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琵琶嘴
-
2 # 使用者6641241489
歲月的影子總是拉的那麼長,一晃老了,臉上爬滿了歲月的皺紋,皺紋恰似那人生的桑田。對著菱花鏡觀望,彷彿看到了童年的模樣…
聲聲炮竹響,喚醒了孩提時歡度春節的味道。除夕夜,老街漆黑一片,偶爾幾聲鞭炮聲和那閃爍瞬間!忽然!幾隻燈光劃破靜謐的街巷,孩子們手提著用罐頭瓶子做的“燈籠”戲耍。風兒侵襲到瓶子裡的燭火,閃跳不停,夥伴們用燭火點著“小洋鞭”焰放。我正在點鞭時,由於捻子太短,砰的一聲!炮在瓶子裡響了,把我嚇哭了,怕回家被責罵,到家了,母親說:“歲歲平安”(碎碎平安)。但是,我總覺得遺憾了!因為那時能搞到一個罐頭瓶子也是很難的事情。
-
3 # 棲哈丶
想起小時候過年,真是滿滿的幸福!
是吃得好,穿得好嗎?都不是。想想就是那年的味道,特濃特香。
一到臘月,空氣中就瀰漫著年的香味。年豬殺了,醃製的臘肉,晾曬在太陽底下。茅屋頂上升起裊裊炊煙,那是母親和祖母正在廚房攤豆餅。灶膛口紅火旺旺,鍋裡邊熱氣騰騰。母親動作嫻熟地揭起來一張張金黃的綠豆餅,香味就撲鼻而來。我們這些小孩子,就拿著圓圓的竹箕,端著圓圓的豆餅,當起了大人們的助手。時不時揪一塊,放到嘴裡。這時,大人們總是說,等弄完了,炒作吃吧,那才好吃呢。
差不多,一個臘月裡,我們家廚房裡總是飄著清香。除了攤豆餅,還要打餈粑,炒米花,臨近過年,就要打豆腐,磨湯圓,蒸魚糕,這每一樣過年的食物,都是父母親手來做,真是原汁原味的年味啊!
年味的綿甜,不僅只有這些好吃的。小時候大人們拜年的場景,至今也記憶猶新。路上行走的人們,三五成群,絡繹不絕。我們這些小孩子,尾隨著大人,手裡的炮仗,二踢腳,不時的炸響,田間地頭,都有了年的味道。
正月裡,看舞龍舞獅,劃旱船,常常追著跑掉了鞋。那喧鬧的鑼鼓,騰挪翻滾的獅子,張牙舞爪的飛龍,至今仍留在我的記憶裡。
-
4 # 64917912525
小時候過年
又該過年了。時常回想起小時候過年的情景,那真是幸福極了,令人難忘。我小時候,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每到臘月二十三,各家各戶準備過小年啦,炕火燒,燒香磕頭送灶王爺上天領糧食;二十四,幫助大人打掃衛生,屋內,院內外都要收拾乾淨;二十五,開始做豆腐,又是幫忙刮鹼土,又是拾柴火;二十六,有殺豬的,殺羊的,殺雞的,大多數家庭是買肉的;二十七,和父親一起去城裡趕年集,買一些過年用的東西;二十八——三十,最忙,父母親忙著煮肉,蒸饃,炸油饃等,我哥忙著寫對子,村上寫毛筆字的人少,好多人都是拿著紙到我家讓哥寫,我也幫一些小忙,那時是不興收費的,都是左鄰右舍的,真是又賠功份,又賠墨汁,至今難忘。到年三十(除夕)晚上,年味就更濃了,先敬神放鞭炮,再吃湯餃子,之後大人包餃子,我就跑出去找夥伴玩,一整夜鞭炮響聲不斷,玩足玩夠了,才回家睡覺。到雞叫第二遍時,全家都起床了,先燃著柏枝火,再放炮燒香,到天明時,我先給伯家端餃子,掙五角錢和花生之類,回家吃過餃子後就跑出去找同伴玩,挨家挨戶磕頭掙點爆米花,花米糖等東西 ,可高興啦,或者打鞦韆 、打撲克、捉迷藏,玩得太開心啦,不知不覺春節五天就過去了。兒時的春節好快樂啊!
-
5 # 羅英華752
隨著年令的增長,這年過的感覺越來越沒啥意思了,仔細想想還是小的時候過年有意思挺好玩的。
哪時候一進臘月家家戶戶就有過的氣氛了,大人們都忙著給孩子做新衣服,開始置辦年貨了,三天兩頭跑商店買糖果,水果,花生,瓜子,最主要的是要買幾斤上好的肥豬肉,為了買點肥豬肉需要去好幾趟商店,還有排很長的隊,買青菜也是也得天天去,因為菜不知道哪天有,哪天沒有,有時候孩子們也會跟著大人的後屁股後面跑前跑後,挺有意思的。
孩子們也在忙自已的事,去農村偷幾根高梁杆回來扎一個小燈籠,在糊上紅紙,裡面紮上一根紅蠟燭,晚上孩子們成群結隊的在外撿沒燃放的殘留小鞭然後在小巷子裡瘋跑。
大年三十的下午就開飯了,一年到頭就盼這一天了,看見滿滿的一卓子好吃的菜饞的不得了,真是不吃到頂脖不啦到,想起來真是太好笑了。
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服首先給父母跪下磕頭拜年領壓歲錢,錢不多,然後就去左鄰右舍去挨家挨戶拜年,回來後小兜子裡裝滿了糖果和瓜子可以吃好些天哪。
記憶最深的還是放小鞭了,孩子多隻能分到五佰響,真是捨不得放,然後兄弟們互相偷,你偷我的你在偷我的,為此事還大打出手,最後讓父母各打一頓就完事了。
小時候過年的有趣事真是太多了。
-
6 # 合月刀
爆竹迎春到,
舊符換成新桃,
童顏稚語聲聲急:
“福字貼倒了——
福到了!福到了!”
——《童顏新桃》
回覆列表
我小時的過年,距今70年左右了,也就是才解放,總算是太平之年。自臘月祭灶始,村裡便天天有鑼鼓聲。大年三十正端午時訂神,村裡盡有個別家放得起鞭炮,孩子們飛跑去看。放炮結束,我從炮皮中拾得幾個完整未導火索的拿回家,剝開倒出黃色的炸藥,用火柴一點,嗶啦一閃,為之一陣開心!
那時的過年,普遍貧窮,貼春聯的家庭是極個別的。我家沒貼過春聯。二十八九蒸年饃,我和姐妹們,渴望著笫三鍋出籠,因為前兩鍋是黑饃。白包子饃出鍋,一人頂多分兩個。媽媽說,剩下的十個白饃,還要給舅家送年禮呢!
大年初一,媽叫醒了我們,個個都換上新外套,不論補丁多少總是新制品!早飯很早,叫做雞啼稍子面。稍子主要成份是白羅卜,偶有紅羅卜絲。過年吃餃子那己是五十年代後期的事了。吃完雞啼面,便是拜年之事,為了掙得幾顆花生,幾個紅棗,幾粒核桃,囗稱老者婆爺之類,爬地醯頭,獲得報酬,興高采烈,一人吃光!
過年的走親做客,我最喜歡去舅舅家,全不怕來回步行十六里。因為舅舅在西安城做事,家境好些,每年正月初三待客,總要做甜米飯(江米加紅棗),盡飽吃,回家還可帶上一大碗。還有,外婆每年一定會給我發上一半毛的壓歲錢。
另外,我印象最深的是農村過年,給九天聖母廟的鑼鼓上香,還有和鄰村的抬社火比賽,非常的熱鬧,熱鬧到正月十九會(正月十九是九天聖母廟傳統年會日)。
最後,我說一句,今非昔比,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