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喜有話說

    “唯心”與“唯物”均屬於哲學本體論的假說或猜想,“唯心”代表精神本體論,“唯物”代表物質本體論,可以區分哲學史上大部分思想家,但卻不是萬能的。

    原因何在?原因就在於除“唯心論”和“唯物論”之外,尚有“心物一元論”、“心物二元論”等。

    西方古代哲學看古希臘

    哲學的使命是解讀萬物統一性、普遍性、公允性的終極存在——本體。

    本體論是終極智慧、終極真理、萬學之學,是人類一切思想和文化的綱領所在。

    圖1 歐盟1994年釋出的泰利斯紀念郵票

    西方世界的哲學本體論研究始於古希臘。西方自然哲學之父泰利斯(約前624-約前547)是西方世界第一個擺脫神創論的束縛,運用人類理性解讀萬物本體的思想家,他提出了“萬物皆水”的假說,屬於唯物論裡面的物質一元論。

    其學生阿那克西曼德提出“無限定原質”猜想,屬於物質一元論。

    阿那克西曼德的學生阿那克西美尼提出“氣本體論”假說,與中國哲學的“萬物皆氣”接近,但實質上卻有差別,阿那克西美尼的“氣本體論”屬於物質一元論,而中國哲學的“萬物皆氣”則屬於“心物一元論”。

    畢達哥拉斯提出“萬物皆數”的猜想,數非物質,是西方唯心論的鼻祖。

    圖2 西方唯心論鼻祖畢達哥拉斯提出“萬物皆數”假說

    畢達哥拉斯的學生齊諾弗尼斯提出“土本體論”猜想,屬物質一元論。

    赫拉克利特提出“萬物皆火”的假說,屬物質一元論,以及“邏格斯(即宇宙秩序)”概念。

    恩培多克勒提出氣、水、火、土“四根說”猜想,屬於物質多元論。

    阿那克薩戈拉提出“種子說”猜想,屬物質多元論,以及“努斯說(萬物動因)”概念。

    德謨克利特提出“原子論”假說,屬物質多元論。

    赫拉克利特的“邏格斯”與阿那克薩戈拉的“努斯說”,兩者均非物質範疇,而屬精神範疇的概念,後來成為了西方哲科領域的兩個原點。

    圖3 赫拉克利特提出“火本原”假說和“邏格斯”概念

    在前蘇格拉底時代,眾多古希臘哲學家還提出了“真實”、“存在”、“東西”、“始基”、“本原”等本體名稱。

    西方哲學奠基人蘇格拉底認為:“事物的產生與滅亡,不過是某種東西的聚合與分散。”

    面對前蘇格拉底時代對本體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局面,蘇格拉底說:

    “神靈為自己保留了那對於最為重要的東西的認識。”

    這句話是西方不可知論的源頭所在。

    柏拉圖發展了畢達哥拉斯的唯心論,提出了“理念本體論”,認為看得見的現象世界不過是本體世界微弱的影子,這是本體自然觀和本體決定論,成為了西方哲學和神學的重要源頭。

    圖4 蘇格拉底是西方不可知論的源頭所在

    亞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學——《形而上學》

    作為宇宙萬物統一性的存在,本體是萬物共性,而非個性。個性是萬物的可感性,可感性指的是萬物被人類感官所能感知的特性,也就是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特性。可感性越強,其個性越顯,是以可感性強之物屬於形而下者;而可感性越顯,勢必與他物的共性越少。

    因此,作為萬物統一性存在的共性,本體一定是可感性弱者,可感性越弱,說明個性越弱,是以才能成為萬物的共性,成為萬物的本體。而可感性弱、不能被人類感官直接感知,也就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的形而上者。

    巴門尼德也認知到了本原是一種形而上的存在物:

    “真實變動不居,世間的一切變化都是幻象,因此人不可憑感官來認識真實。”

    圖5 亞里士多德說古希臘哲學研究形而上本體的集大成者

    亞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學——《形而上學》是古希臘哲學研究以形而上方式存在的本體的集大成之作。亞里士多德認為:

    “一切存在物都由本原構成,一切存在物最初都從其中產生,最後又復歸為它。”

    蘇格拉底之後,西方哲學史上的思想泰斗不再給出具體的本體或本原答案,而只是用理性來描摹本體的特質。亞里士多德的思想是本體自然觀和本體決定論。

    亞里士多德還是形式邏輯的鼻祖,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論”演繹邏輯:

    大前提,如所有的人都會死;

    小前提,如蘇格拉底是人;

    結論:所以蘇格拉底也會死。

    圖6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演繹邏輯

    笛卡爾的“二元論”引起“唯心”與“唯物”的區分

    西方近現代哲學之父笛卡爾依據“我思故我在”,提出心物二元論。因為“我”能夠思考因此“我”是一個獨立的精神實體,肉體加精神實體是為二元。即世界存在著兩個實體,一個是隻有廣延而不能思維的“物質實體”,另一個是隻能思維而不具廣延的“精神實體”,二者性質完全不同,各自獨立存在和發展,誰也不影響和決定誰。

    中西方哲學都是從精神和物質兩個視角來解讀本體、解讀世間萬物的。笛卡爾的“心物二元”本體論,機械地割裂了精神與物質,而宇宙萬物的精神與物質是渾然一體的。

    圖7 西方近現代哲學之父笛卡爾提出“心無二元”本體論

    西方近現代哲學史上主要是按照唯心論、唯物論來區分思想家的派別的。

    然而,宇宙萬物既沒有純粹的精神存在,也沒有純粹的物質存在。天下萬物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天下萬物全部都是精神與物質渾然一體的存在。

    西方近代三大理性主義哲學家之一的斯賓諾莎提出了自然神論,提出心物一元本體論,神=實體=自然!他認為宇宙間只有一種實體,即作為整體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自然即神化身”,思維(精神)和廣延(物質)全是神(即自然或實體)的屬性。

    圖8 斯賓諾莎提出自然神論,所以心物一元論

    從哲學本體論的角度看,斯賓諾莎的自然本體論是一元論,與老子的道本體論非常接近。

    道者,萬物之始,萬物之源,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

    道者,天下萬物的先天之本,一切生命的原始之性。

    天下萬物全部都是精神與物質渾然一體的存在物,唯心論和唯物論都是在機械地認知自然本體。

    而中國文化之中的“易”、“道”、“一”、“太極”、“元氣”、“陰陽”等名稱都是在講本體,屬於心物一元論。一氣二體。氣本為一,分為陰陽。元氣是存在,陰陽非存在,是元氣存在的形式。

    [email protected]

    2019.5.4.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暗之魂1最後boss?