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呦呦鹿鳴00
-
2 # 非人哉少年英雄小哪吒
不是沒有 而是我們知道的不多而已其實日本的3D技術也很厲害 像《生化危機詛咒 復仇》《貓屎一號》《鐵拳血之復仇》這幾部作品的的製作水平就是相當高的 而且相比3D而言日本人更喜歡做2D動畫
-
3 # 高尚的貓星人
錯了,其實日本一直在用而且基本都有三維模型,只不過他們把三維二維化了,比如房間建築,機械,機甲高大都是三渲二,因為日本特色的二維所以基本用二維風格在表達。
-
4 # 憤青動漫會
謝謝樓主的邀請。對於日本很少有3D動畫片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從日漫的起源開始說起。日本動漫最初是指專門刊登在漫畫雜誌上連載的漫畫作品,比如我們熟知的《週刊少年Jump》、《週刊少年Magazine》等,都是日本有名的雜誌,而這些雜誌也誕生了許多優秀,甚至被稱為“神作”的漫畫。像《龍珠》、《幽遊白書》、《灌籃高手》等,都是世界知名的漫畫作品,在各地都有著極為龐大的擁躉群。這個節點,可以說是日本動漫界的鼎盛時期。
隨著漫畫的逐漸火熱,日本電視臺也開始了進行對漫畫的改編,將他們製作成動畫以達到在電視裡播放的目的。最初由於技術限制,動畫的風格還是以2D為主,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漫畫被動畫化,這種風格也逐漸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因為相對於比較新穎的3D畫面,還是2D畫面更加親切一點(實際上這跟日本人有些守舊的傳統思想也有一定的關係)。
由漫畫改編制作的動畫,一定程度上受到原作畫風的影響,在被製作成動畫的時候,2D風格明顯比3D風格更加容易被觀眾接受。因此在日本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長篇動畫還是短篇動畫基本都是以2D風格為主,即使是在近幾年出現的新番也是如此。但是這並不代表日本沒有3D動畫,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在日本有一款很出名的遊戲系列,叫“最終幻想”。這個遊戲每出一代,都受到粉絲們的擁護和支援,銷售成績也是十分喜人。而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這個遊戲的開發商-SQUARE公司,開始接觸動畫電影的領域,並先後製作了多部最終幻想的院線電影,其中知名度最高同時也最受歡迎的,當屬《最終幻想7聖子降臨》。
早期的日本動畫電影,以宮崎駿的作品最令人稱讚,不管是《千與千尋》還是《幽靈公主》,都是極富有“宮崎駿”特色的動畫:感人的劇情,細膩的畫風和溫暖的配樂,都是他的動畫電影所獨有的特徵。而在他之後的日本動畫導演,或多或少受到了他的影響。像是16年大熱的新海誠的作品《你的名字》,以號稱“每一幀都可以作為桌布”的精緻畫面和感人至深的劇情,加上令人心動的音樂,終於將它推上了票房冠軍的寶座。而這部榮獲多項大獎的動畫電影,同樣是2D風格的作品。
不管是漫畫改編的動畫劇,還是動畫電影,可能大部分作品還是受到了前輩們和日本人本身傳統觀念的影響,其風格也多是以2D為主。但是這絕對不是說日本的3D動畫水平很差。恰恰相反,日本的3D技術十分完善,所製作出的3D動畫更是難得的佳作,就像小編最喜歡的《最終幻想7聖子降臨》這部動畫電影,即使從今天3D技術如此發達的角度來看,也是一部製作十分精緻成熟的作品。但是不要忘了,這部作品可是05年的時候製作的啊!
文章最後,向大家推薦一部非常好看的日本3D動畫電影-《殺戮都市:O》,這部電影畫面精緻而且打鬥場面火爆,更有難得的福利,如果滿分十分的話,我給十一分^_^。
-
5 # 白白看動漫
謝謝邀請!其實日本3D動畫並不少,比如說《獸娘動物園》、《希德尼婭的騎士》、《樂園追放》、《寶石之國》、《船長哈洛克》等,只是日常中我們接觸到的大部分動漫都是2D動漫(其實很多2D動漫中也有很多3D場景),而純3D日漫所佔的比例實在是不高。
下面我分析一下原因:
1.客觀方面:
2D動畫由於是作畫人制作的原畫,作畫人能夠更加容易地刻畫人物細膩的面部表情,因此更有利於表達人物的情感。這樣觀眾往往會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時如果是短篇動畫製作的話還可以節省3D建模的經費。我就想問問下面這種顏藝帶給我們的樂趣,3D能做到嗎?
3D動畫在刻畫人物方面尤其是人物的面部表情顯得過於生硬,很難做到像2D動畫那麼傳神。還有就是在動畫的一些細節上處理也不會像2D動漫那樣容易,比如說早期《秦時明月》動畫人物的頭髮就像紙片一樣,不過後期改進後相對好多了。不過隨著3DCG製作的技術越來越精湛,我相信在動畫的表現力會越來越強。但是說到3D要取代2D動漫這種事,我覺得還是杞人憂天。此外3D建模初期費用還是很高的,如果不是製作長篇的動漫,那就真的是經費在燃燒(因為這樣3D建模就變成了一次性產品了)。
這是早期的秦時明月
這是現在的水平(國漫水平真是提高不少了)
2.主觀方面:
日本動漫製作人也更忠情於2D動畫的製作,他們往往將製作原畫當做他們的第二生命。我們觀眾方面也已經習慣了日漫的表現方式,如果日漫都變成了3D動漫的話,我想這也不再是日漫了,總而言之,這就是日漫的特色吧!
-
6 # 棒國國家精神病醫師
國內的3d又不是ff這種或汽車總動員這類精心製作的。國內的這種比較僵直的3d是為了省錢。同樣的動畫時間。按動畫這種一秒幾張的畫出來。還是建個模型拉幾下哪個便宜?
-
7 # 時光不倒影
這應該是產業鏈的問題了。
日本的2D動畫已經變成一種特色產業了,受眾群體龐大。製作方式已經規模化了,成本就很好控制了,而且動畫製作公司那麼多~
3D的動畫製作公司肯定不多,厲害的都去做遊戲去了,你想想看現在的遊戲CG做的多好,你看見他們去做3D動畫了嗎?!
直白地講,那就是2D的動畫掙錢,3D的遊戲掙錢。3D的動畫不掙錢!換做你,你怎麼做?用愛發電?!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列舉幾個優秀的3D動畫——《機器人總動員》、《超能陸戰隊》、《瘋狂原始人》、《功夫熊貓》、《愛寵大機密》。
然後咱們看看圖片。
你會發現這些3D動畫幾乎都是色彩明亮、人物勾勒圓潤,並且都帶著吵吵鬧鬧歡歡樂樂的氣氛。
我們再列舉幾個日本比較好的動畫電影——《聲之形》、《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利茲與青鳥》。
很明顯,從日本人的審美觀來看,2D比較適合展示和風的感覺,故事大多都是青春類。日本能將2D技術做到質感細膩,並與時俱進,比起有稜角的線條更喜歡光滑的線條。但如果用3D技術表現光滑感,會由於太過真實而會讓觀眾感到暈眩等不適感,甚至噁心.......
所以絕大部分的日本動畫片由於畫風、主題都不適合用3D類的。不過高達類的可以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