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可凌可雲
-
2 # 乞道人
為何要解釋?
這是個很好的樹立信心的過程,父母只要做好矯正,在孩子因為這些因素而膨脹的時候適當的打擊一下就可以了
其次在平常時,多多一起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就好。
-
3 # Kidtime
真的需要解釋嗎?當這樣的禮貌性誇獎多拉,,孩子自然能區分,想想看,連父母哪些是敷衍的、機械的、虛偽的誇獎孩子都能捕捉和識別,何況來自其他人的?只是如果孩子特別在意和渴望這些誇獎,反而需要父母有所覺察,孩子是不是得到的肯定太不足了?以至於連這些沒營養的誇獎都捨不得?
-
4 # 軒老師談教育
我覺得大人之間對孩子的“禮貌式誇獎”,其實也是在誇獎孩子的亮點,我們沒有必要非告訴孩子這是客套,完全可以說:“你今天表現真棒,看叔叔阿姨都誇你了!”然後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做得更好。
好孩子需要被誇獎。在我們傳統觀念中,一般是要謙虛低調。對孩子不會誇獎太多,怕ta驕傲。其實誇獎可以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對他們的長處視而不見,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變得自卑,缺乏自信心。
在我們現實中會發現,一旦孩子被誇獎,就會變得非常高興,非常有上進心有自尊心,ta會努力做得更好,期待家長給予更多的肯定。直接誇獎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大的肯定。所以面對大人之間禮貌性的誇獎,真的沒有必要對孩子揭穿或者解釋。
例如:有時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希望孩子們能坐好。我們一般會這樣說:“同學們表現真好,坐得筆直。”這是孩子們會不自覺地挺直身子,努力達到老師表揚的效果。面對別人的誇獎,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找找不足,以期獲得更大的進步。既然是禮貌性的誇獎,裡面多少會帶有一點水分。那麼我們可以跟孩子談一談,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呢?
例如:同事來你家玩,誇獎了孩子非常懂禮貌,非常勤快。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我們身上還有沒有一些地方可以改正,可以做得更好嗎?在這樣的情境下,孩子肯定非常配合。我們正好藉此機會把孩子身上的一些問題提出來,或者讓孩子自己羅列出來。然後一起商量怎樣改正,如果孩子說的好,我們也可以在此基礎上給予表揚和誇獎,目的是促進孩子向改正的方向發展。
面對大人們之間禮貌的誇獎,我們還需要防止孩子驕傲自滿。當孩子受到大人的表揚和誇獎的時候,會有一些沾沾自喜的情緒,這時我們也應該適當地引導。
例如有時大人們會誇讚孩子說:看你家孩子學習成績多好,學習多麼刻苦!這時孩子心理上可能真的認為自己非常優秀、非常好,變得驕傲自滿起來。這時就需要我們正確引導。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引導呢?我們可以給孩子講一些驕傲使人落後的故事,然後讓孩子說一說驕傲有哪些危害,然後再聯絡到孩子自身。這樣,孩子在面對誇獎的時候,就會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
5 # 媽媽沒時間
我覺得不妨思考一下,這些優點,孩子真的沒有嗎?
比如對方誇孩子懂禮貌,也許我們覺得對方是客氣才誇孩子的。
但也有可能,孩子確實挺懂禮貌的,見到人會習慣性問好。只是因為我們天天和孩子在一起,覺得這樣做是我們教他的,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才忽略了孩子的優點。
只要努力回憶,留心觀察,一定能找到其他場合,孩子懂禮貌的表現。
即使對方誇的優點孩子確實沒有,我們也可以借這個機會,把它培養成孩子的優點。
多鼓勵他這樣做,及時肯定孩子好的表現,不僅孩子會變得自信,在其他方面也會願望付出努力。
所以我們不需要向孩子解釋,阿姨是客氣才誇你的,這樣會很傷孩子的自尊,讓他覺得自己很差,連爸爸媽媽都不願意誇我。
倒是在別人給孩子貼標籤,說他膽小、小氣、不懂禮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向孩子解釋清楚,避免造成消極的影響。
-
6 # 名師網課
首先這就是沒有誇到了點子上,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你都要覺得他很棒,當孩子的言行哪個是值得肯定的,家長們一定在說出之前好好想想,開口就是你真棒,孩子也是迷迷糊糊的,不知道你究竟在誇他些什麼,反而還會導致孩子出現不明所以的膨脹感。
然後就是要客觀的看待孩子們的言行,每一個孩子都是父親和母親的心肝寶貝,但不能太過於主觀,尤其是關於“孩子還小,不要跟小孩計較”這類話,應該是很多旁觀者“深惡痛絕”的,當孩子的言行明顯不恰當的時候,還予以無腦支援的誇讚,那真的是悲劇式的做法。
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孩子們的回饋,孩子會從你的回饋裡懂得這個世界的規則,漸漸清楚是非曲直。
比如前段時間對“童模”的採訪,身邊的家長、攝影師、商家對此都是充滿溢美之詞:
“你真的太厲害了,這麼小就比我們這些大人賺的錢多”、“你未來可是前途無量的大明星啊”、“爸爸媽媽都不如你”。
這樣的話你們可能覺得並沒有什麼,但是帶給孩子們的認知是個什麼樣子呢?孩子會把不在自己能範圍之內的責任承擔,要學著大人賺錢養家,把爸爸媽媽的生活給太高,甚至就會讓孩子的思想從此定型,不再有學習的想法,停止了自己探索求知的道路。
可是我們的人生這麼長,世界又很大,這些自以為很驕傲的孩子只會知道在鏡頭前擺弄動作,配合著大人賺錢,難道說這樣的誇獎不是毒藥嗎?
這些褒獎與讚美是致命的誘惑,會讓孩子混淆現實與幻想,繼而產生歪曲的認知、誇大的自我感受。
-
7 # 雄媽談兒童教育
大人之間對孩子的“禮貌式誇獎”,有的可以變成鼓勵孩子的動力,有的要分析對待,引導孩子有正確的學習和做事方式。
比如,逢年過節總有親朋好友的聚會,也經常逗逗孩子,讓孩子表演個節目,之後都會禮貌式誇獎孩子。之後,可以繼續鼓勵孩子大膽的表演,把節目表演得更好,孩子也喜愛參與各種活動,從而使其性格開朗,積極樂觀。這種不需要解釋。
也會遇到另一種情況,培訓老師為了多招生,和大人說:淘氣的孩子更聰明……被孩子聽到了,又沾沾自喜。這時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引導孩子正確做事行為,先肯定他的聰明,但不是聰明淘氣就能把事情做好,知識是一點一滴學出來的。
孩子就象肆意發展的小樹苗,一定要多觀察發展動態,積極引導健康成長。
回覆列表
大人之間對孩子的誇獎,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禮貌性的。很多時候會擴大孩子身上明顯或者不明顯的優點。作為家長來說,首先要對別人給予孩子的這種誇獎表示感謝,謝謝,讓孩子懂得大人之間的禮貌性。其次要以此來鼓勵孩子,得到別人的誇獎不容易,要繼續保持或者要繼續努力,朝著別人誇獎的這個方向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