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嗯,不鬧

    單打獨鬥顯然不太現實,齊、秦沒有接壤,所以出現紛爭的時候太少,

    齊:地處現在山東附近,兵多將廣,糧田富饒!

    齊國聯魏、韓攻楚,大敗楚國,

    齊國聯合韓、魏攻受秦,直入函谷關!迫秦求和。

    秦邀齊閔王一同稱帝,足以證明當時齊國的地位有多多麼顯赫,但是齊國絕不會和秦直接開戰,同樣是聯合魏、韓,北可防燕、趙!南可御楚,唯獨與秦國沒有爭分,所以秦國是最適合做盟友!可是太貪心了,因滅宋招致五國伐齊,一夜之間,毀於一旦,如果聯合韓魏秦,向南伐楚,戰國後期,秦齊之趙尚未可知!

  • 2 # 浮沉的歷史

    以戰國末期的形勢來看已經齊國沒有任何希望了,齊國在戰國都最後幾十年的時間中,似乎已經徹底的消失在了戰國的舞臺之上,採取了十分極端的孤立政策,以至於最後被秦所滅。

    齊國在齊威王、齊宣王時期也曾強盛一時,但到了齊湣王統治時期,因齊湣王錯誤的外交政策加上四處征戰,齊國最終被五國聯軍攻打,齊湣王被殺,從此齊國一蹶不振。齊國在田單的領導下最終復國,但齊國的實力已經淪為七雄中的末流,根本無力與虎狼之秦相抗衡。

    兵不能戰,民莫敢格

    齊國在戰國後期,近五十年的時間裡沒有動過一次刀兵,由於沒有參加戰爭的歷練,使得齊軍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戰鬥經驗。

    荀子在《荀子·議兵》片中評價齊國的軍隊國兵注重“技擊”,按斬敵首級數目的多少來對士兵進行獎賞,這種方式的刺激使齊軍面對弱小的敵人可以輕鬆取勝,而面對強敵的話,士兵就會為了保命而四散奔逃。齊國的軍隊的獎賞制度決定了齊軍的戰鬥力是及其糟糕的,尤其是在面對號稱虎狼之師的秦軍時,根本沒有任何的戰鬥意志。

    在最後的時刻,齊王建還是決定要打一下的,但沒有實戰經驗的齊軍在面對秦軍時,不戰而降,造成了“秦兵卒入臨淄,民莫敢格”的局面。

    受秦之賂,奸臣誤國

    齊國的最後一代君主齊王建在位時間長達四十四年,在齊王建統治的前期,由其母親君王后執政主持朝政,這時候的齊國朝政還算不錯。

    到了元前249年(齊王建十六年),君王后去世。後勝成為了齊國的丞相時,此時秦國對於列國都征伐更加頻繁,為了讓齊國保持中立。秦國大量賄賂了後勝及齊國的大臣,使得整個齊國的朝政一片醉生夢死。齊國放棄了軍隊建設,更不幫助五國攻打秦國,秦國因而得以消滅韓、趙、魏、楚、燕五國。到最終秦軍來攻打齊國時,齊國什麼準備夜沒有,一切都完了。

    孤立自守,終至滅亡

    戰國後期,齊國被秦國遠交近攻的策略所玩弄於股掌之間,齊國也選擇了在苟且偷安。在秦滅五國的過程中,沒有幫助任何一個國家,等到其他國家都被秦國滅亡,孤立無援的齊國最終也走向了滅亡。

  • 3 # 閒人閒得慌

    這個問題要看齊國處在戰國的什麼時期了。

    如果在戰國的末期,齊國是沒有任何機會與秦國一教高下的,當然其餘5國也沒有能力單獨勝過秦國。在我看來在整個戰國時期或許有這麼一位齊國國君能與當時秦國一教高下,那就是齊威王。

    為什麼說齊威王時期能與當時的秦國一教高下,當然不是因為當時的秦國弱,恰恰相反齊威王在位初期秦國的國君為秦孝公,當時的秦國正處於商鞅變法時期,秦國的國力正屬於上升時期。而此時的齊威王正是剛剛繼位不久,要想看一位國君是否是一位明君,那就要看這位國君是否能從善如流,接受別人的意見。《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文言文應該都學過吧,在這裡就不多細說了。講的便是鄒忌勸說齊威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秦孝公求賢納才重用商鞅,才使秦國逐漸強大,齊威王廣開言路重用人才,或許這便是強者應該具有的能力吧。

    秦國的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種和戰鬥"使當時秦國的經濟、軍事不斷加強,為後來的統一打下堅定的基礎。

    在這之前戰國時期的霸主還不是齊國和秦國,而是"魏國"。

    魏國是最先實行變法改革,魏國之強便是採用"李悝變法"在魏武侯更是任用軍事家吳起進行改革,國力不斷上升。此時的魏國不是齊國和秦國可以單獨抗衡的,魏國可以稱的上是中原霸主了。

    "桂陵之戰"是魏國攻趙國國都邯鄲,趙向齊國求救所引發的一場戰役,也是齊國初露鋒芒的一場戰役,創造出了"圍魏救趙"這一經典典故。當然秦孝公也沒閒著,趁此機會進攻了魏國河西重要據點元裡,當然後來也為此付出了代價。雖然這場戰役是齊國大勝,但是對於魏國來說無傷大雅,依然攻破趙國國都邯鄲。隨後秦國和齊國也相繼戰敗,只能求和。而此時秦國為了要進行第二次改革,並且自認不是魏國的對手便採用商鞅的建議,"尊魏為王"麻痺魏國,為了後來的發展拖延時間。隨後的時間秦國與齊國快速發展。

    "商鞅之死"

    商鞅之死便是秦國改革大成之時。秦孝公死後,秦惠王繼位,此時的商鞅位高權重,獨掌大權的商鞅便是對秦惠王最大的威脅,所以商鞅必須死。隨著商鞅被車裂,秦王順手除掉一些舊貴族,穩固了政權。

    "馬陵之戰"齊國的崛起

    馬陵之戰是魏國發兵攻打南韓,齊國再次上演的一場救韓的戰役,此次戰役魏國太子被俘,魏國元氣大傷,從此失去霸主地位,齊國迅速發展,稱霸東方。

    "桑丘之戰"

    桑丘之戰便是秦國商鞅變法首次與齊國正面交鋒的戰役。秦惠王進攻魏國,攻取魏國陝邑,隔年楚國攻取魏國八個邑。秦國為了防止和楚國繼續攻魏導致魏國投入楚國的懷抱,會導致秦國被孤立為此便反過來幫魏王化解了楚國的進攻。而此時的楚國準備掉頭攻打齊國。秦國見此便借道韓、魏攻齊。

    秦國借道攻擊齊國,齊威王便任命匡章為將,迎擊秦軍。由於秦軍孤軍深入,又害怕韓、魏從後偷襲,導致猶豫不決不敢進攻,匡章便利用秦軍的這種心理偽裝加入秦軍。齊威王派出的探子不明所以,便多次向齊威王告知匡章叛變。但是齊威王沒有相信堅持讓匡章指揮戰鬥,果不其然戰勝了秦國。

    雖然此次齊國勝了秦國,秦為了防止齊、魏聯手便主動求和並提出會盟,因此時楚國正要攻打齊國,同樣齊國為了避免同時受到秦、楚的夾擊便同意並委託陳軫遊說楚國並提出會盟,楚也有這方面的顧慮害怕齊、魏、秦聯合便答應會盟。此戰之後秦國改變戰略,與齊國繼續"連橫",此後秦齊再無交戰,直至齊魏韓三國伐秦。

    秦國與齊國因顧及別國無法單獨交戰,誰強誰弱誰人可知。而後齊威王之後的齊宣王、齊愍王齊國國力更加強勝,在我看來還真不如齊威王,這也許就是人格魅力吧。

  • 4 # 五行化境

    齊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坐享漁鹽之利,商業繁榮文化鼎盛是名副其實的老牌強國不過內部矛盾也非常尖銳。田氏代齊並未完全誅除姜氏老貴族,名不正言不順沒有完全形成統一凝聚的集權國家。革新變法方面齊國因循舊制變法不徹底跟秦趙魏楚差距很大,齊國軍隊的凝聚力戰鬥力低於戰國時期平均水平,這也是老牌強國的通病。齊國在戰國後期只能打打輔助給盟友提供些糧草支援,進取不足守成有餘。秦國虎狼之國與齊國相比猶如猛虎撲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時明月》中最強的墨家機關是什麼,最強的機關製造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