靈

    原子彈不是愛因斯坦發明的,它是成千上萬人努力的結果,其中,一些科學家解決了科學原理問題,另一部分人解決了工程問題。至於說愛因斯坦的貢獻,我想就在於他那個著名的公式:E=MC²。據此科學家們推斷,核反應將產生巨大的能量,因為在核反應的過程中有部分質量丟失了,這部分丟失的質量(M)乘以光速(C)的平方就是它所產生的能量(E)。這是核武器驚人毀滅力的來源。

    核武器的智慧財產權不能歸到某個人頭上。中國的兩彈一星元勳是一個集體,當年美國也是一樣,而且還不單是美華人,世界很多科學家都為此做出了貢獻。原子彈雖然在二戰快結束時才研製成功,但對於促使日本投降,避免盟國登陸日本還是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算是壓垮日本這個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

    回到我們的問題上來。沒有原子彈,二戰會怎麼樣呢?該怎麼樣還怎麼樣啊,沒有什麼大區別。首先,歐洲這個二戰的主戰場還是一樣的吧?德國5月投降,原子彈7月才試驗,所以,它對打敗德國沒發揮任何作用。其次,到1945年8月,日本敗局已定,這點日本人自己也知道。當時日本確有主戰派主和派之分,主戰派不投降,主和派想在一定條件下——最重要的是保留天皇——投降。但不管哪一派,面臨的形勢都是戰爭資源和人力的枯竭,美軍的步步緊逼,所以,投降是遲早的事,日本唯一的屏障就是島國的地基環境,登島作戰顯然沒有從陸地直接進入一個國家那麼容易。對於美軍來說,不是不能徹底打敗日本,而是擔心日本死扛到底最後不得不在日本登陸,這樣的話可能會給美軍造成高達幾十萬人的傷亡——一個沖繩的傷亡人數就超過四萬!所以,他們希望使用原子彈可以讓日本恐懼和震驚,並因此選擇投降,從而避免美軍遭受重大傷亡。從這一點看,原子彈的發明和使用是有意義的,但這個意義不能高估。日本彷彿是一個垂死掙扎的病人,這個時候給它吃了毒藥,它既可能死於毒性發作,也可能死於身體虛弱不堪毒性,所以,很難估量毒藥(原子彈)到底發揮了多大左右。總之,日本一定是堅持不了太久的,這個毋庸置疑。

  • 2 # 孫博士侃歷史

    原子彈的發明對二戰的影響主要是在太平洋戰場。直接受害者是日本。但是,如果沒有原子彈,日本的的下場可能會更慘。

    原子彈可能是日本人最恐懼的東西,但對日本傷害最大的應該還是“李梅火攻”。如果沒有原子彈,日本很有可能會繼續頑抗,那樣一來,像“李梅火攻”這樣的常規轟炸,將會從東京蔓延到日本各大城市。更多日本大城市將被夷為平地。

    另外,當時的美國已經進入日本本土,而蘇聯出兵東北後也將開始從北方登陸日本。日本人叫囂的“本土決戰”將成為現實。而對比美蘇兩國的強大軍力,日本就如同個待宰的羔羊,根本無法抵擋兩大國的夾擊。而在基本平定中國的日軍後,中國軍隊沒準也能真正意義的出兵日本。

    因此,如果沒有原子彈,日本可能會更慘,原子彈讓日本看清了現實,犧牲了廣島和長崎,但是保護了其他地方的日本人。

    ps:原子彈不是愛因斯坦發明的。

  • 3 # 錄音師不死強

    愛因斯坦冤枉啊! 他只不過在一幫猶太科學家給羅斯福的聯名信裡簽了個字而已,羅斯福看沒看過信都不知道。也只給了6000美元作預研,這事兒怎麼就歸在他身上了呢?發現鏈式反應的不是他,組織美國原子彈研究的是奧本海默,但他是哥廷根大學波昂的學生,跟愛因斯坦關係不大……與根本哈根的波爾到有點兒淵源。波爾、費米都是美國原子彈研發的顧問和某些部分的直接負責人。愛因斯坦幾乎什麼都沒幹,他一個搞“思想實驗”的理論物理學家,基本上跟實驗物理、應用物理都不搭邊兒……不知小編問從何來?我只知道如果美國沒有研製成功原子彈,也不能讓德日先試製出原子彈。還好,佛祖、上帝、安拉在冥冥之中都看著呢。

  • 4 # 馮瑋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只是為原子彈的研製,提供了理論上的可能,而且他只是寫信給羅斯福,告訴羅斯福德國正在研製原子彈,建議美國也開展研製,並提醒羅斯福如果在這方面落後,可能產生的後果。但他本人自始至終沒有參與研製原子彈。因為,愛因斯坦本人是個和平主義者,美國當局擔心他參與研製會壞事。

    美國核武器研製計劃叫“曼哈頓計劃”。其實,最初這個計劃叫“代用材料發展實驗室”,直到1942年8月,才取名“曼哈頓計劃”。因為,實施這項計劃的總部,設在紐約市曼哈頓區的哥倫比亞大學。這項計劃整個研究團隊由軍隊、大學和實驗室三方面的科研人員構成。負責這項工作的首席科學家叫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給這項研究取名“三位一體”。因為,奧本海默非常喜歡印度宗教哲學。他所謂的“三位一體”,是指印度教的三位主神。這三位主神是:“創造之神”梵天、“保護之神”毗溼奴、“毀滅之神”溼婆。

    原子彈的理論研究在紐約曼哈頓區,但是實驗室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帶。那個地方叫洛斯阿拉莫斯。1945年,匯聚到實驗室的科學家有1000多名,其中不少是世界一流科學家。因此,人們開玩笑地稱,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集中營”。但是,沒有愛因斯坦。

    按照俄羅斯軍事理論家舍甫琴科的觀點,人類戰爭根據武器的演變,經歷了五代,現在進入了“第六代戰爭”。他還專門寫了一本書叫《第六代戰爭》。按照他的觀點,第一代戰爭是冷兵器,第二代戰爭是火器,第三代戰爭是由膛線的槍炮,第四代戰爭是飛機、坦克,第五代戰爭是原子彈,第六代戰爭是電子、資訊、網路。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研製出原子彈,那麼德國和日本法西斯終將被消滅,但是,可能日本的投降會延期,傷亡人數可能增加而不是減少。

  • 5 # 物理文化與施鬱世界線

    施鬱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

    愛因斯坦從來沒有發明原子彈,而且基本上沒有參加原子彈的研製工作。之所以有人會誤解原子彈是愛因斯坦發明的,可能是因為公式E = mc²經常被用來解釋原子核裂變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和原子彈的威力。

    但是這個解釋完全不涉及原子彈如何製造出來。E = mc²是愛因斯坦1905年作為狹義相對論的推論提出的一般性原理,也並不只是適用於核裂變,事實上當時核裂變還沒有發現。

    其實愛因斯坦與原子彈的關係主要是寫了一封信給美國總統羅斯福,敦促他考慮原子彈問題。 另外,他幫助做過一點不保密的同位素分離理論研究。

    1939年,西拉德、特勒、魏格納這幾位匈牙利物理學家首先考慮到希望敦促美國關注納粹德國的原子彈研究,所以他們去找愛因斯坦,向他解釋了原子彈,要求他寫信給羅斯福,建議美國趕快研究原子彈。

    作為關鍵的因素,這封信最後導致了美國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 1954年,愛因斯坦說過,他寫這封信是個錯誤,但是也是情有可原,因為存在德國可能會造原子彈的危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對焦才能把長枝上的花朵拍攝的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